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MAH制度和国外的MAH制度有何区别?本质区别又是什么?
邱科先
药企战略
2022-12-07
MAH在美国是1906年已经实施,欧盟是2004年实施;中国是2019年才正式实施,区分在于:
一是实施特色。中国在实施MAH之前是有试点的,这个属于中国特色;
二是MAH有生产许可要求。中国的MAH有生产许可要求,它和美欧有小小区别,在国际化过程中,NDA批文可以转让生产;
三是持有人主体。当时的中国持有人可以是个人,但现在是只能是企业、药品研发机构持有,之所以取消个人持有,是因为个人没有办法承担药品的全部责任,比如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和赔偿。而美国是任何个体都可以申请,我认为这是两个国家MAH的本质区别;并且欧洲也是美国这个情况。
 
中美两国为什么对持有人主体有不同呢?原因是保险赔偿制度的不同。中国后续应该还会有赔偿制度的出现和完善,对于药品有缺陷而造成他人损害的,需要履行赔偿责任,但若是没有相关制度,一些小的研发机构没有赔偿能力;而美国是建了保险制度配套,从产品的上市之时,拿出一部分利润做保险基金,产品出现瑕疵造成人类害后,保险公司就会进行赔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哪怕企业主体虽然有一定的赔付实力,但赔得倾家荡产或者赔不起的也有,所以后面还需要国家不断完善配套制度。

MAH生产成本控制有哪些做法?产品配置方式如何?
史凌洋
药企战略
2022-12-07
1.药品生产,按照成本来说,分为可变和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药品直接相关,看重MAH自身对核心原料、对API原料来源的可及性。第一轮我们有个有案例——氨氯地平。当时打到了两毛钱,但最终还是落选,很可惜,因为这个产品产能需求大。最终新的中标企业有三家,通过研究我发现三家产品的原料药API都来源于印度的同一供应商,中国的大宗原料药相对于印度来说,成本管控有劣势,这是可变成本;固定部分,即药厂基础的运行成本。空转率越高,摊的成本越高,MAH在选择上要考虑这个因素,即生产线的运营效率是多少?看这个产品能否满足一个品种的生产成本,若是可以,那么这样的成本管控是最有效的。
2成本控制的核心首先是对关键原料的掌控;除了API之外,成本控制就是生产效率,如果产品的原料占产品占比高,这样会影响产品的得率;从市场因素考虑,在未集采之前,MAH就应该主动分析产品成本短、中期成本,要对半年到一年以后有所判断,考虑原料是否会受到市场影响,市场是否会扩大而导致生产成本过高?
3.拿到好的集采价格。集采的投标更多的是一种博弈。博弈来自于信息量和心理能力,拿到一个好价格,对你的成本控制就有很好的益处。
 
产品配置方面,不管什么企业,都希望产能尽可能高,那么CMO企业如何判断刚好能达到产能最高点?一个30亿的产品,你如何保证你中标时能拿到多少份额?这里面有很多不确定性,但这有一点,传统企业转型做CMO的最大优势——传统企业有大量的生产批件,同时有丰富的生产经验,里面的绝大部分品种都不会去做一致性评价,一方面这些品种过度重复,另一方面即使做了但市场太久远,短期可能有机会,但中期已经很小了,但这些产品在非主流市场又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我们对这些产品的定位是产能调剂产品。
最有效的配置方式就是你有充分的产能产品来进行调配。在MAH委托的产品市场展开之前,小批量下的生产线的运行成本不会变,若这部分叠加到MAH就会很艰难;但若有些“非主流”产品能够随时上去维持生产线的运转,那么就可以相当于调“蓄水池”一样,调控产能配置。

在集采的大环境下,在产线方面,如何处理“爆单”情况?
史凌洋
药企战略
2022-12-07
1.在产品上市以前,作为CRO企业,和MAH企业合作,双方要有非常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技术层面上关注设备的管理;质量层面上看药品风险的管控以及安全、环保层面问题;在商业层面上,大部分MAH对商业比较看重,因为商业是长期的时期,不仅要有好的商业条件,还需要有商业安全;战略层面上更需要考虑产业链上四个关键环节去协作。
2.应对集采,有长期战略和短期战略。短期是产品缺口,就需要接单更多的产品;长期战略是产品和产能冲突时,在转型时,在原有产线下建立新线,新线完全是为MAH做服务,生产线用老产品激活,这也是传统企业的优势所在。我们企业有140+的老批件,很多品种并没有生产,但可以用于激活一条生产线,通过这样,MAH产品在研发往生产放大转移的过程中是相对顺畅的。我们的生产线覆盖面较广,覆盖安瓿瓶、冻干、口服固体、提取等,同时在建肿瘤专线,这些都是为了未来的集采做准备。
3.对市场属性了解,在研发阶段就做好准确预估。我们早在第二轮就参与了集采,在第四-五轮,我们接受MAH委托去投标,此时我们对产品的市场属性进行充分了解。通过深度的差异化,我们对未来市场的产能布局有了提前的判断,若是集采以后不能满足国家的要求,那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管对MAH来说,还是对于CMO而言,在研发阶段就应做好准备;到了商业阶段,对于集采的结果并不能在研发端就做到准确预估,因为届时参加集采的产品的竞争厂家到底是多少,舆论、政策 背景的变化等都会影响投标人心态,因而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4.成本控制。MAH和CMO企业都要做到的是对仿制药的成本控制,其一是生产企业要提高效率。对于我们而言,就是要自有产品在供给阶段能够满足,如果MAH的产品上来之后,我们就会把自有产品放下去,做充分的余量去生产;其二是降低物料损耗,去设计产品,我们新建的生产线可以用老产品来跑,让MAH产品收率更高;其三是掌握原料来源。API在集采过程中固体、口服产品占了很大比重,对于工业制造,我们有更多能力通过批量的采购、规模的控制等去帮助MAH去共同降低原辅料包材成本;四是关注上市后供应商的变更。包括原辅料的供应商变更、场地与工艺变更等,这些风险若管控不好,不能及时供应集采,随时可能带来恶劣的影响。
 
总而言之,MAH和CRO是共生关系。二者一定是共同进退的关系,在集采的变数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商务方案来解决,一定有方案可以解决,如果不能解决的,一定不是商务问题。

MAH的B证办理的资料是怎么样的?趋势如何?目前B证办理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史凌洋
药企战略
2022-12-07
第一:B证办理,要有个先期的工作。MAH在办理B证之前,要有研发产品,已经完成了一定阶段的研发工作,并且需要走到工艺验证之后,由受托生产的企业向受托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省级药监部门提出申请,省级药监部门同意出具文件,MAH主体才能拿这个批复去自己所在省申请B证办理,这个步骤是对于首次办理的B证的企业而言的,若是新增委托产品,同样的流程可能还要再走一遍,当然各省可能在要求上有所差异;
第二:我们合作的MAH省份比较多,但流程大体相同。因此MAH应对整体流程的时间有大体估计,如果MAH已经在申请过程中,就应明白不同省份对质量体系的建设上有所差异;
第三:各省时间有所差异。因为各省的细则都有所差异,具体的时间并不会完全相同,短则1-2个,长则会半年或者长时间,因此MAH企业一定要就注册申报流程管理上要关注这个步骤,包括新增产品也是如此;
第四:有一个趋势是随着药监部门效率提高,办证时间会相对缩短。早期项目未落地之前,在早期时候,对于省局药监部门来说,他们比较慎重,出台很多可操作性的文件,早期的执行时间会更长;现在时间会越来越短,各省的药监部门效率越来越高,目前来看,快的一个月办下来都有可能。

MAH的A、B、C、D证各是什么?
史凌洋
药企战略
2022-12-07
A:生产许可证分为几大类,包括A、B、C、D证等。
A证指制剂产品生产;
B证指制剂产品批文委托生产,现在MAH主要采用此证形式,适合研究所、原料厂、销售推广公司转型;
C证没有制剂生产,只受托生产,目前大部分受托生产的都是传统制药企业转型的,因而增加了C证;
D证就是原料药的生产。分得更细的还有H、D、中药、化药的区分,目前原料药还没有放开MAH,只有制剂生产企业才能持有原料药的批文。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