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做小品种,后面做工厂,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痛苦,哪些是没有预料到的?对大家有什么建议?
康立涛
原料药
2022-12-06
我们最近的6年以实践为主。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做的过程中的一些经验。首先在品种打造上,要有产品和规模。在工厂的品种设计上有2大问题:1. 合成路线的长度需要有足够的优势 2. 市场规模要和工厂的产能规模匹配。针对这块,需要有顶层设计,首先要打造行业地位,我们涉及农药和医药,对农药来说没有产量就没有地位,非常有压力。对医药来说,需要从研究涉及的层面,确定自己在路线、成本、质量、未来的市场和GMP团队,来打造行业地位。目前我们400亩工厂,都是围绕这块来考虑。但在做的过程中有许多冲突。尖峰药业对我们的定位就是做原料药,投资的周期和投入都对我们很支持,更是转了2个品种给我们,让我们在质量体系方面也跨出了第一步。第二步是实现上下游的贯通,原来设计是从中间体、原药、到制剂的贯通。在这一部分,会有很多的考量,可能在这个阶段,创新会慢慢弱化,会吸纳创新,让更新更小的企业来实现创新,然后我们吸纳进来做成一个平台。第二是设备,除了物料平衡,还涉及到能量平衡和动力平衡。能量平衡涉及到能量交换,包括用TCU等不同方式处理。动力平衡,比如风量、风力,还有在过程中的损耗,比如在传制方面的损耗,对我们目前都是严峻的课题,对团队都是新的挑战。第三是合规性挑战。合规性指项目本身在安全环保方面的合规性,二是在GMP方面的合规性。在有了工厂之后,合规性的成本是非常高的。第四是质量体系的挑战。从实验室到代工模式到自己的工厂,质量体系的压力是很大的。可能目前也是我们最弱的一环。因此,通过品种的输入和与CRO公司合作做CDMO,来做质量体系。也希望通过团队的合作,来加强质量体系的建设。但核心还是自己的团队要过硬。做工厂这几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对应的我们的合作也是针对这几块,怎样适合我们的品种,适合我们的团队,适合合规性要求,以及设备设施的提升和能耗的节约。希望在关键品种和关键技术方面能有更多的合作。能有更多机会可以走出去,打造成有特色的平台(我们有氯气,高压氢化、硝化)。
能不能介绍一下欧洲目前的发酵技术到是什么情况,现在国内和欧洲有什么差距?哪些做的不错,分别有什么特点?
袁异
原料药
2022-12-06
十多年二十年前,发酵类的企业大部分都集中欧洲,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望尘莫及”。他们开始的比较早,技术比较好。比如安替比奥,20年前他们做的头孢类产品,还有我们国内引进的一些兽药品种,还有辉瑞我们现在做的几个品种,他们都开始的都很早,特别是6、70年代的时候,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了。在那个时候中国发酵水平属于比较低端。通过2000年之后,近二十年的引进开发和自主研发,近十几年往国内转移的速度非常快,甚至是一申报,国内就开始掌握这个动向就开始仿制,国内很多水平在某些品种上和欧洲相差已经不大。只是我们在新产品开发上,真正从原始菌种筛选、开发上还是欠缺一些。很多成熟品种我们能做的水平已经超过欧洲。前几年,欧洲经过产品生产转移的过程,很多产品已经转到中国或印度生产,国内企业在这个基础之上继续去研发,做到的水平就比原来高很多。目前国外的优势还是在新菌种的分离和开发。比如西罗莫斯的菌种,开始是加拿大的某公司从土壤里逐渐开发形成新药,这个工作需要大量投入人工。需要大量筛选确定药理才能真正找到合适的品种。这个目前我国还是没有很多人去从事这方面,这个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且失败几率很高,所以我们仍然集中在国外有什么,我们仿制。但随着时代发展,中国企业也能逐渐赶上来,更多实现我们新药的菌种和发酵类产品的开发。
从历史时间轴来看,您之前也是在学校当老师,站在薛老师您的角度,在初创期做研发是怎么存活下来的?从活下来到爬起来给大家有什么建议。
薛吉军
原料药
2022-12-06
之前康总说的对我很有启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其实对行业完全不懂,都是别人要什么就去做什么。真正把我们撑下来应该是小品种做起。比如最开始做的骨化醇,因为在实验室就能做,很容易就起步了。后来做雷公藤,这些小品种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简单条件下就能起步。后来我们做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但是如果你让我回过头来说,要重新开始创业我肯定不这样做,这样实在是太难了。我觉得创业企业最好选小品种或者一系列的产品。如果我回到11年前做骨化醇,我肯定是把一个系列的产品开起来。在我有基础积累的情况下我会把产业链条打通,从初级中间体到高级中间体原料药到制剂一体化做完整。因为相对而言,硬件条件要求没有这么高,尤其是在原料药这块不需要很大工厂投入,在有限的场地就可以做一个精烘包车间满足要求。另一种方向就是有一些很有特点的技术,大家可以用微通道或者酶催化等技术,一个技术做好一个大产品,找工厂合作好就可以起步。现在医药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第一种做高活小品种的方式更适合未来的趋势。有2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策背景,现在一致性评价质量标准提升了很多。集采带来了成本竞争,安全环保、硬件平台、管理措施、技术方案的要求也很高,现在还遇到了疫情,加上全球化的问题。大产品竞争都是大公司大工厂,对一些创业企业和刚起步的小企业来说,做大产品的成本竞争就不完全是靠工艺路线,还有资金实力、人员团队、技术实力、注册成本竞争等等。从整个新药上市速度来看,新上药品计量值越来越小,大剂量品种变少,很多品种成系列化,比如说抗肿瘤药,靶向药等等。比如骨化醇,原来我们做的时候是卡泊三醇,现在将近有20个品种。还有前列腺素原先也没有几个品种,现在有50多个产品。所以做这类高活、小品种有几个特点,必须要系列化,形成系列后在人员队伍配置、工艺路线的选择、生产平台选则上才能特色化、专业化、精准。第二是前向一体化,原料药、高级中间体、初级中间体、起始物料形成一个完整链条,实现产业链的管控。第三是生产人员就是研发人员,从研发段就开始的创业企业就有优势。未来越做小品种在起步时就越要高端合规化,EHS体系、职业健康防护体系、环保安全合规化。尤其是从中间体研发的时候就上GMP体系从原料注册就开始启动。这种系列化、产业链条管控、人员层次的提升、质量体系的和规划,形成的优势会带来很大显著的效果。但是国内有一个障碍,在药品注册这块,场地的选择和EHS环保的政策上没有形成共识,对研发公司做小品种是一个障碍,不能在没有生产工厂的情况下做小品种生产,尤其是手续齐全,很多地方有限制,江浙沪会稍微好点。总之,我就是觉得可以先做小品种,形成系列一点点做,养活了自己之后就顺带做高端一体化,前向一体化,短期内不会形成简单成本竞争。
北卡原来做替尼类和喜树碱系列(伊利替康),对小品种的市场和规模怎么看,能不能做大?小品种的市场特点,技术难点,开发周期?
康立涛
原料药
2022-12-05
小品种我们投了10年,教训和经验都有。核心是做的过程中要有敲门砖的品种,能够在每个客户那里都能打动他们的品种。我们在做的埃罗替尼一个片段,当初开发了4条工艺,最后的过程中还用了分子分流,所以出来的产品3个9到4个9之间。我们当时国内客户包括贝达,还有日本客户,毫不犹豫选择我们当合作伙伴,从这个品种开始还把其他的订单给到我们。对于小企业在发展阶段敲门砖项目非常重要。可能需要几年才磨练一个。其次就是在这个阶段,市场匹配度也很重要。最容易做的就是中间体,原料药可能困难一点,首先印度最容易切入,他们要求比较少一些,再之后就是国内企业,然后是美国,美国市场对小企业来说相对欧洲市场没那么苛刻。市场匹配度对我们选择非常重要,不然研发花了很大时间会但到后面一事无成。第三就是团队平台非常重要。最早的时候我们五个股东,以技术为核心,稳定合作了10年,在这之间研究了核心品种和技术。在做的过程中经验也很重要,要有足够的支持。还有就是资源方面,从实验室到工厂有很大挑战,特别是化学匹配度,我们的合作工厂都比较稳定。我觉得比较幸运的是我们的股东都不错,这些都给了我们很多支持。
汉瑞目前准备投产的车间,有2个特点,设备很小,根据单元模块来做,为什么要这么涉及?要满足一个车间,有没有计算过要多少项目?
杨涛
cxo企业
2022-12-05
对,我们6月要投产的车间确实是这样的情况,30L-500L的釜,最大的是500L的哈斯氪金的釜。里面氢化反应的加压可以做到100公斤的压力的设计,危险反应包括酰化、氧化,分成一个个模块,使得这个车间釜很小,模块很多。因为从目前整个研发的信息上看,大部分的药物在每一次每一天的计量都比较小,所以有很多和我们接触的都是想要做10kg20kg一批的原料药,然后做成片剂一批是100万片左右。根据这样的市场需求,我们就做了这样一个迷你型多功能模块的车间设计。第二个车间,我们有1000L到10000L,根据重力流的形式,8个模块,采用不同组合的形式,是为了任何一个品种来,在一个模块里可以实现完成生产,产能灵活调剂品种切换速度更快,节约清场时间和改造成本。来保证合作伙伴稳定、持续在汉瑞获得及时保供的,调剂产能批量的原料药生产服务模式。
推荐视频
0
2024-07-12
0
2024-07-05
2589
2024-06-25
0
2024-06-28
3873
2024-06-21
2659
2024-06-18
3699
2024-06-16
3424
2024-06-12
5893
2024-06-14
2702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