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的角度,您看到合成生物学的热度情况,是怎样的感受?
尹洁
合成生物学
药物合成
2023-03-31
其实这个行业的底层技术这两年是越来越成熟了,我们在国内也投了一些具有产业化能力的公司。
 
目前很多小公司在一些小规模产品里面卷得很厉害,真正能做大单品,能够产业化落地的公司目前不多。第二个这种以教授为主导的小公司未来会怎么走?我觉得未来会进行洗牌,首先你卷一些小单品,很多老师的产品管线可能还比较重合,未来这个行业有可能会经历像生物医药这种洗牌,毕竟最终你都需要用产业化落地做出满足国际国内客户要求的产品,而且比化学传统方式更加便宜的产品,还要通过法规,通过认证,这些就像新药一样会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谁能够在细分领域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迅速成为行业第一,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像我们过去投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细分领域走得比较前面的或者他有成熟的研发体系,底层的研发平台,又有好的生产基地,又有原来卖化学品很好的销售网络,因为他的客户是相对重叠的,那么这样的企业会成长很快。
 
这个行业更偏向于生物制造行业,未来可能会在细分领域赢者通吃,未来形成细分领域或者垂直领域的大公司,那些小公司怎么能够跑出来,这个我们还要拭目以待,但是肯定会经历洗盘。
 
所以未来对于我们投资来讲,我们一方面希望能够跟科学家团队,跟产业资本一起来孵化一些公司,这些方向肯定是未来具有前景的,而且产业资本具备落地能力的一些方向。另一方面我们还会继续投资行业里面原来有化工的背景,但是他们用合成生物学,可能他们切换比较快的一些公司。

对原料、化工的老板在合成生物产业化方面有什么建议?
郭美锦
合成生物学
原料药
2022-11-25
现在对生物这块虽然非常热,但是它还是有一定的门槛,很多技术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像化学合成。他需要一个人才梯队,一个技术的积累,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有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
 
考虑三点基础之上还有很重要一个是有工程的概念。不像我们在实验室做出来你就能够赚钱,其实实验室做出来离赚钱还有一段路要走。工程做成了,包括质量、法规认证等等一系列标准,也是一段路要去走。因为生物方面很多的东西不是很完备,比如番茄红素用大肠杆菌做,比从西红柿中提取更便宜,但是中国就不能做,不能卖。

你们公司已经有几个成熟的产品,会不会和人家合作,人家假设来找你合作有没有可能?(对于合成生物企业,商业闭环达不到最理想的投入产出比)
王勇
医药企业
2022-11-25
我们从2013年到2018年。我们更多的是做一些技术开发或者技术服务,所谓的CRO或者OEM的酶制剂供应,我们做的相对来讲不是很多。
 
我觉得商业闭环不是很好,尤其是生物,因为生物的这种东西,它的安全性在很多时候不太好保护。像我们是企业化,最终还是要有商业化落地,这个时候如果商业闭环不是很好,生存会是一个问题。这个时候我们会做一部分的合作。我们团队更多的是做一些生物菌种技术的开发,并不擅长产业化。我们做了很多的技术合作或者转让,我觉得商业闭环并不能达到我们最理想的投入产出比。
 
我们从2018年通过赋能和合作,比如我们发酵产业化的赋能,工程化的赋能,我们有四个产品,能够批量产业化,这也是市场或者商业模式倒逼我们来通过其他的工程化、产业化的赋能去做制造,否则我们研发团队直接转产业化,说起来很简单,转化,分离,纯化,但是过程很复杂,很艰辛。
 
而且生物技术很多产品迭代速度很快,你没有快速迭代能力,很快就会被整个市场淹没,所以对工程化,对成本控制的能力要求很高。

对于化学合成企业向合成生物转型有什么建议?
王勇
合成生物学
2022-11-25
像郑教授,他们已经有很好很宽的酶库,对很多的反应类型他们已有成功的案例,直接和他们做一个横向的合作,我觉得效率是比较高的。还有一种转型,我们自己组建一个团队,自己来开发,这里面就看哪个效率更高,我觉得前者可能效率会更高,因为酶库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
 
根据我们做的合成生物学,还有一些另外的赛道,比如直接工业菌株发酵一些存量产品,还有未来合成生物学,我们个人理解它的魅力还会在一些增量产品,不管是在医药用途,或者是在功能营养保健用途,它是一些新的功能性化合物,这个跟原来我们化药里做一部分的生物合成或者酶催化的替代,我觉得很相似是两个方向。

利用合成生物学做了哪些事情,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应用?
杨世辉
合成生物学
2022-11-25
我从2007年在美国能源部主要是做生物能源。我们的菌株是运动发酵单胞菌,除了酵母之外,它就是天然生产乙醇的菌株。
 
我们主要做的什么?主要把它发展成为合成生物学的底盘细胞。一方面理解它的生物元件组成,它怎么样去生产一些不同的产品。
 
第二个,我们也是想怎么样能够让它去利用秸秆脏糖。一般的工业微生物利用脏糖效果不是那么好,但是这个菌株它利用的还是比较好,因为它是天然从墨西哥的沙漠里发现出来的,它在环境中进化了一些特点。比如它是比较少见的多倍体工业菌株,相当于基因组是比较稳定,但是要改造起来也比较难。它有一个独特的细胞膜结构,它对醇酸比较耐受。而且它的糖转化率比较高。
 
它对环境耐受比较高,比如一般的微生物,像大肠杆菌是在中性pH上。像它在PH4-8,相当于酸性pH它都长得比较好,它用水解液来做,我们就不需要来调节pH相当于直接来发酵。
 
运动发酵单胞菌具有利用秸秆水解液生产产品的优势,现在我也在做这方面,主要是利用它厌氧发酵的优势。第二个是它对秸秆原料比较耐受,转化率也比较高,利用这一优势来生产一些大众的醇酸,比如纤维素乙醇、异丁醇这些作为航空燃料,像丁二酸、丁二醇这些作为生物材料的前体。
 
它的难点就在于它是一个多倍体的工业菌株,编辑起来比较难。我们主要是通过系统生物学发现它有一个内源的基因编辑体系,我们把它打造成了一个可以通过内源的基因编辑体系来进行多倍体的工艺菌株改造的高效编辑的方式,进而能够把菌株的改造时间周期再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