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胰岛素的企业挺多的,你们的胰岛素技术和市场上技术的比较,如何做出差异化?
范开
胰岛素
2023-03-31
在胰岛素的结构上制造方面只有两个方向,一个就是用大肠杆菌做,因为大肠杆菌做了基本上就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复性问题。第二个就是用酵母做,如酿酒酵母,它做出来以后是不需要复性。大肠杆菌主要是由礼来公司主导,酵母主要就是诺和诺德主导,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我们公司早期也用大肠杆菌做甘精胰岛素,我们最后全面转成走的是诺和诺德的思路,基本上路线图是这样的,酵母不需要复性,后面的工艺应该要容易很多,产量也高很多。那我是所以现在国内可能做酵母的越来越多了,基本上大肠杆菌曾经有人做过,但是应该是偏少一些,这是我对胰岛素制造方面的理解。
 
第二个胰岛素这块我的理解是没有必要再去改造了。目前的胰岛素应该有7个品种上市的,有短效、长效的,包括各种修饰技术都做好几个出来,特别是诺和诺德,还有礼来公司对于胰岛素两条链a链和b链这些氨基酸在胰岛素形成双链的过程中,他们起的所有功能,包括它的结晶,它跟受体的反应,生物学强度,据我所了解,他们都基本上把它研究透了,所以我们要在结构上去做突破,能够找出一个更好的胰岛素类似物,我觉得可能有超难度的,没有必要。
 
第三个理解是胰岛素现在还有两个方向是还没有解决的。现在的长效胰岛素,无论是赛诺菲的甘精胰岛素还是诺和诺德地特胰岛素都只能做到一天一次,那能不能更长,作为基础胰岛素,做到一周一次,这是未来很大的一个方向。我觉得诺和诺德的Icodec胰岛素就做到完美了,一周一次。另外一个方向是给药方式,胰岛素泵包括各种智能泵,自动泵,国外最近一直都有在批准,晚期的糖尿病病人或者I型糖尿病病人是需要用智能泵给药的,这是医疗器械的一个方向,包括和我们的智能手机连在一起,这些都是胰岛素比较好的方向。
 
最难的一个方向是非注射胰岛素的开发。像目前上市的索马鲁肽口服给药,现在也有企业在做肠吸收的胰岛素,胃吸收的胰岛素,皮下贴的胰岛素,还有智能的长吸收胰岛素等,我觉得也是未来比较大的一个方向。

从酶设计方面,如果要实现最好的催化,对酶有什么要求?优化点在哪?
于大禹
生物催化剂
2023-03-31
我们公司在酶方面还是有一些优势的,我们几年前已经搭建了自个的AI团队来做酶的结构预测这方面的工作。实际上一个代谢途径选完之后,之后就要选择合适的酶来做关键的节点。这个酶可能来源于自然界,选择不同来源的酶去测试,但是一般情况下都会对选定的酶进行定向计划,我们公司也搭建了高通量筛选系统,这也大大简化了我们工作,就是我们是通过理性设计和高通量筛选相结合来把按照我们设定功能的酶拿到。
 
例如我们会考虑到不同酶的动力学常数,包括不同酶的催化速率,不同酶它的作用条件,然后和上下游的其他酶进行协同配合,这样让代谢流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对于药企转合成生物学或者原料药企业转合成生物学,有什么经验分享给大家?
王雪峰
合成生物学
药企
原料药
2023-03-31
制造和商业的企业来讲,其实我们最终看中的还是这些产品项目能不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合成生物学这么一个大盘子里面其实是包罗万象的,其实行业领域之间的差异应该是非常大的,作为一个制药企业去介入这个领域,无非是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就是这个技术的应用仍然还是在医药的范畴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他可能跳出了我的医药圈子,那么这两种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当我们把合成生物的技术应用在医药产业里面的话,那他无非就是一个技术嵌入,那么我的整个下游的应用,不论是我把他做成原料进行销售或者做成制剂进行开发,进行终端的推广,那我原有的业务逻辑、业务模式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
 
但是当我们所选择的产品或者领域,并不在原有的业务方向上,应该来讲大家都是进入到一个新行业或者领域。比如当我们进入大健康,其实大健康的整个玩法,整个业务模式,它的下游的应用生态跟医药来讲,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这个过程还是要不断地摸索、认知。
 
其实合成生物学应该来讲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手段,但是它的产品和它的产品应用还是要符合它各自所在领域的发展逻辑,就是客户不会因为你是合成生物产品,他就会对你另眼相看。从这个角度来讲,医药企业进入合成生物领域在技术上可能有一些先天性的优势,如果跟原有的化工行业相比的话,可能因为我们在生物制造或者是生物技术的开发方面,我们有一些积累在,但是当脱离我们这个范围的时候。医药企业并不比其他的行业会更加高明一些。

在您现在做的方向,你们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
夏霖
二氧化碳
竞争力
2023-03-31
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共性问题,即如何通过人才的迭代、研发的迭代保持你的核心竞争力,这里面当然也涉及到你的方向选的对不对的问题。
 
另外还是要差异化发展。我们是把二氧化碳用电催化的方式去生产有机碳,也就是我们会做一些从二氧化碳出发的非粮食碳源的生物发酵,这是第一个差异点,第二个差异点就是我未来会变成很多合成生物学或者生物发酵企业的上游,他们以后可以不买碳源,不买葡萄糖、淀粉,而来买我们制造的碳源,其实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一个上游的合成生物学企业,我们是通过这两点去差异化发展的。

关于二氧化碳的成本问题
夏霖
二氧化碳
2023-03-31
我们自己不做二氧化碳的捕获,我们聚焦做二氧化碳的利用。所以二氧化碳本身的成本,我们是按照行业平均的捕获成本来算的,比如现在已经有很多大的国企、央企,这种重点的碳排放行业已经上了这种二氧化碳捕获系统,那它的平均成本可能是300块钱左右一吨的二氧化碳,基于这个成本,作为一个原料成本,我通过电催化的方式去生产混合的可持续碳源。
 
这里面其实又分成两块来看,以现有的技术成熟度,如果聚焦于乙酸、乙醇这种电磁化方式做的话,它的成本会非常高,可能成本要接近2万块钱一吨,它远比粮食的要贵。
 
但我们现在还有一条工业路径,其实我会去做二氧化碳电催化制甲酸,而我们在电催化制甲酸的放大过程中就发现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副产品是可以分离出来的,这个副产品有一些就是乙醇和乙酸的混合物,而我把它当做一个副产品来做的话,它的成本其实要通过二氧化碳制甲酸的副产品来做成本的核算,通过这个成本核算,现在它的成本也就不到5000 块钱一吨,这样和一些高品质葡萄糖比的话,它目前阶段是差不多的,如果后面规模化优势放大进一步明显的话,它如果作为副产品来算,它是一个难以避免的副产品,那它的成本最终可能会做到1800- 2000之间。那这样和很多非粮碳源来比,相当于大家有差不多的价格区间,甚至有更好的价格空间。
 
因为混合碳源它有一个优势,比如跟秸秆比的话,它最终生物发酵产品的纯化会变得更简单,因为它生物发酵系统最后产出的产物分离纯化的时候,需要的成本也会变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