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是否透明,例如原料药成本等?您经历之前是做难溶药物主要是哪些方面?
王元
原料药
cxo企业
2022-12-07
原料药性质不同可能会有差异化,反应步数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报价,所以会因人而异。首先如果原料药能够解决通过成盐或者颗粒变小,简单的手段进行,常规的不能进行的话制剂还有其他手段,比如说无定型固体分散体,目前实施的项目里有别的手段,用的相对比较多,可能从实效性来讲,创新药相对比较快,除此之外硫化床和微丸等做的无定型固体分散体,可以做到快速吸收的情况,这些都是从实验室到生产可以实施的,还有就是热熔挤出,都是相对稳定的API,不需要溶剂,从长远来讲更加放大,但是呢它对于化合物的稳定性有相应要求,因为要更高温度,从仿制药合成专利路线,我们部分业务也受到了国外大药企的委托,他们起步比较早可能10年前就考虑到了将来仿制药路线开发,有利有弊,如果真的有很好的合成路线创新性的,考虑到绿色化学,将来的效率和成本,帮助客户更早上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有竞争力的,从过往客户经验来看他们也会规避专利做到提前上市,还有就是目前合作的国外定制的项目,也在等专利到期,也是存在的,碰到了另外一些参与项目可能会因为规避专利路线没有实际成本优势,将来一旦仿制药出来之后会使得供应变差,不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了。
 

产品立项有何捷径吗?
黄迎春
药企战略
2022-12-07
对于产品立项,一是立项差异化很不容易。热门产品大家都在做,评的是速度;
二是除非竞争过度的,技术服务公司和MAH更多的是合作,如果是不进集采,那就请来CSO公司,进一把蛋糕做大;
三是从研发投入上看,早些入局,在早期原料药企业、CMO公司、MAH企业就可以三方合作,最后可以引入销售公司,因为每一家CRO的产品都是“养”出来的,所以在研发的初期,原料药、MAH企业就要考虑入局,这时成本是比较低的。
总而言之,在立项和大企业“撞车”是很正常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在摸黑走路,你不知道别人走到哪了,你只能往前走,往前才是出路。

从研发往生产转移,如何实现产业化?
黄迎春
药企战略
2022-12-07
1.和一线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在研发的开端,从研发工艺角度,就反复和药厂的QA、QC以及研发技术人员进行多方沟通,闭门造车的小试是没有意义的,上了生产线,剂量加大后生产工艺可能完全不一样。因此从研发时就得每一步都考虑生产线是怎么样的,和生产线的技术人员多次沟通、根据这个反过来设计工艺。
2.在研发上,最低的成本是一次成功。中国CDE审批的技术要求可能是全球最严,在研发时,最低的成本是一次成功。宁愿在前面细致和慢,但在这过程中又需要抢速度,因此对研发和生产管理的要求很高,这一块只能从技术成熟度去控制。
3.注重前期工艺。作为研发公司,中国审评高标准、严要求,FDA只关注工艺稳定性,国内除了在意上市后的稳定性,同时还关注整个产品的持续质量、工艺稳定性以及在研发时的特殊要求,这方面可能比欧美要求更多,如果做不到在这期间就需要不断找补,每找一次补,时间成本就上去了。因此在前期设计时,就要做好每一步的研究,这样才能保证审评速度更快。
4.在研发时就要兼顾研发成本和上市后的成本,对商业化后的成本进行控制。目前国内药企的投入研发成本差别不大,对于商业化后的成本控制就各有差异。规模和质量在前期就要考虑这是什么批量的,因为药厂100-1000升成本增加不多,但对单支样品来说,二者生产成本差距非常大,因此在注册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上市后的批量能否跟上,这时需要考虑集采之后你的成本。研发时批量大成本高,若批量小上市后一旦进入集采,如果出现变更极有可能耽误集采,因此在研发时就要兼顾研发成本和上市后的成本。
5.核查CRP企业资质。一些销售公司,或者没有太多技术积累的公司转型做MAH,风险较大 ,这时MAH需要让CRO、CMO 无缝对接帮助整个产品的研发和注册。MAH在选择CRO、CMO时,需要考虑最近三年的申报率,考虑国家有没有去核查此受托企业,因为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将产品做上市。
6.接受失败品种永远是存在的客观事实。这其中有技术原因、有政策和法规原因,但绝大部分都是政策原因。一些产品很努力但仍然无法成功上市,这时如何避免踩这个坑呢?在立项过程中要对受托企业进行细致的评估,要有专业的合作团队。一些销售团队想做MAH但不具备相应的经验和能力,更推荐这些企业找委托企业,因为一个药物失败2-3次的成本一定会比在委托企业上花的钱要多得多。

持有人对制剂工厂又有何要求?
黄迎春
药企战略
2022-12-07
1.在研发的同时就启动受托企业的寻找,对软硬件条件进行核查。首先是工艺和设备需要匹配,在进入的同时,和受托企业进行现场学习和审计,其次是关注质量体系,关注生产管理系统、QA文件系统、库行管理,因为研发公司没有GSP,所以产品会储存在受托企业下。
2.软硬件都符合的条件下,最关注的就是商务条款。加工费问题和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问题是我们关注的。研发一个产品,时间长投入大,从MAH立项到拿到批文,速度快达2.5年,慢则3-5年甚至更多,我们更希望能和受托企业同富贵共患难,因为集采的成本要求,我们希望大家合作,受托企业能在加工费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在最终的利益分成上再进行协商共赢。
3.受托企业产品种类和产能不能太满太丰富。太满太丰富我们反而担心,在后期安排增值上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在前期寻找受托企业时,这些方面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关注到,更好的办法是产品上有股份的合作,这样双方企业会有更长期稳定的合作。

多年以来,MAH发生了什么变化?产品出现问题,是哪个证的企业背?
黄迎春
药企战略
2022-12-07
1.制剂给出更细节的要求;
2.取消个人持有,取消原料药MAH;
3.是不管是B证还是C证,都叫MAH,包括药品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和法律风险都是一样的。总而言之,整体变化是更趋向于科学合理,B证申请、现场检查都给出了详尽的操作,B证是入门证,有B证不代表你是持有人,要拿到国家药监局的药品注册批件,这才是持有人。
 
按照法规来说,产品出现问题,国家只会找B证持有人,第一责任是B证持有人;实际情况下,我们合作的企业比如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关于生产责任的问题可以去沟通和协商,但第一责任仍然是B证持有人企业。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