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物医药直播、问答、报告等干货知识平台

产品矩阵
摩熵数科产品矩阵
查看详情
{{ item.category }}
{{ product.info.desc }}
这个 lpp 跟 lnp 这一块的一个对比,要不你感觉你有什么样一个不同意见?
徐宇虹
脂质体系统
2022-12-14
那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沈老师的这个比喻,然后就是其实我是开电动车的这个。但是那我倒不觉得 lnp 就是汽油车这个 lpp 是电动车,它有一些不同。但是其实你从外面的角度就是我是做脂质膜的。那从脂质从 delivery system 这个球的外面的角度,你是看不见差别的,长得都一样,就跟汽车长得都一样。那里面你可以藏点什么?那有的汽车不仅可以这个不仅可以开车,还可以也比方说露营,娱乐做其他的功能那个。那这个其实就是 delivery 就是这个运输还是它的最主要的功能,其他功能其实都可以有包括什么左记的功能包括这个有好的有坏的然后包括我们在里面放点小分子放点这个其他的不同的药物现在也有很多不同的药物,几个药物的组合放在一个lxp 里面就是 lipid particle 里面,我觉得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那个沈老师他们做 lpp 我倒是非常早就知道了,就是确实是其中的一个思路,那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思路出来,只要我们有更多的人投入进去。对这个。然后既然大家都说了,那我也再说两句这个就是我觉得这个行业我看好多人提的问题就是这个包括英博说这个这个什么股东的问题,包括这个什么投资人的问题,包括专利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都不是,我就想特别就是提一个观点,就是我之前在开会的时候也提,其实我们做这个药物载体研发的其实还是有理想的,就是除了这个大家你就会踩我的脚,我会踩你的脚,我占了你的在什么地方,你占了我什么地方。
 
其实还是,像张老师说的还是有理想,我们目标是为了改进药物的作用机理,然后能够为满足这个临床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是比现有的药物做得更好就是能够药效更强,副作用更低。所以我想就是驱使我来进到这个行业里面来,现在那么热,然后一方面是我个人的这个就是我的背景,我的兴趣。另外一方面我想也是因为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很很多学术问题,这些学术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仅是这个赚多少钱这个有什么的这些这这些问题就是。

特别想问一问你这个三年到底经历了什么?怎么会从这个才一九年创业?你也是在整个biotech 发展史上也是极其少见的。 19 年才创业完了之后,现在相信一个是估值推到这么高,融资也融得这么有效。同时的话药物也是在三期,我们先不论三期,毕竟结果没出来,因为这个新药都知道,最后一个才知道。那能不能能不能?一方面你能不能分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你们再复盘一下你这个三年做对了哪些事?因为我们每企业总是要做对哪
英博
药企创新转型
药企战略
药企
2022-12-14
这三年多经历了什么?这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我觉得我们就是在做一家纯粹的 biotech, 只不过恰好有一个契机,或者有这样一个时机,让我们能快速地对所做的技术得以快速应用,并展示它作为新一代技术的潜力,恰好又是中国市场所缺乏的这样一种创新的技术。所以使得过去的三年半的时间里面发生了,发生了一些迅速的不能说变化,就是使公司在过去的三年半的时间里面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从 2019 年我跟别人讲 2019 年的时候回来一个人,然后 2020 年初新冠爆发的时候数了一数公司八个人,然后那会开始做新冠。但是很有幸。得到军事学科学院秦承峰主任和沃森生物的支持三家一起强强联手,然后推疫苗进一期、二期。然后 2021 年的 1 月份,我们开年会的时候点了一点,人数是 47 个人。然后今年的话现在是 450 个人左右。所以说这几年其实我们做的就是基于产品为导向,基于市场需求为导向,基于这种安 met metal needs 做的产品开发。我记得刚才像李总说的已经非常好了,它既有一定的技术的壁垒,同时它又有广大的患者需求,所以说这个是biotech公司该做的事。其他的在的话就是我们我们平时比其他人多付出点时间,很努力,至少这三年 2019 年我还有时间休息。
 
从 20 年开始的话,基本上公司里的所有人和我在一起,没有休过什么假。但是这么大的工作强度下,我也觉得有一点特别感谢团队,就是我们现在 450 多人的一个团队。三年半的时间里面主动离职的人数是六个人。所以说我觉得即使在美国的生物医药界,biotech 圈里面可能都是 unheardoff 我特别感谢,就是员工也意识到自己做事情的价值。
  
所以说大家在公司里面这种团队奉献的精神或者 teamwork spread 我觉得这是最后让公司得到一个 total transformation 的原因,但其他的真没想那么多。所以说问我我这个问题,我觉得就是你知道你的经精力该花在哪。然后把你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上面就可以了,也有可能是错的。但是目前来讲很幸运,我觉得证明我们的一些选择都还是比较正确的。当然刚才还是基于。
 
春雷总说的一句话,我有感触真的是 biocheck 像不像 big farmer 我们没有这种资源,也没有这种实力去从头到尾都自己做 biotech 的话,我们只能是什么外面有我们拿过来,我们赶紧拿过来,什么自己真的核心的技术我们自己来开发,不是说我们不想这是要有一个沉淀积累的过程。所以说最后一个 CEO 的工作就是找人找资源找钱。就是这三年里面三年多的时间,可能我一直都在做着这些事。

因为这个你有一个标签是非常鲜明的,因为一开始总想一针见血先把感兴趣的我先问了。那个因为现在有这么个情况,原来本来递送核酸不是有 lnp 的吗?怎么你又做了个 lpp 这个有啥优势吗?它解决了什么样的一个问题?两个能不能对比一下从结构从什么的,能不能让大家形象化的去理解一下。
沈海法
反义核酸
递送系统
递送
2022-12-14
谢谢波总这个问题。我也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LPP 和 lnp 有什么不同啊?这个 lnp 咱们大家都知道了,都已经用很多大药企都用了,用了很好,这个要不然的话咱们今天也不会在这里谈了。 无论是辉瑞的新冠疫苗还是莫德纳的新冠疫苗,都是用 lmp 在那里做。那么这个 lpp 它跟 lnp 在结构上是不一样的,lnp就是前面这嘉宾也讲过了,就像张教授也讲的就像一个固体的一滴油脂一样。而 LPP 看上去就像更像一个汤圆了,他有一个心,然后再加一层一层壳。这个心里面是mRNA和这个一个阳离子的多聚物紧密的结合在那里。然后外面这种壳,那么就是脂质双层了,如果放在显微镜底下看看,它就像是一颗mRNA的这个病毒了。那么咱们的这个身体里面的免疫细胞在进化过程中也这个产生了一种机制,专门去吞噬那些味雷的颗粒,包括细菌像病毒。那么像如果我们要做mRNA疫苗,那么我们把mRNA包装到 lpp 这种颗粒里面。然后咱们的免疫细胞基本上就不可以把它当成是一种这个病毒科链。那么很他们很愿意去吞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你如果是引进某种机制的话,让他吞了,并且不消化这个mRNA让这个 MI 能够表达这个抗原。
 
那么我们这个病这个疫苗已经做成了,同时它又是一个略病毒一样的颗粒。所以它有一个危险信号 dangest signal 在那里,所以它不但能够携带这个mRNA到他想进的细胞,而且他有一个阻击的作用。这样子的话,对于无论是这个做新冠疫苗也好,还是做肿瘤疫苗也好,都要他都有很好的优势。
 
但是这个刚才波总也讲了,要我要我比较一下,这个其实就像是汽车一样 lnp 就像咱们的汽油车这个历史比较悠久,很多人都用了这个也挺好用是吧。把能从一个地方开到另外一个地方,从家里开到上班,咱们的 lpp 更像是马斯克的那个电动车用电的。所以这个里面的机器还是有些不一样,也挺好看的这个用起来也挺好。这个各取所需,我想谢谢。

从这个石药的一个对未来的一些观点,就是我们现在还有就是我们现在研发的一些战略,以及我们整个就是小分子,大分子布局大健康。从创新的一个角度,咱们是怎么样去理解跟思考跟践行的。
李春雷
大分子
小分子
2022-12-14
好的,非常感谢那个您的问题,我们现在考虑是这样的,就说中国的一些这几年这个医药业环境和这个产业政策其实变化也是蛮大的。那么国内可能是这个内卷很厉害,那么出海这一块可能又受各种因素影响。那么加上国家医保支付这一块,这个新药有这个医保降价,然后仿药这块有集采。各种的这个分子的靶点,包括小分子,大分子的内卷都很厉害。所以就说对于我们这样的那个头部药企,那么一个是要这个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另外也是要满足这个临床需求,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并且获得更好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我们核心的这个目标,当然也是更多的是为社会做贡献。那么对于我而言,实际上就是说负责石药研发,所以就要现在想回来。那么我们觉得就是说从这个研发的角度来讲,我们还是要做这种有临床价值的。另外要有这种技术壁垒的这种产品,因为如果没有技术壁垒,实际就是这种恶性竞争,那么如果没有临床价值,做起来其实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是坚持这个临床价值和技术壁垒。
 
那么从这个具体这种这个技术方向布局来讲,我们往前看,实际上未来肯定是在这个 DNA 水平,包括 RNA 水平制药肯定是一个大的趋势。那么原来无论是这个小分子药还是大分子药,基本上都是在蛋白水平上制药。那么实际上核酸药的这种出现,他开辟了就是说再把这个制药提升了一个层次,就是在DNA RNA 层次上做。那么现在有很多角度在做,包括这种基因编辑,甚至包括 cart 也是这种基因操作,包括这种DNA RNA疫苗。还有一些就是说 RNA的编辑甚至在这个RNA的水平上做一些调控因子的这种抑制剂。
 
我觉得这些包括 sRNA, ASO 所以我们觉得一个大的时代就是核酸药的时代肯定是已经到来了。那么在核酸药物时代来临的过程中,实际就要有一些技术储备去做一些这个技术积累,我们要基于这种技术平台来做产品。那么核酸药物由于它本身这种特点,这递送肯定是成为他这个一个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么递送这块一个是要解决,就是说假如说我我通过静脉给药或者皮下给药不同方式给药,那么一个是要解决他在宏观上这种分布。另外一个还要解决就是说他往特定细胞器这种递送。譬如说你做一个RNA疫苗,做一个DNA疫苗也不一样。你做一个RNA疫苗,要么你通过转染内推以后,然后内推你逃逸进入包脂就可以表达你做DNA疫苗,你还需要把这个核酸递送到这个核里边去。所以就是说这第一点就是在递送这方面就是说宏观上的包括微观上这种递送肯定是我们要做的一个方向。
  
那么第二点我们讲就是说他开就是他 DNA RNA 这个药物时代,就是它这个成绩提高了,实际原来很多靶点都是可以用的,那么原来可能不可能成药的靶点,它也可以用来做药。那么但实际上因为它主要的这个原理还是依据这个剪辑互补原理来进行设计,当然也有一些就说蛋白提到疗法只要用mRNA来做。
 
那么实际它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这种发现是相对简单,就是说它的设计筛选发现肯定是相对简单。尤其现在这个 AI 技术越来越发达,比如我们做一个 sRNA 那么可以通过计算机来预测做一个疫苗,现在这个表位也都能预测,所以出来就是说他的设计肯定不会很复杂。
 
那么的那么现在一个还除了我跟他讲递送以外,还有一个核心的瓶颈其实就是什么呢?就是工业化这种规模化,包括这种质量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其实现在包括小杠核酸这一块,甚至 mRNA 这块,只是成本都是很重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企业,就是全链条打造产业链,其实我们是做哪一门,那么可能就是 LT 涉及到的这种酶啊,帽子啊,可能我都要去做。那么做LNP我做辅料做LNP本身,然后我做工业化,所以整体上就说全产业的去做。然后规模化降低成本,我觉得这也是蛮重要的一件事情,这是第二件事情。
 
那么第三件事情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做递送,是因为纳米例子本身它有很多这种很独特的属性。那么例如说一个境外给到的一个LNP它可能会活化补体,它会有这种开发反应。那么我们做一个 P1 化的例子,那么如果在某些条件下,它可能就会诱发这个体内产生这种这个脾气化的抗体,那么多次给药也会有加快清除。所以这些还有一些像我们做的细胞毒粒这种纳米药,它可能就会有远端富集,有皮肤黏膜毒性。所以就是说纳米粒子本身它的引起这种安全性和这个疗效的效应其实跟粒子属性相关的。
 
所以说如何能精确地调控这种纳米子,然后控制他体内这种 PC PD 的行为,那么改善他的安全性和疗效,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点。那么所以是这个从就是说从核酸药这一大点讲,我觉得至少有这件事需要解决。那么从我做产业来讲的首先我就是什么呢?做电商价值,做技术壁垒,然后围绕着核心方向去做那个做与众不同,这就是我们整体的思路。我刚才是以这个核酸药物,举了个例子,基本上这样的风险。

最早大家都在聊这个脂质体,什么紫杉醇脂质体要干嘛?然后现了一变,这个词就换了,变成LNP脂质纳米粒,还有各种纳米技术。这块纳米载体,脂质纳米载体又出现了,能不能把这样的一个故事给大家扫一扫盲?同时这里面到底什么样的一个差异,给大家聊一聊。
张强
脂质体系统
纳米技术
2022-12-14
好的,谢谢主持人的问题啊。啊其实我一直是这个观点,我今天是来学习的,因为在座的是真正做这个产业化的,而且是这个脂质纳米粒中国做得最好的或者领跑人也好,或者是叫什么带头人也好,他们是在第一线研发生产的第一线。所以我们这方面其实做一点做得不太多,而且基本上是在这个基础研究阶段,所以真的是要向他们学习。所以今天我估计大半的问题,实际上他们几位来回答都比我要好很多。
 
但是主持人已经提到,我其实就是从我个人的角度,也不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说的不对,大家这个多批评。那么脂质体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老的概念,就说产生的时间比较早,最早是作为细胞的一个模型叫人工细胞做研究。直到现在我们有的时候做基础研究的时候还可以模拟这个子模,用脂质体这是一个从基础研究后来发现,他可以载药可以做很多的递送,全球第一款的这个脂质体药是阿霉素脂质体,也有人认为它是全球第一个的纳米药物。那么从那个以后已经陆续这个上市了十几个将近 20 个的所谓的这个脂质体。当然我看这个在纳米药物分类里头。有人也把这个 lmp 这一块把它作为称作值体来这一大类。
 
实际上我想这个各位专家可能都知道,其实严格意义上讲,他们肯定是属于一大类,就是因为基本的结构材料都是脂质类。但是其实他们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你比如说脂质体主要还是一个双层的脂膜的囊泡。而固体这个脂质纳米粒可能更多的像是一个固体的单层的一个磷脂膜。当然这个不同的技术,不同的专利得到的结构都不一样可能把它那么细分。是不是有必要,总体上来讲它们确实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当然就说严格意义上讲,去校圈的话他们其实也是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个是一个总的背景,那么这个脂质纳米粒的产生。 这个其实我想各位嘉宾都特别熟悉,特别是英总的话,我看是有这个 aderna 的这个工作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专利的一个过程都特别了解。如果非得让我说,就是我了解的就是非常简单。最开始的是加拿大的一个生物公司叫 aberters 是吧,他发明了这个 lnp 的递送技术,然后他是专攻乙肝的小分子药,一个小公司主要是研究乙肝药物。然后他后来把这个专利转让给了这个叫做艾尼兰这么一个这个美国的税务公司专门做这个rna干扰的技术。
 
那么这个艾尼兰这个公司开发上市的全球第一个小刚的 RA 的药物治疗这个 attr 但是好像也没有做得特别大的时候,就把它转向化学修饰了,就用那个 ganinec 这个技术去发连续开发了三个这种。当然这个 ganinec 也是一种递送技术,所以说核酸跟这个递送技术的关系还是很密切很紧密的。所以因为它转向了化学修饰了,所以 lnp 就不是他的重点了,然后他就把 lnp 这个专利又转让了。
 
这个下家,那就是可能有好多家,包括 bytetag bio 包括 moderna 等等的,所以据说专利,现在还有一些这个纠纷。那么当然这个 bytetag 也好,moderna也好,肯定是在这个基础上又自己有新的这个技术进来。不管怎么样,这后面这两家就是用了这个 lmp 这个基本的一个技术,在这个新冠疫苗的这个开发当中获得了这个巨大的成功。这个大家都非常清楚。相反的话最开始那家小公司的话可能收益还并不是特别大,这大概是这个 lnp 的一个产生的一个过程。我就这么简单的说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