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递送与血小板递送的对比
刘晓曦
血小板
红细胞
2022-12-14
上个月Rubius停了两个项目,他们做的主要是延长半衰期,红细胞的半衰期不到三个月,但是红细胞延长伴衰期是不够的,同时看另一个项目,白介素-II,大家看到白介素-II,确实有效,但是半衰期很短,一天要给药三次,带来不可控制的毒性。
所以我是觉得一定要靶向递送,一定要富集。血小板确实有它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不光能延长半衰期,还能靶向递送。所以这点我觉得是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区别。另外,血小板里有很多的细胞因子,在我们的实验里就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它能把一些T细胞招募过来。红细胞,根据我所知道的好像确实是靶向性不强。
对于端粒精准调控研发过程有哪些难点?
许效
端粒
2022-12-14
第一个碰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在科学理论的提出过程中,但是我们的科学家发表一系列的文章,他的科学发现给这个领域带来的争议是比较大的。科学研究阶段,它的争议也是非常大的。
我们成立公司后,我们向投资人展示我们的数据,其实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经常会被问到在美国或者欧洲有没有同类公司做同样的技术。所以一个非常原创的技术,面临最大的实际挑战是一开始受到的质疑是非常多。
我们在过去的研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非临床的评价问题,选择什么动物模型,什么样的评价方法,我们和很多专家做了相关的沟通。很多分析方法的开发,都是我们自己建立的,包括端粒的精准测量。没有公司能够做,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开发。因为前人没有做过,能够借鉴的不多。
另外还有临床开发这块,因为是首创的技术,如何精准定位到精准的人群,其实是比较大的挑战。经过我们跟多个临床专家沟通,多维度的评价,在研发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数据,最后我们精准定位到能够适用于我们药物的细分心衰的人群。在动物模型上往临床转化的过程中克服了很多的困难。
端粒研究的全球玩家情况
许效
端粒
2022-12-14
以2009年获得诺贝尔奖那个区间,针对于第一代端粒的调控技术,大概有20个左右的玩家,跟端粒领域相关,以前是没有办法做到非常好的精准递送。这些公司一直发展得不是很顺利。目前只有一个美国的geron公司,他的药物在临床三期,是针对肿瘤的药物。
但是从2020年后,在欧美国家,其实诞生了很多新型的端粒调控的公司。但是现在还是处在相对萌芽的阶段。
目前佑嘉在做的几种核酸药物递送系统的对比
崔文浩
递送系统
递送
2022-12-14
一个是主要针对溶酶体逃逸的大分子材料学的阳离子聚合物的技术平台。这个平台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它对于基因的沉默效应有非常高的效率,好处还是比较明显的,当然它也会对处方工艺的配方提出一些挑战。
第二个,LNP的脂质体平台,用LNP的方式,把基因药物包裹起来,它确实注射到人体内后,对血液中的稳定性以及透过细胞膜到细胞内的整个路径上还是比较清晰的。 LNP比较大的困难点还是集中在知识产权这块,同样是脂质体都会涉及专利的问题。
我们自己也在靶向性的递送这块做了一些工作,我们从抗体偶联这块我们也获得了一些思路,我们也看到了在美国领跑的一些品种,抗体、多肽等也在用耦联的方式去把核酸和抗体或者多肽偶联起来去完成一些操作。我觉得这块确实是有它的优势,包括靶向性好处以及整个处方工艺会变得会简单一些。所以我们自己觉得接下来靶向性的研究势必也会往偶联的模式发展。
端粒精准调控是让线粒体的功能实现再生,但是线粒体有很多功能,如产生ATP,这样再生线粒体会不会带来其他新的变化?
许效
端粒
2022-12-14
直接干预线粒体去调控疾病,其实还是有可能会存在off target的风险,我们其实不是直接调控心肌细胞线粒体的功能,而是通过端粒的状态,间接调控了线粒体的功能。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通过调控端粒的稳态,把原本因为端粒缩短造成心肌细胞加速衰老的那部分线粒体丢失的功能,把它重新恢复起来,是这样的方式,而不是普适的针对于细胞,把线粒体功能都恢复起来,只针对心肌细胞丢失的线粒体功能,把它恢复起来。
通过建立端粒的稳态,把细胞损伤的信号把它降低,让线粒体生成的基因重新回到正常的水平,从而达到了恢复心肌细胞的功能。
推荐视频
0
2024-07-12
0
2024-07-05
2589
2024-06-25
0
2024-06-28
3873
2024-06-21
2659
2024-06-18
3699
2024-06-16
3424
2024-06-12
5893
2024-06-14
2702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