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的是DNA合成这块,那你们与其他的DNA合成企业差异化的点在哪?
杨平
DNA合成
算法
2023-07-21
泓迅抓两样东西,第一,泓迅的定位是合成生物学的赋能,就基因技术来说,包括合成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测序技术,它们是合成生物学的这个底盘技术。合成生物学来说,它的核心还是DBTL,泓迅就把DBTL融合着我们的合成生物学赋能。
所以我们有制造加设计,制造来说,包括基因合成,形形色色RNA合成等等,我们现在就拓展到中心法则分子合成,在制造上已经跟其他公司不一样,其他公司只能单一地提供一些简单的基因合成,我们现在可以做中心法则的合成。
第二,生物设计这块融合算法和数据来说,我们其实可以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来优化他们的分子,比如密码子优化,让它表达得更好,复杂的来说,我们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优化,让他们更好地拿到他们的目标产物,设计加制造能力来说就是我们公司的差异化,从合成到解决方案就是我们的差异化。
你们在前期开发上与别人有哪些差异化的点?在选品上与别人有什么差异?
杨世辉
药物研发
菌株
2023-07-21
我做的菌株叫做运动发酵单胞菌,它的运动性比较强,它是除了酵母之外天然产乙醇的菌株,所以发酵的性能特别优异,所以我们的选品也是根据它菌株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它的转化,相当于把糖转化成乙醇的能力特别强,并且它可以把很多的底物高效转化成产品,比如乙醇,基本上98%的碳都转化成乙醇,所以得率就会非常的高,并且它利用的速度也非常快,耐受性也特别好,这就是它的一些优势,所以我们就利用这个优势产一些胞外的产物,像乙醇,像乳酸,丙二醇和丁二醇这些产品。
大家都知道生物制造最基础的可能还是需要菌株和酶,工程那块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块其实就是他们的食物-碳源,现在基本上还是用粮食为主的碳源,像玉米、淀粉或者是甘蔗这些糖,尤其后面合成生物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糖,其实是没有办法满足这个需求,比如美国政府大概在本世纪末有200万亿的合成制造的规模,这就需要很大量的糖。比如像我们现在做的乙醇,全球大概是9000万吨的规模,如果糖的话就将近1. 8 亿吨,玉米的话就是2.7亿吨,所以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基本上不太可能满足。
我们现在主要的原料就是一些非粮的原料,像玉米芯的废渣、秸秆,还有藻体,甚至说是甲醇的固定,这样可以能够有比较大量的经济碳源,让它实现生产。
我们的菌株和常规的像大肠杆菌类的菌株,它的区别在于什么呢?我们叫是非模式的工业菌株,就在于对它的研究和认识是不够的。另外不知道它里面有些什么东西,能干些什么东西,什么时候调控,另外怎么样驯服它进行改造,工具是比较缺乏,这也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制约我们国家菌株发展的关键因素。
像我们国家以前说是80%,现在可能认为90%以上的菌株都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这也是在于我们对它的认识或改造的工具也是比较缺乏,那我们的壁垒就是已经研究这个菌株16年,对它的认识更深,我们也打造了很多的高效基因组的工具,这样可以让它原来不能利用的原料可以利用,不能产的产品也可以让它生产,同时也可以提高它的耐受性,这样可以帮助实现生产大众的醇酸产品。
当然我们的产品和其他合成生物公司可能稍稍不太一样,因为大众醇酸它需求量比较大,但是它也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前期的投入比较大,因为规模都是万吨以上的,投入也是比较大的问题。第二个,它受原料的波动也是比较大,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非粮的原因。
ADC今年市场比较热,而且有几个比较大的Deal,您从投资的角度,是怎么看待ADC这块的?
邓暄
投资项目
ADC
2023-07-14
我们在ADC领域投了两家,百力司康和科伦博泰,百力司康投的角度比较早,投资逻辑是他们在ADC还是比较靠前,主要是fast follow的逻辑,再加上那个团队在CMC上有非常高效的表现,实际上是这么个投资逻辑。另外科伦博泰我们投的阶段比较靠后,基本上是他在谈成了license-out的deal之后。
但我想说就是,其实我们还是要以终为始地来看ADC的投资,包括其他创新药的品种投资,就是他是不是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那全球竞争力具象的表现可能就是是不是有大的bigpharma、MNC能够看中他们的品种,仔细评估之后能够签下来比较license-out的deal,这可能是一个具象的表现。所以我们都是以终为始来看,是不是他真的具有全球的差异化?未来是不是有可能借助MNC,通过license out,能够触及全球的市场,使得你公司本身的价值能够最大化,这是我们的思路。
针对CXO、CGT领域,您从投资角度,是怎么看待这里面的情况?
陆海
CGT项目
CXO
2023-07-14
整个CXO行业经过几次过山车,其实疫情的时候CXO的行情还是挺不错的,特别是API,由于中国的产业能力还抢了不少印度的单,包括像凯莱英、药明和博腾这样的企业市值和产能一度达到了历史最高,但今年由于地缘政治的关系,还有整个医药行业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遇冷的环境下,他们有回调的迹象。
我们一直是关注这个赛道的,我们很早的时候也投了药明康德,也投了百奥赛图等等做模式动物的企业。在现在整个融资环境比较紧缺的环境下,更多的企业其实还是需要聚焦他所有的能量来推进最主要的管线,我们在这个领域是继续关注,一些细胞治疗的CXO、制剂的CXO,未来还是有发展的潜力和前景的。
在CGT领域,我们也投了企业,这块的确是继大分子、小分子靶向治疗以后,引领生物医制药新一轮的潮,但是任重而道远。
第一个,我觉得细胞治疗这块,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多数还是从血液瘤的角度进行切入,血液瘤上的细胞治疗效果已经充分得到了展示,但是最终要实现实体瘤的突破,还是有非常艰难长期的路径要走。
第二个是细胞治疗的价格一直还是居高不下的,我觉得整个医保不可能为全民细胞治疗而买单,按照现在这个价格,所以如何能够降低细胞治疗的成本,也是未来实现整个细胞治疗受益人群的快速扩增的重要点,基因治疗也处在同样的情况。
资本市场进入一个调整期,前几年就有人说CGT行业已经进入黄金赛道了,但我觉得未来前景是非常可期的,但是不要盲目地投入,我觉得更加要小心谨慎。的确他是下一代的革命性疗法,我们也相信它有长期的疗效优势,能够为难治型疾病提供新的选择,有更广泛的成药靶点。这些优势我们完全能看到,但在中国要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能够让中国的老百姓受益毕竟是非常少数,如何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和能够解决医疗支付端,我觉得这是CGT行业必须得解决的问题。
从你们的角度,现在什么样的项目能获得资本的青睐?
陆海
投资项目
资本
2023-07-14
医疗投资的逻辑无非就两个,一个是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第二个是提高现有的临床效率,不管你是做器械产品也好,诊断产品也好,医药产品也好,你的产品本质必须得解决这两个问题。
资本是给你锦上添花的,我们不是来雪中送炭的,如果公司在未来没有一个长期的资本战略规划,那这个公司未来的发展前途就岌岌可危。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每个公司我们要看好他的产品创新性到底在什么地方?他们的市场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未来是否有自己续命的能力?如果是小而美,短而精的项目,是否能快速地创造自己的收入?或者他的产品能够有新的milestone以及内部的价值得到了提升以后,能够确定有投资者的继续加持?你不可能期望一个基金从A轮、B轮、C轮、D轮全都是他来领,这样的企业也毫无意义。
我觉得打铁还要自身硬,这个企业本身的价值要非常的明确。比如从创新药的公司来说,你得算好自己有多少体力能够游到河的对面,不要盲目的乐观,可能你如果一开始发力太猛或者是你的方向不对,你半路就淹死了,淹死的时候没人救你。说句残酷的话,机构要保护自己LP的利益,这是最大的一点。
当然我们是支持国家战略,但是本身从单个项目来说,还是保证一个投资的安全性,不能依靠着股东,一定会撑你全部到河的对面,自己怎么做好这个规划?比如管线上,该聚焦就聚焦,现在你要上市的标准并不是看你的管线多少根,有多少个IND,但是一期临床都没开始,还是要看你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有真正的商业价值。
如果光谈中国现在有多少IND,多少个NDA,看到中国biotech整个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如火如荼的,但是想想我们三期临床中有几个敢做头对头的的企业。这个代表意义有两个,一个是你在科学上要占据非常的高位,第二,在资本上你要非常充裕的资本支持来验证你的论点。可惜的是在我们现在的企业中,我们还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弯道超车在这个行业很难实现,弯道翻车是经常的事,所以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的价值也是一步步地体现。
如何打造公司内部的价值,能够得到投资的青睐,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是他的战略准确,在每个赛道的公司可能他的战略是不同的,上市不是目标,既然你走了资本这一条路,你就对资本要有个交代,我们对企业有个交代,企业也对我们有个交代,这样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实现资本助力实业,反之就是空谈。
推荐视频
0
2024-07-12
0
2024-07-05
2539
2024-06-25
0
2024-06-28
3833
2024-06-21
2654
2024-06-18
3699
2024-06-16
3359
2024-06-12
5893
2024-06-14
2697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