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看待未来ADC的发展,ADC的增长点在哪里?
陈明久
ADC
2022-12-14
一个是技术方面,另外一个是公司运营方面。从技术方面,我认为在未来的五年会有爆发,会体现在两到三个方面,
第一个趋势,我觉得处在临床三期、二期甚至一期的非GGFG、DXd也就是非第三代Linker Payload,我觉得是有机会的。如果做ADC公司,它的Linker Payload确实有信心超越GGFG、DXd,我觉得现在在临床的这些靶点是可以翻修的,能够产生真正的第四代。
第二个趋势,新的靶点。新的靶点虽然不多,大家希望能够找到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至少有10倍以上的潜在新的靶点。
第三个趋势,双表位或者双靶标的ADC,我觉得是一个趋势。针对HER2的双表位抗体,我们观察到它的内吞活性是远远超过赫赛汀单抗。现在我们也看到海外有这样的项目进到临床期,国内的现在也有好几家公司在开发,尽管是在临床前期,但是他们也是看到了临床前的药效确实是优于单靶点
ADC从几个方面我觉得毫无疑问在未来5年肯定能够达到一个顶峰。
对做ADC的生物技术公司我是持积极正面的观点。ADC不管是Linker ,毒素(toxin),还是海外在过去三四十年的积累了经验,很大一部分是教训,但是也有一大部分成果它的专利已经过期了,比如Linker、toxin 等,这也给中国公司创造了一个重大的机会,如果能够在抗体层面上能够有突破。如果能够在抗体的内吞活性,抗体的特异性,抗体双靶点组合的 ADC有突破,那Linker Payload在未来专利的保护方面可能会越来越弱。
外泌体作为药物递送,从药物技术,产业化,技术壁垒等方面,有哪些比较困难的点需要去克服?
许可
递送
外泌体现状
2022-12-14
生产制备这块的瓶颈也比较的大。不同类型的外泌体,它差异还是蛮大的,可能有不同的特点,外表面、内容物,可能都不太一样。
这就牵涉到了外泌体在医药上的几大应用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检测,从检测的角度,我们期待它有比较大的不同,而且也期待我们能够有灵敏的方法来检测到来自于不同组织器官的外泌体,不同生理跟病理状态的外泌体,使得我们能够开发出不同的早筛工具来实现检测的目的。
如果从药物的递送角度来思考,应现代医学的要求,我们还是需要纯化出比较标准的外泌体物质。所谓比较标准就是颗粒度,颗粒度的均一度,它表面以及内部荷载药物的相对量还是要有标准,这一块是外泌体创新药研究不是那么确定的事情。
第三类可能困难的点就是产能,也就是大规模标准化快速地生产,可能跟其他的已经成熟的药物,比如小分子药物或者抗体药相比,还需要继续发展。
为什么不直接用外泌体直接包裹DNA,因为包裹后AAV的靶向性屏蔽了?
许可
AAV
外泌体现状
2022-12-14
目前递送DNA这方面没有任何一种递送方式能达到AAV的效果,像外泌体、脂质体做不到
外泌体递送和AAV递送各方面的比较,在设计空间上,我们怎么样利用好优势,创造更大的价值?
许可
AAV
外泌体现状
2022-12-14
AAV最大的优势还是递送DNA等基因类的物质。到目前为止,其他的人工合成的或者其他的天然物质还没有能够完全成超越它。另外一方面就是它表面上自带的靶向性。
它的劣势是中和抗体的问题,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它毕竟是个外援物,这个外援物使得我们身体内天然就可以去产生抵抗它的抗体,这个是不太好完全消除掉的。从工业制备的角度,在生产AAV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所谓的空壳的现象。
外泌体最大的优势,它是我们自己细胞就可以产生的。我们如果把外泌体生产细胞用人体的细胞来做,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它所谓的免疫原性,这跟AAV比还是最大的优势。
外泌体比AAV大这么多,所以天然产生了另外一种思路,有没有可能通过外泌体包裹的方式把AAV给它包裹到外泌体里面去,这样就能解决AAV中和抗体的问题。因为从空间的大小、体积的角度是能够实现的。有一些机构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结果还是蛮好的。通过外泌体包裹AAV后,中和抗体的问题就没有了,看不到体内产生AAV中和抗体的存在,确实证明了外泌体把AAV进行了有效的包裹。但是包裹后AAV的靶向性就被屏蔽了。
对于“ADC药物有潜力替代化疗”这一观点,有什么看法?
陈明久
ADC
2022-12-14
我认为是有可能能够替代化疗,对于化疗,小分子它本身是有毒的分子,你的受益和毒性很难达到平衡。 ADC的优势是,第一个能够定向识别肿瘤细胞,第二个能够穿透肿瘤细胞膜。第三个能够让小分子毒素云集在肿瘤细胞或肿瘤细胞周围的小环境中。我觉得未来有可能 ADC能够取代小分子,甚至很多以前失败的小分子,有可能成为未来的ADC的毒素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