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也在做3D打印药物制剂,从你们的角度,3D打印的切入点是什么,为了解决哪些问题?
全丹毅
药物制剂
3D打印
2023-02-10
第一个被批的3D打印药物,它实际上是粉末的。当时我们也在分析,肯定第一个批是一件好事,这个产品确实适合于个性化。我们现在用3D打印做的不是用粉末状(powder)的,另外也是看到了目前在热熔技术上的一些局限。
 
实际上做3D打印,首先是打印机我们全部要自己做,需要mechanic的团队,加上电子的,再加上软件的。因为有研究所这样的平台,也是当时政府资助我来做,所以一开始还是雄心壮志,看能不能把人家的缺点都回避一下。
 
所以我觉得如果要做3D打印,一定要让大家从社会上,从病人的角度,从大众认可的角度上,要跳出这个框。又要用3D打印,又要看能不能把成本、速度及对热稳定性的一些东西能不能跳出来,我们团队从一开始就定位在这样事情上。
 

另外,我当时给我们团队的定位,一定不能局限于做什么固定制剂打印,要找出另外一个思路,而且它确实有市场前景,另外按照国家的要求,具有临床优势等等,这是要考虑的另外一个点。所以这可能是我们现在团队还在做打印机把它做得更好,突破一些技术的点。
3D打印药物制剂有哪些难点?
潘卫三
药物制剂
3D打印
2023-02-10
1、审评监管比较难。3D打印的药物都是用一些特殊的设备、特殊的装置、特殊的材料,一个工作室、研究室的地方就可以把它做出来。对于我们国家来讲,找不着一个合适的监管方法。因为药品是治病救人的,它对安全性、有效性要求特别高。我们国家在3D打印药物制剂方面,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台一个相关的政策。
 
2、设备难。把3D打印真正推进到产业化程度,被设备这块限制挺严重。3D打印它是其他领域的技术,你可以用3D打印机去打各种各样的东西,但一旦到了打印药品,它卫生的情况,杂质引入的情况,设备的情况等方方面面都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设备的开发者去解决,但是搞设备的人对这东西不感兴趣,因为这个暂时没有太大的效益,也看不到很好的前景。
 
3、人才难。真正在3D打印药物制剂上做过一些工作,有一些了解的人不超过100人,没有更多的人真正深入地到用3D打印技术来制备药物制剂的领域。因为3D打印需要用到各种材料,高分子材料的人,搞设备的人,搞计算机的人,搞自动控制的人,需要应该四五个方面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解决技术问题。所以需要政府支持、资金支持。

现在我们接种了疫苗,也都阳过了,能不能预判一下未来病毒的变化情况?
严景华
新冠疫苗
2022-12-23
其实真正来讲很难说它一定会按照什么方向去变。要是大家能预测,可能就把疫苗就做出来了,所以它怎么变,有哪些突然位点,的确是非常难的事情。从2020年到现在,S蛋白上变了多少位点,从原来的武汉株到现在奥密克戎完全都不一样,血清型基本上看起来都不太一样。
 
我们现在各种途径的免疫,各种疫苗的免疫,加上各种病毒株的感染,实际上我们可能会在全球建立基础的免疫屏障。个体和群体体内的免疫激素和基础,它在免疫压力之下,病毒的变异可能在不同的地区,你经历的病毒不一样,它还是有些差异,变的方向可能还是有差异,地区性还是有差异。所以我觉得总体上,群体免疫屏障的建立肯定对于新冠病毒流行来讲,肯定还是起到保护的作用。

做生物医药的企业,一定要“两条腿”同时走
李航文
生物医药
2022-12-23
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借鉴欧美他们的一些经验,也不是完全照搬,要辩证的学习他们哪些苗好为什么好,哪些苗差为什么差,这里面肯定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
 
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要创新,要真正地做到first in class,不但达到他们的水平,可能要超越他们的水平,他们做不出来的,我们能做出来,或者给他们有差异化。
 
我觉得斯微自己其实也是这种创新的受益者。我们有两个创新点,一个是递送系统,moderna、辉瑞都用LNP,我们用的是LPP,而且我们现在拿到了国际授权,拿到了在欧美授权的递送系统专利,可以走出国门,并且我们不仅仅是一个纸面上的专利,而且已经得到运用。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递送平台,我们可能也要受制于人。另外我们和百度合作共同开发mRNA序列优化算法,赛诺菲的mRNA的疫苗也在用这套算法。通过这个我们自己肉眼可见,把我们的mRNA的表达水平,在保持所有的CMC不变的情况下,就改变一下序列优化,可以把表达水平,稳定性都可以提高,降低副作用。所以从这些角度,我们还是坚信要创新,一定要走差异化。能走出来差异化的苗,才会是一个好的产品,好的商品。

黏膜免疫是一片蓝海,值得去探索
陈凌
黏膜免疫
2022-12-23
我很同意陈毅歆前面说的,其实我最近也花了很多精力去做黏膜免疫,越做发现里面是蓝海,不知道的太多,所以我觉得至少有一部分做疫苗的要把精力投到黏膜免疫当中,很多有趣的科学问题在里面。首先,我认为黏膜免疫有很多是我们未知的,我甚至不知道有多少是未知的。第二,我们也只能从已知的开始作为出发点,去探索这些未知的。
 
黏膜免疫,其实我觉得不同的载体可能递呈抗原的方式不同,比如腺病毒跟流感病毒,它的靶细胞可能有不同,它的免疫机制、诱导免疫反应的机制可能就不同。同一载体,以腺病毒为例,吸入跟鼻喷的免疫反应会一样吗?我看也不见得,因为我没做过头对头的比较,康希诺做过,最后他们认为鼻喷可能没有吸入好,也可以理解,毕竟吸到肺。其中的机制其实有很多有待我们探索。所以其实我现在越做下去,我都有点不想做产品,我想去做黏膜免疫的基础研究,说不定还可以有获得诺贝尔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