从外泌体的角度,怎么利用外泌体递送的优势,打造差异化的biotech?
许可
递送
外泌体现状
2022-12-14
作为药物递送潜在的工具,那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什么类型的药物可以用外泌体递送,什么类型的药物可能适合用外泌体递送。
 
目前大家常用的递送方式,一类是病毒类的载体,如慢病毒、AAV,另外一类是非病毒类的载体,比如高分子材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脂质体。
 
病毒类的载体,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比较有效地递送基因类的物质,尤其是像AAV它可以有效地递送DNA。但是它的局限性表现在它是一个病毒类的物质,它的毒性是个很大的问题。当然AAV另外一个潜在的优势就是靶向性,它这一特点比很多递送机制都要有优势。
 
关于合成类的载体,如脂质体,它的优势在于递送的量特别大,因为它是合成的,可以在合成它的同时,把药物给直接包进去,这个潜力是别的方式不具备的。但是局限性是它的递送的靶向性目前并没有得到特别好的解决,因为它是一个磷脂类的物质,它的表面修饰相对困难。第二个是它的毒性,尤其是肝毒性非常大。
 
正是目前的递送机制并没有任何一种能够100%解决大家所有的需求,所以向自然界寻求更好的帮助,所以外泌体也就是应运而生。它是一个天然的递送机制,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获取到或者更好地应用到它的这一特点,可能会对前面两种重要的递送机制产生一些比较非常好的有益补充。

如何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抗体药物发现平台?
陈明久
抗体药研发
生物抗体药
2022-12-14
第一点,在创新发现上我们一定是要有扎扎实实跳跃性的突破性的创新,如果是简单的去做 biosimilar,去做快速跟踪,而国外有些公司它在做跳跃性的创新发现,可能在我们的快速跟踪正在处在二、三期的时候,就被跳跃性新一代的分子碾压掉。
 
第二点,搭建国际一流的团队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能够面向全球做创新,最好是能够实现全球化的合作,通过赋能合作伙伴来跟你达成这种交易,能够收到首付款,里程碑付款,还有未来上市的销售提成。如果想实现全球化的合作,搭建国际一流的团队是至关重要的。

KRAS G12C目前的情况,是不是内卷很严重,如果其他人想进入,有没有必要?如果有企业想要进一步开发G12C如何差异化发展?
韩迎
G12C
2022-12-14
KRAS靶点研究了40多年,浪费了许多物力包括临床的资源,最后证明KRAS本身是一个不可成药靶点。直到AMG510上市以后,特别是在肺癌领域的治疗还是见到了很好的成效。
 
目前在全球针对KRAS有五十家临床试验,我们国内也有二十几家,内卷的很厉害。其实内卷我认为也是很自然的。不光内卷我觉得国外也是外卷,全球都在卷,本身是很自然现象。虽然内卷浪费了一些资源,但是到最终病人身上省掉一些财力物力。
 
它主要是对肺癌治疗看到好的效果。目前所有的G12C抑制剂全部是共价结构,就是小分子跟G12C蛋白形成了共价键。MRTX849也快上市了,类似AMG510也是共价结构,但是在临床试验四个半月以后,MRTX849已经产生了十六种新的变异。结果就是G12C耐药了。因为目前在考量它联用的问题,如果想再开发G12C的抑制剂,就要找到新的突破,特别是在蛋白的表面能找到不同的口袋(pocket)来形成新机制的抑制剂,但是要想再挤进这个赛道真是相当困难的。

介绍外泌体情况以及外泌体作为递送,有哪些应用场景?
许可
递送
外泌体现状
2022-12-14
它是一个天然的纳米颗粒,大概直径在100到200纳米的范围。所以最接近的类比可能是脂质体(liposome)的结构。外圈是一个磷脂双分子的分子层,里面是一个空腔,这个空腔里面有天然的物质,我们当然可以利用空腔把药物装进去进行递送。
 
外泌体和脂质体相比,最大的不一样,可能就在于它的表面上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类的物质。脂质体可能是比较光滑的球,外泌体表面是有各种各样蛋白质的球。
 
它大概是80年代初期的时候就被发现出来了,最早期的假设它是细胞用来排泄异物的结构,所以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2005到06年,越来越多的文献就开始报道到它的相关生物学的功能。有几篇重要的文献在Nature上面发表出来,谈到外泌体可能是细胞之间用来传递信息的机制。从这个时候开始,外泌体相关的研发就变得越来越火热。
 
现在大家主要的方向是在思考它的本身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它的药用的价值以及可以利用它作为药物递送的机制。所有这些潜在的应用都跟它的结构有关。
 
如果从递送的角度上,就是把它作为一个载体,所有门类的都可以用载体来思考怎么样得到更好的递送,比如小分子化药,你可以把它装在外泌体里面,甚至装在外泌体表面,或者蛋白大分子或者核酸类的物质。

博奥信在全球已经达成9项合作,是采取什么样的模式?与其他企业的有哪些区别?
陈明久
博奥信
2022-12-14
中国的赛道,第一个是in China for China 的biosimilar,这个赛道最初是希望我们这帮海龟能够把海外的专利快要过期的生物药biosimilar能够在中国快速复制。
 
第二个赛道,in global for China,把海外的临床二期的资产引进来,在中国做临床试验,最后能够在中国上市。但这个赛道实际上我们也看到面临着挺大挑战的。如果你用海外的买入型的要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包括未来上市销售的销售提成。目前中国现在内卷,还有集采,如果碰到集采,实际上比in China for China这种模式还要难堪,因为要付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未来的销售提成。
 
第三个赛道,in China for global,现在中国做了大量的PD-1,PDL-1现在已经有七八个上市了。今年信达的PD-1在海外被美国FDA给拒了;就算符合海外上市要求,我们认为想出海也是非常艰巨的。
 
我们做的是in global for global的模式,首先中国的公司做创新发现,拿到专利的创新分子后。我们在临床前向临床二期推进过程中,我们看是否积极地推进全球的合作,希望在这过程中能够达成全球合作,基于这种运营模式,已经达成全球9项的合作。
 
我们通过赋能海外的合作伙伴或者国内的合作伙伴,实际上达到几个目的:
 

第一个,通过赋能合作伙伴,加速了我们创新分子在全球的推进速度。第二个,通过赋能合作伙伴,加宽了我们整个全球的创新开发管线。而在2020年前,我们只有三项全球合作。到现在我们已经有 9 项全球合作。另外一点,通过赋能合作伙伴,我们也实现了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同时也降低了我们运营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