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药投资者关注哪些项目方面?对港股和科创板上市的态度如何?当前市场药品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怎样的?
郝晶晶
医药投资市场
投资策略
2024-01-05
我觉得起码前大半年还是会进入一个下行期,因为宏观还是有一定惯性的,即使出现一些政策调整,或者积极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它还是会有一定的惯性,目前整个市场的信心还是有点不太足,虽然我们身在这个行业里还是长期看好这个赛道,但是对于一些外部资本,首先就是要从退出想这个问题,现在其实在退出的出口上是存在一定难题的。
 
刚才波总也讲到,港股今年前三季度大概上市了42家企业,整体医疗保健这块占港股的比例还是蛮高的,好像有11家,18A大概有6家。但是港股有个问题,就是上市的42家企业里募资达到1亿美元以上的大概只有9家,所以对于企业上市来讲,要想清楚如果去港股,到底是为募资还是为了上市,因为从目前来看,港股的募资量还是偏低一点的。有时候我跟我投后企业说,如果港股能上得去,去港股也是可以的,因为除掉流动性和目前的募资量来看,其实港股的规则相对还是成熟和稳定一些。
 
其实我们很多资方都是看重科创板上市的机会,但是科创板现在基本上对于未盈利的新药公司来说基本上是一个关闭的状态。所以我觉得虽然港股现在暂时是出于低点或者没有流动性,但是它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相对稳定的规则对于投资人还是比较重要的。其实我们看港股,好的标的其实还是不缺投资人,估值还是能有一个比较公允的体现。
 
2024年我们整体的的想法还是要走出去,不光是上市这块,还有就是比如商业,包括BD,刚才几位也提到,今年也陆续出了一些BD金额比较大的项目,像百利天恒,所以出海BD是一方面,现在有产品的还是要考虑到其他市场,新兴市场或者欧美市场布局,不能光内卷,还是要把眼光拓宽一点。
 
我们在药这块目前还是偏谨慎一点,我们是综合性的基金,我们会整体调整一下投资策略,以稳健和安全为主。刚才程总提得我很赞同,就是时机和周期很重要,就是一个好的赛道可能在没有很早介入的时候,等它非常火热或者非常高点进入的话,有可能是出现估值偏高的情况。我觉得一个好的交易,其实价格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有些比较新的,有潜力的产品,或者价格又合适,我们也会愿意出手的。
在投资的舶望制药siRNA项目上,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陈海刚
投资项目
2024-01-05
正好可能在比较合适的时机做这个公司,当然这都是一些外部的,但我觉得就是创始团队,尤其舒博、夏博他们在国外的企业里接受了这方面的训练,他们又有决心创业,我觉得就是要踩中这些时间点,另外还是要靠创始人自己的努力,他们整个团队是非常努力的。
医药投资方在推进团队时更倾向于哪些特质?对团队能力有哪些具体要求?
程浩
医药投资市场
2024-01-05
其实越困难的时候还是越考验创始人的能力,因为我们在投企业里有些是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出来的老师创业团队,我们深刻的也感觉到真正全职出来或者把很多精力放在公司的企业会相对成功一点,兼职状态或者能动性弱一点会困难一点,所以调整的话,我们有时候会往一些方向上引导,比如推进融资、推进BD,或者推进一些项目合作,甚至关键时候我们还得进一步加码。当然创始人本身还是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更多的还是调整以后能够把整个时间往后拉长,尤其创新药,因为创新药的核心还是产品的推进,一般你某个核心产品如果拿到下一步的数据,可能就会春暖花开,反而对于团队,对于运营有时候要求会低一点。
 
所以我们可能重心调整还是推进创始人本身的能动性或者能力的提升,另外就是聚焦更多的资源推进某一款产品的核心数据,如果数据证明是好的,我们投资人老股东也会有信心,新的股东也会有信心。如果核心产品或者核心方向不行,我们也会选择放弃,比如今年外泌体赛道,国外领头的企业Codiak直接挂掉了,那我们的投资组合里面的企业如果他继续在外泌体赛道做药,我们肯定就不是很推荐,可能推荐转型做CXO。我们富汇还是以产品、以技术为核心,创始团队运营能力、 BD能力、融资能力这些放在第二,但是也非常重要。
2024年创新药赛道存在哪些投资机会?
程浩
创新药赛道
2024-01-05
我们做得比较专,就是创新药赛道,所以我们其实明年没得选,就是创新药或者创新药产业链上下游、CXO或者生命科学工具等等,当然创新药本身肯定是我们重中之重,我们选择了这个赛道肯定会一直走下去的,而且我们其实还是偏乐观的,不是那么悲观。因为我们觉得这个领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领域,另外这个领域绝对是有爆发性的一个领域,从整个BD交易的额度大家应该都能看得到。
 
我觉得接下来我们可能分两块机会来探讨。
 
第一块,其实我前面也提到PE的机会,我们认为还是有很多的机会,我们看好的方向其实是挺多的。因为存量基数比以前大了很多,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几千家企业,我相信有一批优质的企业在今年或者明年会迎来他们关键创新药研发数据的披露,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新靶点或者新机制产品临床数据马上可能要跑出来了,我们机构也是密切地跟进这些项目的一些动态,如果关键数据我们拿到了,我们机构肯定是敢下手再去投的,当然估值其实都是随行救市,因为我们专注在这个领域,我们对创新药的产品到了什么阶段,该给什么估值,我们心里大概有一杆秤,当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大概的区间肯定有。
 
再细分一点,比如有些细胞基因疗法,国内现在有些特别创新的编辑器或者细胞治疗的技术,尤其一些实体瘤的治疗或者自免治疗的IIT数据可能马上要跑出来了,或者一些新型的免疫检查点,类似PD-1的免疫检查点,哪怕就是一个单抗或者小分子药,很简单的药物形式,但是它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机制,新的靶点,他们可能在今年刚刚拿到临床一期的批件,到明年可能一期试验做完了,安全性特别好,你下不下手?你不下手肯定MNC可能也下手了。比如还有一些新的给药形式,我们在投的一些吸入型的抗体公司,或者PDC、双毒素的ADC、双抗ADC或者一些新型的偶联药物,其实我们管线里面也都有一些,这些肯定是国际上都没有的。
 
富汇作为一个喜欢投早期的项目,我们觉得VC的早期机会确确实实挺难的,我们看好的方向不是很多,因为看得非常多新的早期项目确确实实未来的预期不是很好。我觉得有几个主要的原因,第一个就是存量的几千家企业已经把主流的技术赛道或者主流的疾病谱基本上都已经覆盖了,你很难超越,而且本身这些领域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所以我们经常说VC的早期,尤其是创新药创业的窗口在慢慢地关闭,因为底层生物学科学的突破还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是两三年,你靠一个科学家或者靠一个产业界人士拍脑袋想出来,肯定是几十年的积累。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拥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团队是越来越稀缺的。简单来讲,原始创新来自于高校,现在国内高校里面的老师基本上都出来了,很难挖到一个新的,我觉得现在老师们有头有脸的科学家都出来创业了。
 
另外从产业端来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回来的我们也投了一些,但是这些我们仅仅局限于一些高端制剂,但是确实也慢慢发现,产业界的创业者让他做出底层全球新的东西,其实挺难的,他们很少有原始创新。而VC还是希望投早投新,所以对VC投资来说,2024年越往后其实越难,因为底层这些技术赛道的突破现在还没看到。
 
总结来看,其实我们觉得明后两年PE是非常好的一个投资时期,但是VC挺难的。
2023年医药投融资市场的现象是什么?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支持哪类医药项目?
郝晶晶
医药投资市场
2024-01-05
2023整体的资本市场其实有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迟浅王八多,就是外资抽水、民资也抽水,现在一级市场的存量资金,可能还是有些之前没投完的机构,包括投资期的机构还是有些其他的资金构成,新的基金我观察到很多都是来自于地方政府,前两天也看到一个数据,就是新基金的资金70%是来自于地方政府,现在整体的一级市场的资金目前确实很多是来自于地方政府。总体看来我总结了几个现象,现在投资阶段有点两极分化。
 
就是地方政府比较喜欢一些偏后期的项目,可能有规模马上要落产能了,离上市也不远了,这样投了之后起码不亏,又能给当地政府起招商引资的作用,地方政府还是比较喜欢这种项目。有些机构朋友,他比较喜欢投一些早期的原因,因为早期的估值比较低,这个也可以留出一定的缓冲期来蹚过所谓不确定的周期。
 
所以有的早期特别新的,包括一些后阶段确定性比较强的项目,其实在融资上相对来说好一点。反而是中间可能C轮、D轮,估值也不低,但是离上市可能还有段时间,可能还没有商业化,这种公司会难一点。所以现在整体阶段有点两极化。
 
还有刚才几位有提到,现在是全员投后化,我们机构现在整体都要进入一个投后的扶持和退出阶段。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济不是特别好的时候,其实人性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来,所以人性怎么样在这个过程中还能保持初心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投资招商化,我们现在有时候跟地方政府沟通的时候,都变成了招商二部,就是对于地方政府的要求、政策进行双方面的传达。
 
经常我也遇到有人问,怎么看现在医疗的情况?我觉得其实只要有需求在的话,这个行业还是会永远存在的。因为我在临床遇到太多的情况,就是很简单的病,可能我们也没有很好的方法治好,很多都是对症或者缓解,现在无药可用的情况下还是挺多的。总体来说我们临床还是缺药少工具的状态。因为医生很多情况下他不是一个研发者,他更多的是一个使用者,就是你研发出来的药或者器械,其实对于医生来说就是工具。所以我们其实有时候看项目不光看纵向的竞争,比如看药,你说是这个靶点好针对这个疾病。但是我身为临床,我还要想你这个疾病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治疗手段,比如用器械治相对来说更直接,也比药更好,那你这个药本身不仅面临着纵向的竞争,还面临着一个横向其他干预手段的竞争。所以其实我们站在行业的角度是这么看,站在倡议者的角度就是要考虑得更全面,因为竞争不是来自于单一细分领域,很多时候要脱离开你的细分领域看整体的行业情况。
 
其实大家都说2023环境不好,其实除了宏观之外,这个行业也是遭遇了所谓双杀,一方医保控费,整个支付方的环境不是特别好。刚才波总也问,我们看项目的看重于哪一块?其实我在想就是在院内支付方出现压力的情况下,是不是大家拓展一下院外支付的思路?比如司美格鲁肽现在可能院内还不如院外买方便,据我所知,身边很多人都是在互联网渠道购买,所以只要有需求,产品本身是不用担心销售的,当然这个需求是不是能做到像司美格鲁肽一样,我觉得也不见得。其实我也看过一些很有意思的项目,比如比如痔疮疼痛,这个患病人群是非常有痛点的需求,很多手术后其实是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止痛方式,非常痛苦,如果有这种需求的产品,不轮是外用的还是内服的,其实是不用担心销量的。所以刚才也有朋友在底下评论“”什么样的医药项目更受投资人信赖?”我觉得还是看需求,不管是临床的需求,还是患者的需求。
 
我们说投资进入深水区,其实深水区就是挖掘水下的一些需求,不只是明面上的一些需求,比如大家看到一些大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当然这些是非常好的赛道,但是从大的品种来说,其实竞争也比较激烈,对于一些初创企业来说,要考虑到自己的实力是不是足够,我觉得水下的需求是值得大家深挖的,不要看不起一些非大品种的赛道。
 
所以我觉得从投资的角度或者创业的角度来讲,虽然现在整个资本市场的环境不是很好,但是大家是不是要从自己能快点赚钱的角度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不只是问投资人喜欢哪一类企业,就算我告诉你我喜欢哪一类的企业,但是这种企业一旦多了,我也不一定能投你。所以我觉得打铁还要自身硬,如果企业自己能找到赚钱的门路,其实能减少一些对资本的依赖,在当前这个环境下肯定是非常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