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昌做药店终端差异化的点
江琎
药店终端
2022-12-14
首先是解决我们下游客户的痛点,随着集采步步深入,进渠道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所以药店现在能卖的医保品种,价格都降得很厉害,让下面的药店无所适从。
 
第二个,线上的冲击,因为疫情的原因,全面放开了,很多线下的药店也遭受了很大的冲击。尤其线上现在还是在花钱烧钱圈流量的阶段,疯狂的补贴,让很多药店以前可以赚钱的品种,现在也变成了网上的价格倒挂,甚至有的卖的价格比它的采购价还要低。
 
第三个,一心堂、老百姓这些有代表的上市公司,这几年大肆的扩张和兼并。他们一贯以来的评价模式对小药店、小连锁以及基层诊所也是比较大的冲击。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帮比较大群体的单体药店、小诊所、小型连锁等非百强连锁整合他们的供应链。我们的业务基本上除了百强连锁不服务,公立医疗机构不服务,其他客户基本上都是我们的目标客户。我们现在相当于也是在做“集采”,只是我们是把小药店联合起来,去找上游厂家去集中采购。
 
对于现在很多工业厂家,可能找我们模式去覆盖百强之外的渠道,应该是成本最低,也是最简单的。

谈一谈2022年现阶段的集采特点
耿鸿武
集中采购
2022-12-14
集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来自于国家的联采。第二部分其实是来自于以省为单位或以省级联盟为单位的带量采购。目前省级带量采购所涉及的品种数远远要高于国家联采的品种数。集采影响更大的是以省级联盟为主导的联采,这种方式对我们影响更大。
 
2022年联采特点
 
第一个,国家的联采制度在逐渐地完善迭代,已经形成成熟性的方案。未来的11233框架体系,在未来三年到五年不会改变。
 
第二个,探索各地的联盟采购机制。在去年到今年整体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20余个相应的联盟。去年大约搞了18个联盟的招标项目,今年又搞了三个招标联盟的项目。到目前为止一年半的时间里,二十一个招标项目,都是来自于联盟采购,所涉及的品种数量也不一样。
 
第三个,我们过去经历的两到三年的招标基本都是以带量采购为主导。但是2021年,卫健委把各地的挂网规范做了新的要求。新的要求其实是基于2015年卫健委主导的集中招标采购提出的五种招标模式中的一种。医保局针对于其中两种采取了措施,前三年主要是针对集中采购的方式,提出了带量采购的新思路和方法。在那五种里还有第二种就是挂网采购。去年三十一个省基本针对于挂网制度进行了重新的规范和完善,尤其是带码入网成为新阶段的要求。
 
第四个,落实了两项重要的政策,一个是结余留用政策;第二个是信用评价。
 
第五个,在中选产品的使用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集采后的销售,其实是影响很大的。尤其是对于过去以市场推广为主导的企业,以招商代理制为主导的企业,在未来的销售、渠道模式,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医药销售渠道分类
刘谦
医药销售
2022-12-14
主要是等级医院,药店零售,民营诊所为主的第三终端,线上四大渠道,总的来说,过去的一年,这几个渠道的增速都在3%到6%之间。线上可能处方药大概在40%到50%的增速。更多体现的是总量保持稳定,结构调整,一些集采的品种,它的销售额大幅下跌,创新药开始放量,特别是单抗类的产品,增速比较快。

对于“医美行业,研发跟内容两种非常重要”的看法
陆文岐
医美产品
医美赛道
2022-12-14
医美行业实际上是属于消费医疗,消费医疗是B跟C结合的。我观点稍微跟屈总略有不同的是在医美产业里,我们不能忽略机构的力量,也不能忽略医生的力量。我们可以结合机构的力量来推动产品,同时又通过内容跟新媒体来教育消费者。我们企业跟机构力量跟消费者的力量三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共振效应。
 
理论上消费者确实很重要,未来消费者对于医美是重中之重。但是我们实际上是可以通过满足机构的需求,也可以获得一定的销售以及品牌的影响力,同时我们兼顾消费者端。
 
未来,我们不只是产品销售,更多是一种服务的输出,赋能医美机构,让他愿意推你产品,同时我们让消费者物有所值,赋能机构,赋能消费者。
 
所以首先对于初创公司,第一步要做好研发,未来怎么样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怎么样更好地利用机构的力量,利用新媒体的力量,赋能医美机构,赋能消费者。

针对医美颜值产业,从投资者的角度,会投什么项目,什么特征的企业会比较容易成功?
屈红林
医美产品
医美赛道
2022-12-14
医药行业传统是一个研发驱动的行业。很多医药企业在走向医美或者大颜值产业,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原来有研发优势的企业,要不要建立C端的获客能力,直接获客不通过B端的合作伙伴。
 
现在看起来趋势都在往这方面走,因为媒介环境拉得非常通透。另外原来的营销竞争是基于个体大脑,现在的记忆更多是在社会化大脑,社会化大脑是指比如像我们去看去餐厅吃饭,可能要点评一下,要到小红书看一看,看一下专业人士的意见。
 
所以其实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因,技术的进步,让有技术的人可以直接触达用户,直接去教授用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些年做的很重要的事情,希望推动技术和运营的结合。
 
因为往往很多技术的创始人比较专注于技术,他不会基于怎么获客去改良产品,打通获客渠道,让公司的研发不但植根于专业,同时也植根于消费者的土壤以及他们的市场反馈,这就是全链路的打通。
 
比较容易成功的企业,它往往具有这么一个基因,比如研发的创始人,具有开放性,他能够跟运营的创始人合作,构建一个公司的两种跨界的基因,但这是比较难。
 
如果有致力于把自己的产品和研发,跟C端结合的企业,他一定要建立内容和新媒体的基因。内容和新媒体基因怎么去建立,我觉得老板要亲自试才行,如果不亲自试,这个就变成了你必须得招人或者找人来做这个事。因为没感觉,在招人和找人的时候不知道该找什么人,你又会找表面上看上去很厉害的团队,但这样的团队往往是很难融合和成功的。所以我觉得企业一把手不做,基本没戏,一把手一定要做,同时结合这方面的团队,包括像直播,怎么去改善内容,怎么基于你的研发。
 
现在单走流量获客或者单走研发都跑不通,其实最好的模型就是研发和运营相结合,而且这个结合是基于内容的。
 
我觉得真正的研发能力加上内容能力是最关键,因为内容决定获客的成本,你能不能轻易地说服链路上从平台到KOL到专家,你能不能说服他,那你的内容能力要很强,讲故事能力要很强。研发能力加上内容能力是最稀缺的两种,往往看到这种企业,我们闭着眼睛就投,他一般不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