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会直接问一下现在微球的话开发的一个难点,他这个相应的是什么样一个情况?
医药靶点药学管线
王波
2022-12-12
分享
金拓
0
那个刚才我们提到这个生物药做微球主要是多肽和蛋白,这些药因为口服不吸收,你打针。那必须打针有些需要频繁注射对患者来说,他的他顺应性比较差,所以就想打一针,管的时间比较长,然后就出来了一个长效注射剂这样的这个什么,刚才王博提到维修难点这什么地方的,现在就要从长效注射剂说起。长效注射剂有几个方案,一个是把它做成微球。说微球它就是种小颗粒,几十微米的颗粒。为什么他做这么大呢?因为你做成小颗粒以后,你就可以放在针管里,打进去它有很大的一个就打不了了。那为什么要做颗粒呢?是为了把药包进去,包在里头这个小颗粒就变成一个药库了,它就慢慢的释放这个药物,所以就可以达到一个长效的效果。所以你看又要放在针筒针管里,打到体内注射进去,又要形成药库慢慢释放。那么这个时候你对尺度上的限制,她就很窄了,它必须是几十微米。太大了以后,打针有问题对吧,太小的那个药又包不进去,所以它就变成几十微米的颗粒,这是微球。那么提到难点,首先碰到的就是滤镜,你要把它做得这么大。那么他不听你的,你要有很多方法去做。然后我们讲的工业上常用的方法,不限行的方法有两个,一个叫副乳化法,也叫乳化法如果你这个药是脂溶性的,它不是溶在水里面,融在有机里面,你就可以把它和高分子一般现在用的都是聚乳酸,乳酸和羟基乙酸的这个聚合物,共聚物,这样一个高分子把它融在有机溶剂里头。你的脂溶性的药比方说利培酮,就可以也融进去,然后在水里面一搅拌就变成颗粒了。它就是微球的这个做法。如果你是多肽的药物,多肽在油下你不溶,你就要把它溶在水里边融在水里边。这个水溶液,你要先把它放到高分子的这个有机溶液里头,猛搅一下,然后水就变成小颗粒了,就变成分散项了。然后这高分子溶液就是一个连续项,就变成了一个叫油包水这样一个乳液。那么这个油包水这个乳液它不是微球,因为真正形成微球的是高分子。所以要把这个油包水的乳液再放到一个水里面再搅一下,就形成微球了。所以这副乳化法就是这个意思。油包水了以后再水包油。然后这个药物多肽药物,他就在那个微球里面还有这个小的水珠,在那微球里面的小的水珠里面就是多肽药物。这样形成一个微球。那么做的时候的难点,刚才说粒径的大小你很难控制,太大了,那个针针头通不过,太小了包不住药。这个所以你很难控制它,你要有一个适当的粒径,但你做的时候有大有小怎么办呢?就要把它冻干了以后过筛。太大的,太小的去掉。它就工序就很复杂,浪费也很多。而且微球它是颗粒,颗粒它不能那个什么颗粒,它不能那个它不能这个过滤灭菌不能过滤灭菌,你放了很多药多肽蛋白,你又不能用这个放射线照射去灭菌,怕把那个药搞坏,然后就需要过程控制,你整个生产过程要无菌。这是一个难点。那么当你的工艺复杂的时候,比方要预冻干,然后再过筛。那么所有这些操作又得无菌条件下调解下操作就变得更难了。所以我们当时就有一个结论,现行的方法,副乳化法他要推广普及的话,他就相当困难。所以事实上也是这样的,微球第一个产品上市30多年了,到现在他的这个用在不到十个药上,他是小众之计。那么现行的工业省还有一个方法叫做相分离法。就是我不是把那个药放在水里面,然后变成油包水的这个乳液了吗?这在高分子乳液里搅出来以后,然后我在水里面搅的时候,这个药物会泄露,里面的水和外面的水连上了,那药就泄露出来了。那为了防止它泄露,有人这工业就想了另外一个方法说我不用水了,我做好以后,我在硅油里面再搅一下,放在硅油里面,因为药物在硅油里面是不容的,所以它的包裹率也很好,它就不会泄露。就把这微球做出来,当然还是大小不一致的,但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个硅油你是不能往体内打的,要把它洗掉,拿水还洗不掉,拿什么洗呢?拿戊烷和这个己烷。那戊烷和己烷就是汽油的成分,也就是说你在硅油里面做了以后,你要看拿汽油去洗它。这样碰到的硅油的污染问题,然后汽油的防爆问题就变得很难,所以你的装置会非常复杂,又要处理那个硅油,脏兮兮的那个硅油,又要防爆,那所以他也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所以工业上现行的两个方法都不太令人满意,所以这个工业就已经开始开发别的方法。
如果做微球的人可能听说过什么膜乳化法,什么微流控法,那么这两个方法也有它的问题,膜乳化法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用这个多孔的玻璃膜,它的孔径结构孔大小是经过设计的,然后让这高分子溶液从这个孔通过挤出去以后,然后这个微球粒径就把它控制好了,跟这个孔径相关了,然后一下挤到这个刚才说的那个水的连续向流里面,就成了微球了。
那么它的缺点是什么呢?它出来的不是微球,是高分子溶液的滴珠。这个滴珠你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在线让它固化的过程。那么膜乳化法就缺少了这个过程。这只是个滴珠。那么固化是一个问题。跟他相对应的,微流控法也比较,也很有特色,他就是把这个高分子溶液载药的。通过一个喷嘴喷出来,喷到一个流动的连续箱里面,把它带走,喷一个带走一个,喷一个带走一个在流动的过程中都发生固化变成微球。他做的球特别均一,包裹率也比较好。缺点是什么呢?就是效率太低。你看微球你几十微米的一个东西,喷出来一个就做一个什么的。它生产效率非常低下。那么微流控的方法做生产是做毫米球的,做农药的。比方说我们说做五毫米的球,它一小时可以处理五百升的这个溶液。一听起来很好。但是你要变成 50 微米的微球的话,他的直径就差了100倍。直径差了100倍,体积差多少倍呢?差了100万倍对吧。你看100乘100乘100,50微米,5毫米,然后等于100的三次方。就是一百万了。所以你的一小时处理那个500升,就变成一小时处理500微升。这个效率就很低了,所以也不行。所以你看现行的方法,他粒径不均一了,药品泄露了,或者是硅油太污染了或者汽油要防爆了,是这样的方法。那么在研当中的一些研究的比较热烈的一些方法,他也是有问题的。产业化的时候,他没有在线固化了或者效率太低,这是目前微球制剂的一个他的生产技术的一个现状。我先讲到这。好的。
评论(0)
登录后参与评论
相关问答
-
大家做脂质体都是围绕多柔比星、紫杉醇这类产品,您从项目的角度,是怎么看待里面的问题?
之所以大家都做阿霉素,因为它的载药方法太成功了,pH梯度法,原理太经典,所以大家做做都能做成。阿霉素所有的制剂,也是一样的原理,它的载药效率是非常高的,包封率99%以上。所以对于这一类产品,它相对简单,大家都能做。如果做个复杂的,我们没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很难做出来。你看两性霉素B,前段时间有获批的,两性霉素B也是很难的经典的离子对,DSPE-PEG跟两性霉素B的结构上,能形成一个电荷复合物,这个电荷复合物改变了它的溶解度,改变了两性霉素B的溶解度,所以它具有制剂的可能性,所以纳米制剂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增溶的作用,解决了药物制剂的可能性,后面才是实现更多的功能,比如加一个磷脂,不至于刺激血管;给脂质体上修饰一个基团和受体进行结合,希望达到靶向的作用,但是人体对外来物质肯定会想办法把它清除。所以我们做纳米制剂,希望在理想的模型状态下,悄悄的进去不要打枪,我们才能够实现药物在体内更长的时间的存留,不至于马上被代谢掉,所以难就难在这。还是希望科学家在基础上对它进行一个探讨,这样我们在做工业化的时候,只是实现1到2,科学家从0到1肯定是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坚持不下去的原因。我刚毕业的时候,脂质体特别火爆,全国上下都在做脂质体,甚至我们不知道什么叫脂质体,反正那会钱好骗,但是最后发现做不出来,这一次新冠大流行的时候,突然之间LNP又火了一下,把脂质体又给带起来了,大家又重新点燃对脂质体的希望。这20年时间,我们脂质体里边就批了两三个产品,所以很多时候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确实很骨感。从工业放大的角度,我们知道中间的难度,举步维艰,我们做的东西比如先是开始做几百毫升的规模,后边慢慢地做1升,然后再做5升,每一步都很艰辛,都很煎熬。董老师搞的装备我们也很感兴趣,因为它可以解决一些工程性的问题,尤其是对一些小批量,不要求特别大的时候,意义就非凡了。但是按中国现在药监的政策,比如你复杂制剂报多少量,他就给你批多少量,你报1万只,他就给你批1万只,你要再重新放大到5万只、 10 万只,就只能重新接着做BE。这其实也就是我们国内有一些企业在做工业化的时候,他宁愿复制十条、八条同规模的生产线,也不愿意把它一次搞大。因为搞大一次万一失败了原辅料的钱说不定可以建半条生产线,所以他不会去冒风险。我们始终停留在相对比较低的制剂水平上,后面我们也在考虑国外一直在宣传的连续生产,我们也在考虑纳米的东西能不能够实现连续生产,如果能实现连续生产,生产成本也会降低,所以装备也是很重要的。267 2023-03-17
-
我们知道乳化油相和水相是需要高温条件,用了你的设备后除了超声自身的热之外,是不是不需要再加热?它对处方的依赖不高吧?
对处方没有依赖性,化妆品公司喜欢用我们的设备,就是它的配方每天都在变,我们的设备不管什么配方,油包水、水包油都可以做。因为传统的要加热是要让它黏度下降,这样分散起来就会更好。我们基本上是不需要加热的,我们遇到大多数情况是要降温的,就要把温度给冷却,因为超声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你不冷却,温度会上升到七八十度。对于有一些场景正好需要七八十度,它黏度下降一点分散会更好。但对一些蛋白跟多肽,它就需要把温度给降到三四十度,所以我们大多数情况遇到的都是需要冷却。124 2023-03-17
-
我国制剂技术水平跟国外差了至少二三十年的主要原因
第一个,我们的技术研究做得不足,包括一些设备研发。第二个,我们的人才培养的实践技术比较差一些,有的做纳米的半途就不干了,干其他领域去了,能够坚持下来的人特别少。我估计全国能够做好的,比如有几个产品能够工业化的人在国内应该不会超过50个人。第三个,由于保密制度的原因,我们传承是很难的。很多做纳米的车间,你想进去参观,那简直是不太可能的。即便你进去了以后,你没有足够多的失败经验,也很难做出来254 2023-03-17
-
能不能聊一聊您是如何想到将脂质体用到化妆品上?将脂质体用到化妆品上是解决了什么问题?
其实我接触脂质体是很早的,后来我做了抗肿瘤药之后,我觉得难度太大,直接就放弃了。当时正好看到一种柔性脂质体,它的变形能力比普通的脂质体变形能力要更大,在皮肤的渗透这块,它是有优势的。自从看到这个以后,我立即将注射用的脂质体转到皮肤的外用上,做了一些透皮的研究。广东除了制药以外,化妆品行业也是非常发达的。举个例子,比如维生素C在化妆品行业用得非常多,因为它的抗氧化作用是非常好的,用来美白、抗氧化、防衰老。但是维生素C致命的缺点有两个,一个不稳定,第二个不能透皮。现在也有很多科学家会对维生素C做一些结构的改变,把它接上一些子键来增强它皮肤的渗透性,这种可能会增加皮肤的渗透性,但是进入皮肤以后,它的键能不能断掉?然后释放出维生素C,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你再接上一个键,还是解决不了维生素C本身的稳定性问题,这两个问题是非常突出的。我们就在这个方面问过很多企业,他们都觉得如果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那在化妆品行业里是有前景的,维生素C虽然是很便宜的原料,但是很多产品都有加它。现在我看到的最高的含量,维生素C可以达到23%,我们现在做的维生素C的含量就1%。其实你浓度再高,堆在那里,并不能让它的功效发生,相反我们1%的在斑马仪上做出来它的美白功效已经是非常相当的。我们用普通的维生素C,通过我们的纳米技术,就让它的皮肤渗透性增加了,稳定性也显著提高。现在在化妆品领域,他们越来越认识到把这些技术引流到化妆品里面是很有必要。因为化妆品行业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技术的东西比较少。随着越来越多的药学、制药、制剂的人员转移到化妆品行业,我相信化妆品行业的科技含量会逐步地提升。因为我们所有的都是用数据说话,而不是宣称有什么作用。当然我们还可以做得跟多,可以利用纳米技术来解决化妆品当中一些功效成分的缺陷,包括稳定性的缺陷、透皮的缺陷,还有一些在组装过程中溶解度问题的缺陷,我觉得通过纳米技术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1645 2023-03-17
-
您这个载体的体内命运如何?有多少真正到达靶点?
我们仔细测了一些肿瘤里边的药物浓度,在肿瘤里边蓄积我们提高了几倍,没有几十倍的提高,但是它之所以疗效这么高,是因为它在肿瘤里边的分布非常均匀。举一个例子,比方我们把肿瘤球泡在我们的纳米药物的溶液里边,你会发现从里边到外边细胞都死了,这个肿瘤球泡下以后,很快肿瘤球就变酥掉了,你用夹子切片都切不了。但是如果我们去泡小分子药物或者是传统的PEG、PCR药物纳米药物,他们表面的一层的确细胞死掉了也会掉下来,但是里面还是很硬的,切片都没问题,所以药物的渗透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一点药物浓度,但它不是最重要。我们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到那个地方去,怎么让去了的药起作用才是最重要的。457 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