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一个公司的First in class产品,一定要做First in class吗?

新药项目
王波 2022-12-08
分享
姜非
0
First in class好看好听但不好啃不好做,首先要明白国内是不是有真正的First in class?First in class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垫,在生物机理上,包括临床转换医学,它需要一个深厚的基础,正如珠穆朗玛峰那么高是因为它在青藏高原上面。
 
1.    看研发历程。
我们如果看到一个企业,它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没有具备研发实力的专家,突然它说自己做出了First in class,那不需要进行详细地数据尽调,因为我认为它也经不起详细的尽调,一个新药的研发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包括最早的PD1也是从最早的发现到能成药也是经历了30余年时间。所以如果我看一个First in class,我会看它的最早发现,有没有相关的细胞通路验证、细胞体外实验研究、动物实验研究,有没有国际国内大量的业内专家在做,因为只要是新的东西肯定有人在尝试。如果一个产品、一个细胞通路靶点什么都没有,突然产品就直接蹦出来,肯定是有大问题。
 
2.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我觉得饼要一口一口吃,一点点改善就很不错了。
我们国家的整个新药的研发,从最早的抗生素,到后来的仿制药,做me too,再到me better,后面到first in class,一步一步,把一个产品做好仿好,已经很不容易。比如说治疗晚期肝癌的索拉非尼,它的专利期已经过期了,它在治疗肝癌上是比较好的一线用药,这么多年来,治疗肝癌的一线用药也就卫材批的一个品种,一线肝癌太缺药品了,只要有一点改善,药监部门肯定是支持的。在这种品种上,哪怕我们在从顺应性上更好一点,就已经很不容易。
 
3.    我们评估一个公司的药物,要看它的研发管线是否配套全面。
在评估生物 biotech公司的时候,我们会希望看到的是这个公司在这个领域长期耕耘,它知道现在管线的痛点在哪里、实际上的临床需求在哪里,并且和临床专家有密切沟通。它开发出来看看产品的确是有差异化的竞争,比如说某些抗肿瘤产品如果有明确副作用,非常影响患者本身,就会干扰药物的正常服用流程,因而影响疗效,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生存期有明显改善,但是在副作用上进行改善,就是一个很好地切入点。
这个情况一定是创始团队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它对目前的产品有长短处的明确差异的切入点,在药化药理上的设计上开发出一个好品种,不一定要比以前产品好很多,只要满足了临床需求,就能够在市场中站出来。
 
总而言之,研发不一定要唱高调、走first in class,只要实打实的满足临床需求就能走出来,走出光明的商业化前景。

评论(0
登录后参与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