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鼻粘膜给药如何透过血脑屏障
王健
药企战略
新药项目
2022-12-08
通过鼻黏膜给药透过血脑屏障实现脑部给药,这个研究意义是非常大的。通过我们的鼻黏膜给药到嗅区,它确实可以实现跨越血脑屏障,直接抵达脑部,这个通路确实存在。
但是确实有难点,第一,要有特定的装置能精准给药到嗅区,而嗅区又比较小,这个装置比较难。第二,鼻粘膜有鼻纤毛的快速清除机制,药物都会被清除机制给快速地清除掉。所以需要我们的制剂本身具有粘膜的粘附性,能够在嗅区停留足够长的时间。第三,要让药物通过粘膜吸收。第四,嗅区小,大剂量的药物不太合适,最好是小剂量的药物。
针对在美国做改良制剂,立项从哪些角度考虑?
唐华东
改良制剂
改良药
2022-12-08
美国的505b(2)新药,完全按照新药的处理,包括概念、标准、程序甚至审批,就是新药。但是在中国,我们叫改良制剂。不管是二类新药、一类新药的宗旨是要带来临床价值。立项要从这几个方面考虑,从商业、临床、药物监管部门等。
美国侧重比较多的是围绕着产品开发而不是围绕着技术平台的开发。一个项目的立项,从商业评估到临床路径评估,特别是505b(2)这类项目,其实和药监的交流,互动甚至谈判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FDA历史长,它法规建立的比较完整一点,通过和FDA互动沟通能得到有效的临床路径。不能为了制剂而制剂。
微晶混悬液技术的情况,国内外研发以及产业化的情况,未来前景
唐星
药企战略
新药项目
2022-12-08
大多数的微晶混悬注射液都是用来做肌肉注射。微晶混悬液注射液实际上是以长效为主要开发目标。它的优点是载药量非常大,能达到出色的长效缓释作用。
微球注射液,载药量非常有限。而微晶混悬液注射液几乎是纯药。我国现在自己研发微晶混悬长效注射液非常少,基本上都是仿造国外。微晶混悬注射液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以长效为目的的品种大约有十二种左右。
精神病类药物可以应用微晶混悬液这种技术,能提高患者的顺应性,有机会把患者病情的完全控制住。
我国也有一些微晶混悬液的品种正在研发当中,像氢溴酸右美沙芬、治疗神经痛的大麻二酚(CBD)治疗肿瘤化疗当中产生粒细胞下降的药物等
微晶混悬液研发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能够把结晶做得非常均匀。因为作为微晶混悬液来说,它如果长效时间超过了一个月,在第七天的时候,它的长效原理就不仅仅来源于药物的释放,还来源于后期产生的肉芽组织来包埋。其所产生优良的生物利用度,基本上是靠我们控制粒径来达到的。
微晶混悬液注射液仿造比创新还难,因为我国要求在评价生物利用度的时候要非阶段评价,而且每阶段要达到基本一致,到后面实际上个体差异非常大,这样就特别艰难。
鼻粘膜给药是给药到什么样的部位?跟吸入剂对比的情况,鼻粘膜给药开发的难点?
王健
吸入制剂
2022-12-08
a、鼻黏膜给药也是需要一个给药装置的,这种给药装置和我们普通鼻用制剂不一样,鼻黏膜给药,一定要将药物递送到我们鼻黏膜这个部位,不能给到鼻毛多的地方,又不能给到鼻泪管那块,这个位置很关键。
b、和吸入给药相比,因为吸入给药需要专门的培训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但鼻粘膜给药来说,我们看看说明书一般都会。
c、对于鼻黏膜给药开发的难点,第一个方面就是处方工艺方面,如果要将药物进入全身血液,一定要透过鼻黏膜。鼻黏膜给药开发时,一定要结合动物实验,也就是结合药动学、药效学实验来筛选处方。第二方面就是装置方面,要实现鼻脑通路这种给药方式,那么装置本身是要特别的。要有知识产权,装置也需要自己设计。第三方面鼻黏膜给药可能和吸入制剂一样,不仅需要做普通的药学研究,还需要做药动学评价、还要做药效和临床终点的评价。所以它的研发周期比较长,成本也比较大。
大分子注射改口服怎么考虑技术的局限性,怎么提炼亮点?
唐华东
大分子
2022-12-08
口服是用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所以我们第一个宗旨是简单、安全。第一个机械装置,关于MIT最近发表的关于肠道微针,但是从它的成本、制造、安全性方面,我觉得工业化还是非常远的。第二个药物修饰,从稳定性来说,大分子修饰,我觉得改善的空间比较难。大分子本身大,修饰之后从跨膜的角度也比较难的。从修饰角度来说,我们觉得现在还不是技术还到位的阶段。
用病原体跨膜的思路去找结构蛋白能够帮助靶点的蛋白或者靶点大分子去跨膜,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推荐视频
0
2024-07-12
0
2024-07-05
2659
2024-06-25
0
2024-06-28
3903
2024-06-21
2669
2024-06-18
3709
2024-06-16
3434
2024-06-12
5903
2024-06-14
2727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