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博,你们针对戈谢病I型LY-M001这个项目已经获得了FDA孤儿药的相关认定,您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药开发的前后?当时你们是怎么选择这样一个方向?这里面有哪些未满足的需求?

新药项目
王波 2024-01-19
分享
林卿
0
LY-M001这个项目,得戈谢病原因是葡萄糖脑苷脂酶编码的GBA1基因突变,突变之后让葡萄糖脑苷脂不能够降解成神经酰基鞘氨醇(ceramide)跟葡萄糖,这样在体内会造成一些垃圾的积累。在溶酶体里,就会形成典型的贮积细胞即“戈谢细胞”,病人的临床表现是肝脾肿大,经常你看到一些得病的小孩肚子会特别大。另外还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严重一点会有神经类表现,和骨痛的症状。临床上把它分成I型、II型、III型,II型戈谢病是最严重的,基本上小孩的寿命只有两岁左右,无药可治的。I型是最多的,目前从美国的数据来看,I型大概占了95%左右,III型大概是5%,II型基本上是不到1%,III型跟I型的最大区别就是神经的症状。
 
戈谢病的发病率大概是1/80000,但是在犹太人里发病率是非常高,有一个种群的犹太人最高的发病率有1/800。但是因为这个药太贵了,在中国真正能够用上药的人应该是不超过1000人。美国的发病率应该是1/40000到1/80000。
 
目前这个病最好的治疗手段是用酶替代疗法,赛诺菲最早研发伊米苷酶(思而赞),还有一个是武田的维拉苷酶,两个药针对I型还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非常贵,现在国内像伊米苷酶一瓶大概22000人民币,一个病人根据体重大概一次需要3到6瓶,一个疗程下来是非常贵的,另外这个酶半衰期大概只有10分钟左右,所以戈谢病人必须两周要给一次药,全年算下来足量给的话差不多要300多万人民币,这个还没进医保,好多临床医生也舍不得给他开这么贵的药,就是半量用的话,按浙江省的数据差不多是155万人民币一个人,如果经济条件不好的病人,负担太沉重了。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疗法,像底物减少疗法(SRT,主要是通过把底物抑制掉,减少一点,但是这个副作用还是比较大的。
 
目前我觉得最有希望的还是用基因疗法,从国际上来看现在AAV基因疗法我们有个最大的竞争对手是Freeline,他是一家英国的公司,做了三个临床病人,疗效还是可以的,但是英国公司推进的速度还是比较慢的。
 
还有一家公司AVROBIO,他是用造血干细胞,用慢病毒对它进行感染的方法,但是慢病毒有个问题就是可能会插入到基因组,所以整体来讲我们凌意在国内是独家在做的,那么国际上差不多是排第二,我们现在临床已经录了两个病人,注册临床应该很快就能拿下,如果我们做得快,还是非常有希望反超Freeline。我觉得这个基因治疗药物,比如按照200万左右的价格,如果能够管上十年,每年下来只有20万左右的费用,能大大减轻国家医保和病人的负担,这也是我们当时之所以开发这个药的主要原因。
 
当时我还在药明的时候,国内北海康成也在做这个药,他们用的是酶替代疗法,相当于是一个改良版的伊米苷酶,但这样做下去整个成本还是比较贵的,所以新的modelity出来之后,如果有机会治疗这个病,我觉得应该还值得去尝试。
 
当然选择戈谢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还可以拓展的适应症,帕金森病人里大概有8.5%的病人携带有GBA1基因突变的,这部分的病人,特别是某一个类型的突变,它的携带者跟非携带者发病率大概要差50倍以上,所以未来的管线可以扩展像帕金森症,这样管线开发出来的价值会比较大一点,我们可能尽快地会把它推到IIT的状态。
评论(0
登录后参与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