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也有很多人在找符合FDA的场地进行小品种原料药的生产,我也建议福抗这里可以做一些灵活的生产调整。
吴荣芳
API
2022-12-06
我们公司也在转型升级中,在拓展业务,原来以大宗原料药为主,随着中国生物医药的发展,现在新药研发这一块方兴未艾,对那些体量不是很大但需求稳定类似CDMO的品种,我们也在往这方面努力。现在也在打造关于CDMO的平台,建立了多功能的车间。首先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半合成领域。因为福抗有很好的发酵的产业基础,同时还在做头孢,在股东公司的影响下进入了抗病毒这一块,主要还是化学合成。生物发酵这一块,我们也有一个福建省级的微生物技术平台,最小有100L,最大生产件大概有150吨。这个微生物工程中心的规模,我们有100多升到3吨的模式,配套有纳滤、膜过滤、离子交换,提纯和分离纯化的平台,可以承接前期小品种生物发酵的过程,结合我们有FDA、欧盟COS、EU GMP、PMDA等认证的体系把这一块属于品种量不大的微生物工程中心平台运营好。接下来就是我们还在投资建设合成的CDMO,这也是顺应市场发展,因为主要是中国新药发展很快,然后也需要有一些品种量不大、有认证体系的,这样的话我们也在做这个CDMO平台跟很多国内外公司合作,那么这个平台,我们主要有500L的反应釜,玻璃和不锈钢的都有,还有精烘包车间,非常高兴可以跟大家进行合作,也感谢药融圈提供了这个平台和机会,把我们合作的通路打开,以后线下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
结合大家的问题,有人问到能否简单说一些手性拆分和合成的提取方法,徐总能不能谈一谈现在不对称催化的技术?
徐亮
API
2022-12-06
不管是手性拆分和合成都是为了得到纯的化合物,手性拆分都是先用拆分剂去拆分,然后再和拆分剂结合成盐的时候进行结晶,或者是再次拆分达到手型程度,是很好理解。手性合成的话有两种途径,不断优化催化剂和条件,使得我们的手型程度(EE值)直接满足于我们的要求,如果调整催化剂还不能满足的话,这个时候拆分的收率也会很高了,也可以利用结晶的方式去提高手性程度。
我们公司最早是做不对称氢化,对于有些品种现在酶法还原已经非常成熟了,酶法还原成本比我们催化剂成本更低,所以我们现在也在进行合作,欢迎有一些做酶朋友的跟我们一起合作。不管哪个催化途径都是一种好的方式,对不同的品种,有些酶对有些底物的反应效果特别好成本就特别低。我们自己做的不对成氢化的一些品种中很多也比较有效果,现在针对的酶还没完全开发出来,它是根据品种来选取的,我们公司不仅有做氢化,现在还在做把催化剂固定化,因为我们用金属做催化剂,有一些金属残留问题,也在跟一些人合作比如连续流,我们也想把催化剂负载在连续流上。不仅有不对称氢化还有有机相转移催化这一块,之前拆分的成本比较高,现在用二段反应来达到手性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在做的方向。酶我们也没放弃,毕竟是我们化学合成的补充,我们也在尝试做酶的催化,很多品种我们都在尝试,核心目的就是降低整个成本,不管是原料药还是中间体,还有就是专利问题,有的客户很喜欢专利技术路线的产品,绕开原研发表的路线,这样的话即使有些产品在不断催化的时候成本没有很大优势,很多客户还是很喜欢。
李总,咱们四环这块有几个特点,一个叫产品多,另外一个叫基地多,对于这个基地多,咱们是怎么思考的?对于这个项目多,咱们是怎么立项呢?数据来源是什么,怎么决策的?
李刚
API
2022-12-06
基地多其实也是被逼的,并不是说我不愿意跟吴总一样建个四百亩的大厂,但投钱太多我没资金实力就只能在各个地方少投钱,建一个小车间或者租用一个车间,然后建好自己设备。生产场地投资不多,一个地方投个几千万,到广西那边我们投三栋厂房,因为他们政府代建,代建完之后也就一个多亿可能够了。小的就是我们邹城可能就两千万就够了,我们平原总共三十多亩地,到现在我们才做了一个车间,实际上固定资产也没投多少钱。也是说前几年没挣到钱,所以没办法才各地方设立基地。
设基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政策影响比较大。我们在德州有三个工厂的合作,工厂都集中在一个地方,这几年来受政策的影响也是比较多。为什么我们跑到广西去,整个广西化工企业非常少,不像山东的化工企业有几千家甚至上万家。这种安全的风险很多都是政策风险,一个地方出了问题,可能整个地方的生产都停下来。所以说我们资产跟不上,只能轻资产;还有一个就是要避开政策风险,现在我们不仅在广西建设,在安徽江西也在找地方,因为我们生产的品种多,过几年肯定还要找地方投资,所以要提前准备。
关于选品种的问题,我一开始也没有任何思路。一开始选就是选大家都认为很热的,我们也跟着蹭热度,蹭一段时间做的人太多了也没利润了。现在我们每年差不多做四到五个品种,选一个大的,可以做到产量和产值。另外,我们一年选择三四个小品种。小品种选择,会选一些有难度的,总步骤在十步左右,然后我们能五步左右,然后在国内能选到各种中间体。还有一个就是这些品种都是疗效非常确切的,而且剂量是几毫克最多不会超过二十毫克的这种的小产品。这种产品热度不会很大,全球原料可能也不够一吨估计就几十几百公斤,其他做的厂家也不会说一窝蜂的做。对小企业来说可以挣点小钱,前提要选多几个来做,如果只做1-2个,还是挣不到钱。
选品种其实也说不上什么心得,像我们做仿制药做多了肯定是有一个能创造价值的。做研发就是个长期的活,做一个产品别管好坏就是要坚持做,可能一开始没有大量,时间长了一定会有销售会有合作,而且小品种的毛利润会非常高,很多小品种攒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销售量。我们家每个车间每周都在换产品,换产品的时候清场和员工培养都很难。我们最起码都能达到质量要求,因为员工每天不光有文字培训还有现场操作的培训,不止接受班组长的培训还作为讲师来教导别人怎么做,培训学习时间长了这么多小产品才能换。和我们以前做头孢不一样,现在做小的品种清场很快,一晚上可能就做到了。这种清场前提需要天天培训学习,安全的操作规范和文化要求都需要能力的。要长期的坚持,只要是立项的就做成,不一定先挣钱,做成了之后就有这个能力,一旦市场需要就能马上生产,效率高的话就能抓住机会。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的模式很具有生命力,并且考验管理能力。
长期利润还是靠各种质量体系认证,虽然我们现在小没办法,还是靠价格战,需要靠快速,所以大部分还是从中间体开始,有了这些我们才能活起来,真正能够赚点利润,我们家的利润60、70%都投入到研发,品种多了又要开始建车间,明年可能有20个小车间出来,又得想方设法研发了,不光自己做还要陆续和朋友单位合作技术,因为我们自己技术和产品开始难做了,还是需要合作,不然靠自己思路差别有点小,这跟走出去是一样的道理,闭门造车肯定是不行。

接触过这么多国外大型药企,相关中间体或者原料药,如果被这些客户审计,大约需要多长时间,然后有哪些就是实质性的一些建议,另外这些被审计公司,产品的价格跟那种普通市场有没有差异?
吴荣芳
API
2022-12-06
我觉得产品被国际大公司所认可,是一个非常艰辛和漫长的一个过程。国际大公司寻找一个可靠的供应商不仅仅只是考虑到你这个产品能提供几个样品,检测一个合格了以后,他就把你认为身为是他的一个合作供应商。国际公司寻找合作伙伴,有他的程序和方法。从中间体到原料药的出口,至少应该要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尤其是原料,时间就可能是更长一些。中间体的这个出口也需要认证,应该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因为产品过去,要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然后接下来要做对这个产品的认证,要做项目的产品认证,然后下游产品认证,以及对下游产品的稳定性试验,做完稳定性的实验的数据,认可了你的这个产品对他的下游产品是符合要求的,接下来就要到这个工厂,进行质量体系的认证。
这个质量体系的认证范围就比较广。第一就是工厂的location,你公司所处的位置是不是专业的医药园区,如果不是专业的园区,那么国外的公司,就觉得未来长远的话会有供货的风险。第二就是质量的 体系是否达到国际化cGMP的要求,尤其是否符合ICH Q7的规定和FDA CFR21的规定。同时,对商务能不能用国际化的GMP语言来跟他进行交流。他觉得你这个团队对这个国际化的法规理解是否深刻。第四个就是要完善EHS体系,国际大公司都非常注重,因为国家现在尤其是对做原料药,对安全环保要求是越来越严格,所以EHS体系是否能够符合国家法规要求和国际要求,都会进行一系列评估。此外,有些公司还会进行社会责任审计,就包括行政管理、劳动合规性、劳资关系等一系列都会做一些评估。然后才能成为一个合同商,所以这块还是蛮有挑战的,但也很历练。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也应该要这样做。这些体系的建立对整个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和这些国际公司的合作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各方面跟这样的国际大公司合作都是比较长远的,而不是看眼前的一单两单的福利,都是结成深度绑定,深度战略合作。所以他一旦选择了这个供应商,也不会再轻易的去寻找另外的,因为供应商审计那么多程序,损耗以及审计成本也非常高。所以只要我们把原材料成本,制造费用,动力费用、人工费用、商务费用摆出来,跟他推心置腹真诚的把这些东西跟他们讲,他们都是可以认可。所以总体的来讲,出口给这些国际大公司效益还是比较有保证。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体系的建设也是费了一番功夫。那时候和一些国外客户合作,客户提出的质量体系认证的要求,有些员工是不理解的,觉得你是吹毛求疵。这时候就要把GMP深入人心,能够成为一个全员全过程大家的自觉行动。我们当时推广和实施方面就真正的落实了,不管是保安还是厨师,都要接受培训,然后进行考试,考试合格了,才能上岗。不管是保安还是厨师,都要参加,形成一个大家的一个标准能够减少内部的沟通成本,有共同的认识。GMP的实施能够真正的成为自觉的行动。这种GMP文化的建设,是值得做的,也是很艰辛的,但是作为药企也是值得建起的。如果做得好,国外的这些公司也还是很客观实事求是的,会给我们合理的回报。
对于难溶性药物,到底开发有哪些挑战,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整体上难溶性药物市场海外开发情况怎么样?
韩军
改良制剂
改良型新药
2022-12-06
难溶性药物在国外例如雅培和诺华是碰到了很大问题,随着新药物开发的模式,我们的新药设计会越来越倾向于难溶性药物,hydrophilic越来越低,hydrophobic的特性会越来越高,所以和靶点的设计是息息相关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原来在雅培做的抗艾滋病药物,一开始就是非常难容的,晶型变化对溶出影响很大。利托那韦上市以后,出现了新的更稳定的晶型,对原来的制剂影响很大,只能撤回重新开发。从利托那韦这个产品开始,FDA真正认识到晶型研究对药物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晶型筛选的要求就非常高。晶型的变化只有对难溶性药物的影响是较大的。这方面的案例越来越多,我在诺华的时候,全球研发项目都在一个小组,发现70、80%以上的药物都是难溶性药物,那就要利用一系列可以利用的手段去提高生物利用度,包括我们说到的固体分散、喷雾干燥、纳米颗粒、成盐、络合物、白蛋白纳米粒、脂质体等,大家以为我们做的东西非常广其实不然,因为我们做药物研发的时候必须评价、评估所有的技术对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可能性。我们在聊城大学建立的平台实际上就是参考了国外创新药、仿制药的平台,也希望能寻求国内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