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α螺旋的抗菌肽嘛,你对这个机理已经比较清晰了。我想问的就是,你们现在前面机理清晰了,那我们现在在机理清晰的情况下,我们开发的难点在哪里。
陈育新
α螺旋
2022-12-13
这个多肽嘛,几个方面吧。这个一个是最开始是分子设计,这个确实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另外呢多肽它本身这个,毕竟它不像小分子,它需要合成来的,那合成的成本也是一方面。还有多肽的就是它本身分子的特点所决定它的稳定性是比较差的,所以稳定性差对应用的场景,目前已经上市的多数,绝大部分它的制剂都是水针或者是粉针,那这些多肽像比如说像所有的这些代谢类疾病的一个,它都有很强的一个一个蛋白质的靶点。那对于抗菌肽来讲的话,那我们还想应用在比如说创面呢,比如说应用的一些复合感染呢。这些其他的这些领域那对于制剂的做起来就是比较困难,因为多肽它的分子稳定性差的,跟现有的这些化药的这些制剂本身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影响多肽的资深分子的定性,对这个制剂的研究也是它的一个难点之一。所以另外就是多肽自身的那些特点,目前因为多肽毕竟研究在全球的科学界里,还算是比较年轻的一个领域,所以对于多肽分子本身它特定的这个Secrets,他的特定的序列所带来的这些特定的这种分子特性,大家的研究还不是说像小分子化要这么清晰,所以这样也会带来不同的多肽序列。也需要很深的这种科研工作的摸索。那就对于药物研发来说,像我们抗菌肽这方面,因为没有太多前人的这种工作经验去参考。所以对于我们临床方案的设计,针对不同适应症的临床方案的设计,这个甚至是阳性药的选择,甚至整个这个临床终点的设计,这个都是要有挑战。
在做这种能够适合作为PDC的应该是长什么样子,你刚才也提到了多肽也不稳定,那你们怎么样从哪几个维度去思考,在设计这个时候。
张普文
PDC
2022-12-13
其实从这个药物设计来讲,不管是PDC也好,ADC也好,和其他的这个药物也好。那么最关键一看的话,就是什么样的靶点,然后这个靶点就是它的适应症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呢适应症。然后对于它具体做一个具体的分析,就是我们现在做这个PDC的话,就是说一定要有价值,要有这个差异化,能解决一些临床未满足的一些需求。所以这一点的话就是说,应该说从理论上来讲,就是说有ADC可以做的,靶点的ADC可以做的,但是是不是每个靶点都要去这样去做呢,要去客观进行分析。那我们传统讲这个PDC的话,他就说这个多肽是可以结合到任何细胞表面上的一些靶点,这个是没问题的。传统的多肽由于很难进入细胞,那么细胞内的一些靶点它是很难的。
现在由于这个细胞常动态呢,那么这一块也是可以做到了。所以从这个什么样的一些靶点适应症,可以用于这个PDC来讲的话,其实的话就是现在从细胞表面那些靶点,细胞内的标点靶点,包括细胞和列靶点。其实呢,通过PT方式都是可以做的,如果说我们在这个考量是不是做某些靶点。真正某些适应症的时候,就是我们要问几个问题,第一就是说你这个它的临床需求是不是有的,这大家都在讲这个事情。你们另外就是说你这样做,它有没有带来一些新的,就是创新的价值,能不能就是解决其他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现在就是比较感兴趣的一些靶点,那我们就是倾向于就是说,用大分子和小分子做不了的,比如说像这个细胞内的一些但不是相互作用的靶点。因为这个靶点的话,就是说小分子因为太小,它可能就是很难干预这种蛋白质,蛋白盐的相互作用。那这种小分子做不了的同时的话,对于抗体药物来讲,抗体很难就是穿透细胞膜然后进入体内,然后进行干预这种。这个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所以这一块我们就是比较关注,就是因为可能其他的一些药物的方式,包括小分子大分子很难进行干预这些靶点,而这些靶点,其实我是想大家一直想做的这些靶点。比如说大家就说最近看到的像这个p53和其他一些相互作用的一些蛋白。这个靶点就是通过多肽的方式可以进行干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像细胞核内的一些,比如说转录因子,它也涉及到像蛋白质、蛋白质原项目作用。那么这些靶点呢,都是大家一直以来都想做的一些靶点。但是由于就是说前期,比如说小分子和大分子,就是无法来做的这一点。现在通过多肽的方式,尤其通过细胞膜穿透肽,加上另外一个功能肽,就可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就是从这个PDC上来讲,由于它这个空间,药物设计的空间要比传统的ADC大得多。所以可能做的靶点,就是尤其是未来可发展的可做的靶点呢,要比ADC做得多。不仅仅是可以做细胞表面的一些靶点,同时呢,对于做细胞内,尤其是细胞核内的一些xx靶点。这一块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那么这一块就是有点类似像我们现在就是这个protect,它是通过细胞内就是对蛋白质的一些降解,然后来做这个事情。其实的话,就是说从多肽设计方面来讲,完全可以做类似的事情,通过不同的药物设计方式呢,达到这种效果。就是在细胞内的蛋白质、蛋白质盐的相互作用的这种机制。然后来设计新的多肽药物。
那么像这个PDC的话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所以我觉得就是说从PDC可以做的药物空间来讲,以它的靶点的这个范畴来讲呢,它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但是就刚才我们提到因为这个PDC呢它其实的话就是在某一方面是刚刚起步,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所以还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它的这个药物设计的完善、成药性等等呢,还需要大家的探索。但是看到现在有些药物已经进入临床二期、三期,后期的就是它的临床效果看起来是不错的。所以这块呢就是它这个潜力还是在的。同时呢就是说它这个运用应用空间的话要比ADC更加广阔。
这个微肽的研发的难点在哪里?你们在做微肽的时候是怎么研发的?
徐寒梅
医药靶点
微肽
2022-12-13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因为这个微肽它的分子量是比较小的,分度又低,所以呢,就是说现在,而且它第一步要通过这个组选预测,所以说这个发现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觉得现在目前它应用的技术也要求比较全面。就是发现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有这个生物信息学的人才,对人才队伍的要求还是要比较全面的。那么生物信息学还有这个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多组学以及这个基因编辑等等。就是说,要发现这些都要人才的协同发挥,一起工作。还有就是说,因为现在目前,过去发现都是一个个去发现的,比如科学家多少年发现了,那我们现在想办法再做到高通量地去发现多肽,有几个环节是需要突破的,比如说这个,要建立自己的库,然后这个库可以是信息库,也可以是实体库。我们通过测序,我们公司这些年积累的有自己这样的库,针对不同适应症的。另外就是说,在这个预测监测和这个验证的方面,都要在这几个节点做到高通量化。所以说总的来说这个难度是比较大的。如果获得一个药物分子,它就直接照做药的方式去评价它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药代特征优化等等。就从这些方面入手。
您刚才提的第二问题是我们公司是怎么做的,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微肽的发现,我们最初就是分析了TCG数据库,这个都是公开的,大家都可以看到。我们分析了9000多例的肿瘤患者和正常人的linker RNA,然后呢又分析了这个500个头颈癌患者的组织,以及将近100对癌对癌旁的组织。我们首次做这个还是工作量比较大,那是几年前的事情了,那么随着中间那个还要经过验证,其他的分子生物学手段都是常规的,像pcr、wb这些,那么后来就是我们一个一个地缓解,去把这个高通量化去攻克这个难题,就各个环节去预测,验证检测和验证这个也是要突破的。那验证要从这个基因组成、转入组和蛋白组,分别不同的水平。基因组是我们去预测,转入组也是,然后转到蛋白组,我就要通过检测的方法,包括利用基因编辑。反正细说起来那环节很多,通过这些年我们奠定了基础之后,现在就可以做到快速的一个鉴定。比如说我们一次鉴定100个,也能做到了。就是我们通过预测以后有自己的库,然后高通量地去100个进行验证。有的人可能觉得100个算高通量吗,因为以前是几年发现一个,现在我们就是可以一批去做100个的orf,然后最后呢,就你这100个一网下去以后,我们就会筛上来,如果幸运的话就会筛出来,就那几个就是很幸运了。因为到目前为止,就是全世界经过科学家验证的只有将近30个左右。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公司的一个独有的技术。
抗菌肽像咱们是属于什么样的身位呢?全球方面的因为是你率先提出这种观点嘛,你是从05年就提出细胞膜区分机理的,我不知道现在全球的情况针对这样一个抗菌肽的研发思路,α螺旋目前是什么情况?
徐寒梅
α螺旋
抗菌肽
2022-12-13
抗菌肽目前整个大的领域,包括各种结构的抗菌肽,全球在临床阶段的1237临床差不多有30个品种左右。目前如果是α螺旋这一类多肽的,我们目前是处在跑的最快的一个阶段,我们在三期的尾声。但是在我们之前呢,也有一个二xx多肽,但是它整个研发进展不顺利,最后的临床是失败的。但是失败就是蛮复杂的原因了,这个说起来就能说好几个。它的这个机理也是有问题,它在临床设计方面也是问题。然后它的选择包括整个多肽分子的活性也是有自己的问题,所以目前在现代的这个active的临床的α螺旋的抗性肽的研发我们是全球跑的最快的。
我们目前有α螺旋,还有β折叠,还有环肽以及无序,这四个相当于从二级结构上来说,多肽有这四种,我想问的是,从这四种分类里面,他们分别是,结构不一样,作用不一样,这个怎么解释?能不能聊一聊他们的机理是什么样的?
陈育新
环肽
2022-12-13
这个只能简单的说一下,因为这个说起来话就多了。那α螺旋这一类呢,它是比较特殊的,它靠的是我们叫structurization,就是说它的结构变化来产生这种杀死细菌的这种事生物学活性的,所以它一定要有从这种无序结构,就是我们英语叫Random coil。从这个random coil,它可以transfer到a-helixstrapd到一个α螺旋的一个结构。这样它就会在变化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关的能够破坏细胞膜的这种能力啊,包括这种运动,这都是息息相关的。
而对于β折叠和环肽,这两大类多肽呢,它的结构是相对来讲比较固定的,像我们人类的这个身体里所含有的这种,像defence,像这个防御素,也是一种抗菌肽,但它就是为了折叠的结构。那还有一些环肽,已经上市的这种抗菌肽,像多黏菌素,短杆菌肽,包括这个达托霉素,这些都是环肽的结构。所以环肽呢,它是一个比较固定的多肽分子,它的这种特性,有些时候,某些方面就更像一些小分子的抗生素。但是无需结构的多肽呢,相对来讲,这个大家研究的普遍是偏少的,因为无序结构里面含有一些特别多这个普氨酸的这类的多肽,它的这个活性呢也是不同序列的话,可能是采用不同的杀菌的一个机理。
那我们所研究的就是α螺旋这一类多肽,所以我们这个多肽,我们在2006年在国际上提出了一个α螺旋的多肽的杀菌基底,叫做细胞膜区分机理,这个机理也是直接指导我们所有多肽的分子设计,目前我们产品管线中所有的多肽分子都是我们从头设计得到的,依据的就是细胞膜区分机理。就简单地说,同一个多肽由于细菌的细胞膜组成成分,塔主要是ps和pg,就是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甘油吃,所有细菌的细胞膜是个很强的负电性环境。而我们人体哺乳动物的细胞膜呢,它主要的成分是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所以人体总体来说细胞膜的组成,它是电中性的一个环境。所以首先细菌和人体细胞膜,它的带电就不一样。那我们都带这个很强的带正电的分子,它会对细菌首先有很强的亲和力。另外呢,由于人体细胞膜里边,有四分之一的成分都是胆固醇。这个在细菌里面,这种原核生物细胞膜里是不存在的,胆固醇是很大型的脂肪分子,它在这个细胞膜里是个流动的膜,所以胆固醇在细胞膜里的状态,我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比水池里打的木桩的效果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多肽对于细菌来讲,它是采用躺在细胞膜的表面,然后形成α螺旋以后,通过这种疏水相互作用来进行翻转,这种动能来破坏细胞膜。而对于人体哺乳动物细胞膜呢,他就无法在那进行翻转,由于胆固醇的存在,阻挡了它这种行为的发生。所以假设如果我们要设计一个多肽,它能够对人体细胞有破坏作用,它只能采取垂直插进去,然后形成α螺旋,这样所有几个多肽分子,它的亲水表面互相面对,形成一个化膜,来进行这种对膜的一个破坏作用。这些就是我们当年提出细胞膜的区分基础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同一条状态,它对于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膜和哺乳动物细胞膜,它的破坏形式是不一样的。那基于此呢,正是由于这个,我们可以在分子设计的时候提供一个很大的空间,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多肽的一级结构,它的氨基酸序列来控制它形成α螺旋以后的螺旋度,包括疏水性,两性性等等这些特性,这样提高它的成药性,然后依据我们在这个实践中,我们就可以成药性提高到100分以上。
简单来说,这个不同的多肽,它的机理确实是不太一样,但是康宁派是比较广泛的一个概念。
推荐视频
0
2024-07-12
0
2024-07-05
2589
2024-06-25
0
2024-06-28
3873
2024-06-21
2659
2024-06-18
3699
2024-06-16
3424
2024-06-12
5893
2024-06-14
2702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