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如何实现血小板精准递送的,血小板递送它的靶向性、优势等各方面如何?
朱芳芳
血小板
2023-02-03
血小板递送确实是比较新的版块。我们也是借了红细胞递送的东风。因为红细胞递送这个话题更早一点,因为红细胞在体外大量获得的机会更多一点。其实红细胞、血小板它俩基本在递送的主要性能上来说,我们都是想要利用无核的特点,没有细胞核可能不会造成病人遗传上面,包括基因组信息上有被改动负担。另外一块也是希望它有足够的生物相容性,不会被清理。所以从大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在用细胞载体去做递送,其实很多技术的体系都是挺靠近红细胞的。
 
我们跟红细胞在具体的技术上对比来说,各自有各自美丽的状态。红细胞有它的优点,它在身体里可以有长达120天的寿命,所以它非常适合需要长期处理的药物体系,比如美国的上市企业Rubius Therapeutics,他们当时讲了一个话题,有一种罕见病,它365天相当于每天都缺乏一种酶,所以它用红细胞递送,至少在红细胞四个月的寿命里,它不再需要额外的给酶。
 
血小板的寿命相对是比较短的,在体外耗掉了几天生命周期,所以它一般到体内的代谢寿命长度可能就5天前后,所以它的递送来说,可能把它的剂量再提高一点,在它衰老之后能有机会更好地被身体里的巨噬细胞、NK细胞清理,所以这个角度来说,它的递送和红细胞是略有差别的。
 
现在我们做的这套技术体系和Rubius、少量血小板递送的公司做的大方向其实都是温和、低剂量的递送。从细分角度来说,我们确实是想要结合我们在干细胞的强项,让它在iPSC阶段先实现基因的合载,再把它分化成血小板。如果血小板有足够的供应,它就可以大量的实现物料的稳定供应。
 
另外,我们在iPSC阶段的基因编辑,是能够获得稳定的细胞克隆,能非常好的做质控、体外的鉴定等等。所以我们递送的强项都是大分子,我们可以用血小板来替换像纳米材料或者其他的核载体系,从趋向性来说,红细胞没有比较直接的趋向,血小板比较靶向于出血的伤口处或者像动脉硬化的斑块这些地方,还有肿瘤,它都是有一定的趋向性。所以现在也有很多仿生体系在利用血小板的膜,利用它的趋向性做递送。

作为加拿大的biotech,从你们的角度来说,你们在选靶点、选适应症、立项方面是怎么思考的能让你们获得融资,往前推进?
张载辉
药品立项
立项
靶点
2023-02-03
在加拿大融资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第一个他人口少,而且他的基金不像美国的基金,美国的基金经理几百万,四五百万就可以自己做主给你投资。而加拿大的基金不行,一般超过100万,基金经理不能自己做主,需要通过他们基金总部批准,所以在加拿大融资是比较困难。
 
所以我们公司刚开始成立时候是以公司自己赚钱来养活自己这种方式往前做,我们做的相对来说也要慢一点。我们第一个创始人,他也不想让投资人控制过早,怕会影响公司发展前景。因为有可能投资人他的意愿和创始人的意愿是完全相反的。创始人有他的理念,有他的坚持,而投资人可能想赚快钱,理念方面可能会有所冲突。所以我们开始是通过开展生物试剂方面的业务来支持新药开发。
 

新药研发是一个相当复杂比较庞大的工程,需要人的定力继续往前做。如果投资人的概念跟你不一样,将来就很麻烦。我们小公司的发展理念跟大公司有所不同,辉瑞、诺华这种大公司他们做决定比较容易,我们尽力在最开始多下一些功夫,因为我们小公司不可能把药一直推到市场上去,到了做二期、三期临床以后,花费上我们肯定自己承受不起,我们希望做到一定程度以后能够license-out给大公司,所以我们在做药的过程中,你必须要有一定的特点来吸引大公司对你的产品感兴趣。在靶点选择、化合物的筛选、化合物的优化等各个方面的东西要做得比较细,比较全,这方面下的功夫比较多一点。
以前靠献血补充血小板会涉及血型的问题,iPSC分化产生的血小板也会涉及血型问题吗?你们对比日本美国相关企业的进展如何,他们是不是也是用iPSC技术制备血小板的?
朱芳芳
血小板
2023-02-03
目前来说,如果是血小板单一成分血的输注,中国的临床上还是用ABO配型的方式进行。事实上紧急情况下,O型血的血小板是可以通用的,但是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溶血率,所以国内的标准还是有ABO的配型。
 
但在一些特别的情况下,是要做更复杂的HLA配型,比如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或者病人需要长期输注血小板。因为血小板的寿命非常很短,造血干细胞损伤之后没有非常好的恢复,这个病人可能每个星期或者3 到5天都要开始不停地输入血小板,所以输得越多,他可能会出现可能的排异,所以一些特别的病人,确实要出现HLA配型,临床上医生会根据不同病因的血小板减少症,他们会有不同的指导,大体来说国内现行标准还是ABO配型的方式进行。
 
在日本和美国,他们确实都是用iPSC分化产生血小板。在我们平台上,我们是用了两套体系都在产血小板,一套是用iPSC产生,因为iPSC相当于给你提供了一个源源不断的供给,它能大量的供应,这是iPSC的优点。我们更快跑的管线,其实是通过造血干细胞来源,这个也是我们想要甩开日本和美国的一条管线,我们想要做支付得起(affordable)的血小板。
 
因为大家也会谈论一个话题,是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支付能力的问题。对于中国的支付体系来说,如果你的细胞产品价格非常高,其实还是涉及到谁来付款以及谁付得起款的问题。CRT-T 100 多万的价格,其实已经引起了很多的讨论。
 
引入iPSC,引入基因编辑,其实对于一个细胞产品的质控还有工艺的要求会更高,所以一般来说可预期的血小板造价也会越高。所以我们引入造血干细胞的体系,在获得血小板的过程中,全程是无基因编辑的,我们想要获得的血小板造价是可控的,是支付得起(affordable)的血小板,而不是非常贵的价格让它束之高阁。

针对激酶抑制剂方向,国内和加拿大研究情况的对比,你们差异化的着眼点在哪?
张载辉
加拿大
激酶抑制剂
2023-02-03
蛋白激酶抑制剂开发的公司,全世界还真是不少,从2001年格列卫,第一款蛋白激酶抑制剂靶向药的第一款药被批准后,美国FDA到目前为止已经批准超过40个不同小分子化合物来target不同蛋白激酶。其实国内在这个方面也做得相当不错,像贝达、恒瑞还有百济神州,也在向国际市场推进。
 
另外尤其像我们这种小公司靶点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是2011年开始的,当时我们选ALX靶点的时候,也是感觉它有一些特性,比如它对免疫治疗方面,尤其癌症的免疫治疗方面,它起到一定的作用,它能刺激T细胞,提高自身对癌症免疫方面的作用。在2012年那时候,当时做ALX靶点的还比较少,也就几家公司在做,现在竞争就比较激烈,像辉瑞、还有日本几家公司也都进入这个领域了,因为大家都看到这个靶点的潜力。
 
我们当时选这个靶点,也是觉得做的人不多,我们作为小公司如果做热门的靶点跟大公司竞争,肯定在实力上肯定竞争不过别人。另外做新药开发,我觉得最关键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毅力和定力往前做,我们希望做到一定程度后把知识产权转让给大公司,让他们继续开发,要做到这点,很多方面都需要考虑。

在筛选靶点的时候如何考量?
王能辉
靶点
2023-02-03
只要新出现一个靶点,所以的公司都会做,实际上现在的人太多,有限的靶点太少,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你要跟人家竞争,要看看你有没有实力去竞争。像G12C、G12D美国的大公司都在做,没有不做的,所以这就是选择的问题。
 
我觉得小公司你有没有能力跟世界巨头竞争,你的靶点是不是够宽,G12C实际上在非小细胞肺癌里不是很大的适应症,G12D更加大,但是有没有实力和辉瑞等公司竞争,还是需要想想。我觉得小公司能找到一个小的靶点,能成药,这也是一个很成功的策略,不要把心放得太大。
 
这个靶点你能做,竞争不是很激烈,能够做成药,像HER2,可能以后跟的人也会有很多,但至少你能走到比他们前,你的化合物比他们好,有信心往前做,可以上临床。所以我觉得小的新药研发公司能不能成功,关键是你项目的靶点有没有选对,项目靶点没选对,可能是一条不归路,越走越死,这是我的经验。一定要舍得放弃,做不下去就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