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视角,能否点评一下“再鼎模式”?目前License in的情况如何?

新药项目BD投资
王波 2022-12-08
分享
姜非
0
1.再鼎是一个很成功的License in公司,它看项目眼光准、拿项目能力强,这和国家背景是分不开的,这是不容易复制的。
不要看到再鼎成功了,大家都去模仿它。再鼎在现阶段面临着大压力。早期能以低成本拿项目,但现在大家目光纷纷朝外,在这个情况下,项目费用水涨船高;而且要看到现在我们看中仍是以中晚期项目为主,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它能快速完成NDA,快速上市申报产生利润,这样的产品首先想到要拿全球权益,但中国最多只能拿到中国权益,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可能也就是全球的十分之一,这还是比较乐观地估计。
 
2.    从创新角度上,中国市场,目前的准入,从商业保险到背后的支持都很难。
大家可以看到PD-1,从开始的20万每年,到10万,再到医药谈判是降到3万~4万,市场规模已经从1000亿人民币的市场降到300亿,有可能还往下降。从逻辑上讲,在美国欧盟能卖到高价的,在中国可能卖不到,它要看医保的承受能力,它的市场很受限,如果高价拿了中国权益的品种,在市场的商业化逻辑是非常面临挑战的以前港股公司License in一个项目,股价还会升,现在已经见多不怪,甚至还会担心这个首付能不能挣回来。License in要讲究性价比,不能以过高的价格拿下。
 
3.    最好不要抢热点,大家要瞄准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市场的需求里面,包括不同剂型、不同适应症、不同用药方式,有些小的疾病领域仍是空白,在这个角度上来说,这其实就是蓝海。大公司瞄准大病市场;小公司可以专注于小领域,在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下,它就是蓝海。PD1看起来是蓝海,其实已经是红得不能再红了,包括旗下开发的双抗都已经是红海一片了。
License in是非常讲究技术、商业化的。想要License in,一定要从整体市场做一个详细的梳理,这个市场有多大?能够支持什么价格?市场准入价格如何?我会依赖医保还是进入自费市场?这些都是不一样的逻辑,把整个逻辑梳理清楚,再做License in的里程碑、销售提成。
反过来对投资人而言,我们希望整个项目有自主研发能力,有很好的研发管线并形成完整产业链。License in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工程,不要为了引进而引进,要看一线药物如何、创始人如何,因为到了商业化,对管线管理会是一个大挑战。License in之后,产品还是要去销售,这之后故事还要如何去讲也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评论(0
登录后参与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