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DC都是通过内吞作用发挥药效,ADC能不能像核药一样不需要内吞就能发挥作用?
薛彤彤
ADC
2023-01-06
特别是在可切割的linker应用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以及我们现在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实体瘤靶点发挥它的作用,能够在抗体或多肽上能够连一些其他类型的分子,如果仅仅依靠内吞,可能靶点就比较有限。
 
一方面必须强调内存的效率,再一个有的靶点根本就不内吞,或者通过内吞方式把小分子送到细胞以后,它在溶酶体里消化切割后它也没办法释放出来,或者释放出来的已经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肿瘤微环境,如PH值、酶的活性等等,通过利用肿瘤微环境,把药物能够有效地递送到微环境下,更好地去让小分子得到富集,然后释放到肿瘤微环境下。依靠小分子自身的能力,不管是进入细胞还是不进入细胞,能够发挥它的作用,我觉得是有广泛应用空间的。
 
前面大家都要强调内吞,因为内吞是非常重要的方式,非内吞可能是个次要方式。未来能不能把非内吞做成一个主要方向,我觉得随着我们技术的成熟,经验的积累,临床数据的积累,这个应该是非常有价值的。

如果你是一个biotech,你更看好什么样的技术思路去做相关的DS8201升级?
李锦才
DS8201
2023-01-06
ADC还是非常独特的,它不是动不动就要找完全first in class的东西。我觉得ADC中国人有可能能够弯道超车,因为我们其实能够做出best in class,它是非常独特的一种类型的药,不一定要追求first in class,它其实给我们很好的机会做best in class。
 
best in class可能也是针对DS8201或者后8201时代最有效的策略,你还是要找出来你的差异化,DS8201只能够满足一部分的病人群体。DS8201用得越多,耐8201的也会越多,怎么去挖掘那些群体的需求,你还是要有很好的平台,要有很精准的技术,要有非常好的临床设计。
 
我觉得中国在ADC领域有非常难得的机会,前几年的PD-1给中国带给了第一波的机会,ADC可能会带来下一波更大的机会,所以我们想的更多的是帮助大家用我们的生态圈,用我们的平台帮助大家更成功,能够更快地上临床,更快地走向商业化,更快地出海。

后DS8201时代,大家在ADC上,特别是HER2的ADC上,到底应该怎么玩?
秦刚
DS8201
ADC
2023-01-06
我觉得做任何一个行业,如果完全是靠赶热度,这是很难真正能有所成的。尤其像ADC行业,它需要有个系统扎实的积累,而且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失败,没有真正的经历过这个行业的起起伏伏,对本质能看得清晰,我觉得还是比较困难,这是客观规律。
 
后DS8201时代如果还想做HER2的ADC,其实是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就是如何能够研究透这个分子,你能做的比它更好。其实我们如果真正站在一个深入理解ADC的角度去看DS8201,它提供的是一个设计空间显著优化非常出众的产物,但是它并不完美,仍然还是有很多维度需要去改善和提升,包括代谢不稳定性、工艺挑战,这些还是有很大机会去优化。
 
如果我们没有想明白DS8201设计上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这种肺的不良反应,我觉得我们快速地去跟仿实际上拿到的药物,将来不可避免的也会遇到相同的情况。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卷。
 
另外一个点就是一个药物的创新不是完全来自于源头,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从0到1。如果你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改善和提升它,可能就是简单的给药便捷性的改变,药物的市场竞争力就会显著提升。即使你的药物在药效和安全性上跟重磅药物差别不大,但如果你的药物给药途径发生了很大的改善或者提升,实际上药物本身的市场都是非常可观的。这种竞争实际上也是我所提倡的一种差异化竞争策略。
 
当然,如果最终能实现一个更有效、更安全,而且还能够实现给药方式的便捷,三维一体,这是最理想的,再加上最终极的一个点,总体生产的成本还能更便宜,这是一个完美的药。我们如果能朝着完美的药物的方向去努力,而且用我们储备的技术去赋予一个药物这样的属性,这对我们做biotech公司或者技术人员本身是很幸福的事情。
 
第二个维度,实际上大家不要觉得8201好,就快速地仿它。你有没有办法研究DS8201耐药的人群到底有多大,而且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发生,这种人群应该如何去处置,你有没有更好的payload或者更好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实现,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在ADC创新上需要去努力的点。
 
ADC本身并不存在像我们传统理解的大分子药物或者是小分子药物的创新点,必须从源头的靶点上创新,才能做好一款ADC。ADC恰恰是有一种捷径可选,在你对ADC的规律有了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你是要利用现成的靶点,现成的大分子药物和小分子药物,寻求一种有机的整合。如果你把偶联的解决方案理解好,可以举一反三,我们事半功倍。但是相反,如果我们是为了创新寻求新靶点而寻求新靶点,为了新的机理引入这样的ADC,实际上是把一个简单的药可能做复杂了。

现在DS8201研究比较热,在ADC药物方面,你们有哪些差异化策略?
薛彤彤
DS8201
ADC
2023-01-06
确实DS8201和Immunomedics的IMMU-132的上市,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信心。DS8201属于新一代的ADC技术,主要体现在利用了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这就和原来走高毒性的毒素的思路是不一样的。不只是让已经成熟的HER2靶点能够展现出更好的临床效果,而且让Trop-2这种表达比较广泛的靶点能够在ADC上成药,大家就感觉如果利用这种偶联技术可以让过去成熟的靶点变得更好,让过去没有成药的靶点能够成药,而且还有机会能够开发出新一代的偶联组合,让ADC、XDC的概念不止在肿瘤方面能够发挥作用,有可能在非肿瘤领域能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推动我们整个偶联药物技术进入一个高潮,成为药物研发领域当中一个热点。
 
我觉得大家在开发更新一代的XDC药物的时候肯定重点要参考像第一三共和Immunomedics打下来的基础,沿这个方向做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当然我们也要感谢在第二代技术当中的积累,这些都是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教训,才能让我们知道如何能够做得更好。
 
我们宜联做的工作是在前辈的工作基础上,包括第一三共、Immunomedics和科伦工作基础上,我们开发了更新的一代技术。我们更强调它在肿瘤微环境下毒素的释放,希望不只是在有比较好的内吞效果的靶点上能够成药,将来也能在内吞方面不是很好,表达特异性没那么好的靶点也能有机会成药。
 
我们现在已经申请知识产权的毒素linker技术平台,是完全独立于第一三共和Immunomedics,也和我们过去参加过的平台完全不一样。依托这个技术平台我们现在已经有两个项目了,在中美同步开展临床,当然靶点比较新,这个靶点在国际范围内也都处于最快的临床,这也是我们想立志做成global biotech公司的一个考虑,希望能够在更新更有挑战的靶点中能够多做一些工作,也希望将来能够有机会在推进临床的过程中和更多的同仁合作。

解析PD-1、PD-L1免疫疗法相对应答率低、耐药性的问题
殷刘松
T细胞
免疫治疗
2022-12-14
不是所有肿瘤环境都存在PD-1能作用的细胞,PD-1主要作用于CD8T细胞以及progenitor exhausted T细胞,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的progenitor exhausted T细胞会转变成terminal exhausted T细胞,所以,当肿瘤环境里没有肿瘤浸润性CD8+T细胞的时候,它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除了T细胞,我们体内还有巨噬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