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GA微球作为药物辅料的可行性及其在仿制药开发中的作用如何评估?
吉民
药用辅料
2024-03-29
微球现在也很热,曾经好几家企业跟我讲你应该做这个,但是它属于高分子材料,我觉得它的表征方面其实也是比较难的。但是我觉得如果从仿制的角度来讲,国际上只要有微球上市了,并且这个辅料已经在药物里面使用了,我们作为辅料研发的人员,都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做这个产品的开发,这个应该是非常有价值的。
 
如果选题,我是比较倾向于成熟的,我是把所有已经上市的脂质体药物,但凡这些上市的药物里用到凝脂成分,我都把它研发了,我都把它登记了,我就为我们国家仿制这些药做准备,首先这是一个成熟的辅料,我们整个的目的是做产业化。但是如果是研发的话,要让企业接受一个新的辅料,确实要花很多时间推广,整个激活过程也蛮长的,不容易的,但是我觉得是值得的。我认为这个风险不大的,因为创新辅料其实挺难的,有时候我会建议不要做创新辅料,但是你刚才强调的是物理变化,我觉得其实PLGA微球做药物辅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中药辅料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岩松
中药辅料
2024-03-29
目前在中药里常见的还是原来老的辅料,特别是像我们做儿童药,好多都是清热解毒的,或者健脾、呼吸系统的,实际用的大部分都是传统的淀粉、蔗糖或者是麦芽糊精,而且好多中药,特别是儿童药,其实都是用传统摇摆制粒的方式来做,因为我们知道中药很苦,特别是小孩,他的口味和成人还不一样,对苦特别敏感。所以在传统的辅料面前你想做好掩味是比较困难的。像刚批的直服颗粒,通过微丸包衣的形式把API包进去,当然他都是用西药或者一些高端的辅料来做的。我们现在做的儿童制剂也是,传统的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我们可以把它做到一点都不苦,但是我们不是用传统的麦芽糊精、蔗糖来配的,我们是用MCC、二氧化硅还有其他的来制粒,加上我们这种特殊的辅料,做成冰淇淋那样口感性状的。
 
前一阵国家中药制剂发布新规,鼓励中药创新,实际中药里单体提纯是无法改变的,会涉及到萃取工艺、提纯的工艺、生产线变动,那你成本得非常高,工艺要求也很高。我们可以做二类新药,做制剂的改良、口感的改良、剂型的改良来提高中药口服的顺应性。而中药辅料的变更可能是一个中等变更,门槛可能会更低一点,在这方面能做到中药的创新可能落地会快、成本更低。
口服脂质体的应用和特点有哪些?
吉民
口服脂质体
2024-03-29
注射剂和口服的脂质体就是取决于你使用的目的是什么。据我了解,口服用的脂质体常常都是天然凝脂,价格会比较便宜,它的原理是用凝脂和药物之间形成复合物,比如布洛芬可能会有形成凝脂复合物的药物用于口服。有些天然产物就会把他们做成凝脂复合物解决天然产物溶解度低的问题。
 
有些药物结构含有羧基可能会对胃肠道有刺激,但是做成凝脂复合物之后,可能会减弱羧基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但是因为合成凝脂还是相对会比较贵的,在注射剂的时候要求会比较高,有些做化妆品领域的企业家也会跟我探讨这个问题,能不能把你这个凝脂用于化妆品?关键问题是你加它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你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其实要有一个处方,凝脂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根据不同的药物它可以带电荷或者长循环,看你要达到什么目的。
微晶纤维素和二氧化硅共处理是否增强了辅料性能?辅料注册的时间和成本是多少?
段民英
辅料注册
2024-03-29
微晶纤维素和二氧化硅共处理,实际上它解决的是流动性问题,也就是这个成本会比较低,因为加入了2%的二氧化硅,98%的微晶纤维素,通过共处理,喷雾干燥,得到了共处理的辅料,它的流动性是非常有特色的。
 
刚才王总也提到一个厂家和一个厂家的辅料不一。我们有个江苏的客户,他原来在研发一个制剂的时候,他用的是德国原研的产品,但是最终他没法用。就是因为硅化纤维素,虽然它叫硅化纤维素,但是它仍然是98%的微晶纤维素和2%的二氧化硅组成,实际上微晶纤维素带到共处理辅料里面的杂质还是很明显的,所以他用了原研的产品以后,杂质就非常多,就是出现新的杂质了,用了我们的问题就解决了。通过这个方面,我们真的感受到了辅料杂质的重要性和影响范围很广泛,特别是现在我们国家CDE对亚硝酸盐的控制是越来越严的。
 
关于辅料的申报时间,我觉得关键是你要找到一个能够关联的对象,关联对象的实力其实是直接和我们有关系的。我们企业虽然成立的时间长,但由于没赶上注册制,厂盖好产品出来就碰上备案制了,因为我们是新厂,过去别人也没用过,所以我们花了很大的劲最后才和华北制药合作,华北制药在国内还是有影响力的,所以他们的品种批得还是蛮快的,再一个就是他的质量体系,所以他是比较快。大概也用了将近一年半两年的时间我们那个才激活,其实我觉得费用这块不是特别大的问题,主要就是周期太长,可能你等的过程是非常煎熬的。
 
我们还有一个口崩片辅料,目前来讲就是全国独家的,这个也是跟北京一家企业在关联,大概也花了一年半到两年时间,所以我觉得可以不用考虑费用问题,关键就是要找对合作伙伴。因为到时候你把资料递交上以后,和企业关联上以后就不由我们决定了,当然了他有时候可能会发补,比如发布以后,我们作为辅料企业,我们就要配合快一点,赶快给人家做出来,基本上要在人家规定的时间内就把资料交上去,我觉得这是我们可以贡献的。

在参与集采过程中,如何制定价格策略才能取得成功?
戴萍
价格策略
药品集采
2024-03-14
先讲一下我们成功的案例,我们有款产品叫伊班膦酸钠,其实是个双磷酸盐的注射液。对标产品是诺华的唑来膦酸。得益于这个集采这个产品的知名度大大地提高了,因为就是一个小产品,使用的人群不是特别大,整体的销售额也不是特别大,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被弄到集采里去了,其实总共参加集采的厂家也就五家,五进四。
 
提到这个产品,我觉得有几点是值得分享的。第一个就是关于价格问题,我们知道就是国家集采的价格降幅只有比如百分之五六十,实际上这个价格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因为他是先给了你一个现价,是在现价的基础上再降百分之几十,而不是在你原价的基础上降多少,所以如果按原价来算,降低的价格就更高了,所以对于一个产品来讲价格特别重要,就是我们这个产品当时是报了一个最高价,就是中标的四家里我们的价格是最高的,这个价格跟我们的原价相比大概降了2/ 3,只有原价的 1/ 3,这个价格在市场推广过程中,我们就发现确实是有一定优势的。通过一年的运作,我们的销量是翻了将近 3 倍哈,虽然是一个很小的产品,还是有一定利润空间的。
 
实际上我也看了一下全球,以欧洲、美国还有日本一致性评价以后类似于集采的情况来看,基本上价格如果降到原研的2到3折,基本上都还是可以做的。美国当年做类似的仿制药的时候,当价格降到只有10%左右的时候,基本上产业就全部离开美国了,就往印度这些国家转移。
 
那么我们其他的厂家价格打到更低或者打到一折甚至零点几折的情况下,我们这几批集采都有这样的情况,价格只有原价的0.4折,这样的价,我觉得从市场的合理性来讲其实是值得商榷的,所以我们在集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价格策略,如果实在是太低,我们可以做非集采的市场,比如私立医院,或者药店、第三终端。我们不能过分追低价位的中标,不能为中标而中标。
 
我们另外一个失败的案例,一个镇痛的产品,其实不是特别大的一个产品,全国的使用量可能大概就在七八千万只,报量只有3, 000来万只,结果价格打到了我们现有价格的1/ 10不到,就是一折不到,这样一个产品的价格基本上就接近它的原料成本,你没有抵抗任何风险的能力,甚至到最后你连完成国家的集采都不可能。
 
所以不管是成功的案例还是失败的案例,我觉得我们国家在内卷的过程中还是要考虑价格的因素,要尊重市场的一些游戏规则,便宜没好货这一点不仅适合其他商品,也更适合药品这样一个特殊商品,终归应该有一点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