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纳米药物?
卢懿
改良药
改良制剂
改良型新药
2022-12-08
纳米药物根据其生产方式的不同,大体分为两类。
1、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把药物溶解后包裹于内,或者吸附在载体表面。
2、将原材料加工制成的纳米粒,或研发的新型纳米作为诊疗药物。
纳米药物的体内命运指的是什么?
纳米药物的体内命运,实际上包括了一个是药物的命运、载体材料的命运以及完整的纳米载体的命运。因为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而且纳米载体的尺寸非常小,要在复杂的生理环境当中能够追踪或者监测纳米载体是非常困难的。
关于胶束
卢懿
改良药
改良制剂
改良型新药
2022-12-08
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 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胶束的内部是一个疏水的一个环境。因此它就可以把一些难溶性的药物包封在疏水的内部腔道里面,进而增加这些难溶性药物在水中溶解度。
除了增溶之外,胶束还具有促吸收的作用,对生物屏障的脂质膜进行结构调整,使它们通透性增加,进而使得一些原本不容易通过这些屏障的药物更好的被吸收。
胶束经过修饰后,可以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如果对胶束的亲水和疏水基团,采用一些pH敏感的键来进行连接,它会产生对pH响应的靶向递送方面的能力。
产品立项有何捷径吗?
黄迎春
药企战略
2022-12-07
对于产品立项,一是立项差异化很不容易。热门产品大家都在做,评的是速度;
二是除非竞争过度的,技术服务公司和MAH更多的是合作,如果是不进集采,那就请来CSO公司,进一把蛋糕做大;
三是从研发投入上看,早些入局,在早期原料药企业、CMO公司、MAH企业就可以三方合作,最后可以引入销售公司,因为每一家CRO的产品都是“养”出来的,所以在研发的初期,原料药、MAH企业就要考虑入局,这时成本是比较低的。
总而言之,在立项和大企业“撞车”是很正常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在摸黑走路,你不知道别人走到哪了,你只能往前走,往前才是出路。
从研发往生产转移,如何实现产业化?
黄迎春
药企战略
2022-12-07
1.和一线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在研发的开端,从研发工艺角度,就反复和药厂的QA、QC以及研发技术人员进行多方沟通,闭门造车的小试是没有意义的,上了生产线,剂量加大后生产工艺可能完全不一样。因此从研发时就得每一步都考虑生产线是怎么样的,和生产线的技术人员多次沟通、根据这个反过来设计工艺。
2.在研发上,最低的成本是一次成功。中国CDE审批的技术要求可能是全球最严,在研发时,最低的成本是一次成功。宁愿在前面细致和慢,但在这过程中又需要抢速度,因此对研发和生产管理的要求很高,这一块只能从技术成熟度去控制。
3.注重前期工艺。作为研发公司,中国审评高标准、严要求,FDA只关注工艺稳定性,国内除了在意上市后的稳定性,同时还关注整个产品的持续质量、工艺稳定性以及在研发时的特殊要求,这方面可能比欧美要求更多,如果做不到在这期间就需要不断找补,每找一次补,时间成本就上去了。因此在前期设计时,就要做好每一步的研究,这样才能保证审评速度更快。
4.在研发时就要兼顾研发成本和上市后的成本,对商业化后的成本进行控制。目前国内药企的投入研发成本差别不大,对于商业化后的成本控制就各有差异。规模和质量在前期就要考虑这是什么批量的,因为药厂100-1000升成本增加不多,但对单支样品来说,二者生产成本差距非常大,因此在注册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上市后的批量能否跟上,这时需要考虑集采之后你的成本。研发时批量大成本高,若批量小上市后一旦进入集采,如果出现变更极有可能耽误集采,因此在研发时就要兼顾研发成本和上市后的成本。
5.核查CRP企业资质。一些销售公司,或者没有太多技术积累的公司转型做MAH,风险较大 ,这时MAH需要让CRO、CMO 无缝对接帮助整个产品的研发和注册。MAH在选择CRO、CMO时,需要考虑最近三年的申报率,考虑国家有没有去核查此受托企业,因为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将产品做上市。
6.接受失败品种永远是存在的客观事实。这其中有技术原因、有政策和法规原因,但绝大部分都是政策原因。一些产品很努力但仍然无法成功上市,这时如何避免踩这个坑呢?在立项过程中要对受托企业进行细致的评估,要有专业的合作团队。一些销售团队想做MAH但不具备相应的经验和能力,更推荐这些企业找委托企业,因为一个药物失败2-3次的成本一定会比在委托企业上花的钱要多得多。
持有人对制剂工厂又有何要求?
黄迎春
药企战略
2022-12-07
1.在研发的同时就启动受托企业的寻找,对软硬件条件进行核查。首先是工艺和设备需要匹配,在进入的同时,和受托企业进行现场学习和审计,其次是关注质量体系,关注生产管理系统、QA文件系统、库行管理,因为研发公司没有GSP,所以产品会储存在受托企业下。
2.软硬件都符合的条件下,最关注的就是商务条款。加工费问题和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问题是我们关注的。研发一个产品,时间长投入大,从MAH立项到拿到批文,速度快达2.5年,慢则3-5年甚至更多,我们更希望能和受托企业同富贵共患难,因为集采的成本要求,我们希望大家合作,受托企业能在加工费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在最终的利益分成上再进行协商共赢。
3.受托企业产品种类和产能不能太满太丰富。太满太丰富我们反而担心,在后期安排增值上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在前期寻找受托企业时,这些方面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关注到,更好的办法是产品上有股份的合作,这样双方企业会有更长期稳定的合作。
推荐视频
0
2024-07-12
0
2024-07-05
2659
2024-06-25
0
2024-06-28
3903
2024-06-21
2669
2024-06-18
3709
2024-06-16
3434
2024-06-12
5903
2024-06-14
2727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