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基因治疗这个新药的研发的相关的流程,包括 CDMO 这个相关的这里面把这个更这个环节能不能给大家讲讲有什么区别呢?
基因新药CDMO新药项目
王波
2022-12-12
分享
董小岩
0
实际上这个做基因治疗,跟做其他的药物有什么共性的话,第一你先要概念验证,立项完了以后你验证了,然后你通过早期的对你的疾病的发生,它的疾病的致病机理,然后这个致病基因是什么你要搞清楚,这都是属于科学的问题。然后这些问题搞清楚了,你可能说你建立一个动物模型或者买一个动物模型,然后在这个动物模型上、疾病模型上头然后去做测试。当然了之前你可能要在细胞上的去做它的有效性研究,然后做动物模型的有效性的预实验,做完了以后如果说它确实苗头不错,那么你要全面的去评估这个东西它未来的成效性的可能性。然后你在有效性的预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潜在的各种问题,甚至你要用药的用量,这些你可能已经初步有一些理解了,再有我的药物怎么去注射,我是静脉注射,还是说我是鞘内注射还是局部的,还是怎么样给药的,你要做设计的。
其实做一个新药研发的话,它绝不是且做且向的过程,而是说从开始你就要去全面的去设计,药物是源于设计的,等到你发现后头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你再倒过来,那你花的时间钱,有限的资金、机会全都浪费掉了,你回头再倒,在基因药里头简直是不可能的,化药也一样,蛋白药抗体药都一样,这些是有共性的。
但基因药里头它跟其他的药不太一样的是什么呢?尤其是单基因缺陷遗传病的基因药,它原理验证是非常的明确的,这个基因缺陷了然后导致这个病,我把缺陷的基因给搞定,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搞定,替代编辑,还是说是加成等等的,我反正把它搞定了以后把这个病给治好。 那么我在动物实验里头去做,做完动物实验以后,然后我去做安全性评价,体外的体内的遗传的急毒、肠毒等等的遗传毒各种的,生殖毒你全部都做了,做完以后没问题,你按照这个要去报药类方式去做了,然后你就进入到了这个要去做 pre IND 的准备,那就要跟这个 cde 打交道了。
那跟 cde 打交道,你打的是什么交道?你打的是跟中国的药政,或者说你要中美双报,中欧双报、中澳双报等等的。你打的是法规,是药政、是政策,从这些要全面去考虑。那你要用好方方面面,然后到达了IND,它许可你上临床。而这个过程中你跟临床医生怎么样去配合,你跟临床前的 CRO 怎么配合的,你跟临床 CRO 怎么配合的,这些实验方案过伦理,然后这个实验的设计,终点是你的最终怎么确定,一步一步去做,遵守规范,然后抢时间,同时要充分照顾到患者的利益等等,你要考虑的问题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问题。如果说你仅仅就是一个技术男或者是一个搞技术出身的,你别去搞药,那是会死人的。搞药绝对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件事情,可能比治理一个国家都不会更容易。做药的话它确实是一个全流程、全过程方方面面需要综合的一个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做,而且它也绝不是说单纯的药厂,新药研发企业自己就能干的事情,临床大夫、临床专家起很大的作用的,甚至包括早期的药物的想法,谁最理解患者的需求,除了患者自己他有这个需求以外,但是他又说不出来,我究竟是怎么回事儿,那肯定是临床专家,医生是第一个发现这个病,这样的这个病人有多少,它们的困难在哪里,它们是否这个有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然后它们提出来我想开发这个药。
当年的话 2010 年,李斌主任他就是这样找我的,他说你,我也是医生,我现在就有这个病人 ND 4基因缺陷的,那么你能不能帮我把这个药设计出来,我想把这个患者给治愈了,我没钱,反正你帮我把它弄出来。最后我就砸锅卖我也得做,就这样就做。所以我说这个做药是一个大家共同来做的,这里头整个流程过程中, CRO 、CDMO 、临床CRO,各种的要素都要成参与进来,甚至你的仪器设备,你有些指标,尤其基因药物这里头全是新的,这世界上在我们之前没有人干过这些事情,那么你的仪器设备、你的检测等等的某些指标,你能不能够合适呢?你今天合适,你明天还合适吗?药政整个的规则标准,在不断地前进过程中,你的技术,你的仪器设备你就得跟器设备里这个设计生产厂家之间,你要去沟通。比方说前一项我有一个这个客户里头,它们这个需要做 CAR-NK 的药物开发。那么说究竟是用腺相关病毒还是用腺病毒还是用质粒 DNA 来做呢?后来我就说,那你的这个 NK 细胞你可以大量的去做的话,那么你能不能说跟做电转的设备厂家,让它给你做一个大规模的电转的仪器设备,那我就用质粒一次性地把上千人的所需要的 NK 细胞把它用质粒直接电转进去,那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对不对?但是过去在我的记忆里头没有这种大规模的这个电转的设备。
前一天我去这个上海开会,我发现已经有些厂家开始琢磨这种大规模的电转,这就是需求,大家是共同的都在努力的要去推动这件事情。所以做新药研发,那真的是一个全流程的一个综合性的活,大家要共同努力来做的,谁都很重要,缺谁都不行。
评论(0)
登录后参与评论
相关问答
-
如何看待CQA的动态演变和商业化生产反馈对CQA的影响?
其实CQA也是一个lifecycle,它开始有Pre CQA,CQA,最后还有不断地升级,它不是固定的东西,它一直在升级,实际上确实是一个动态的CQA。实际上我们对工艺的理解的程度还是很不够。真正CQA影响安全性和有效性这几个方面,就像我们讲的抗体聚体,如果聚体多了高了,大家都知道会引起免疫原性,但是聚体多高会又怎么样?因为我做了很多商业化生产,可能给大家分享一些更后期的,市场会有些不良反应反馈,那我们收集出来,真正分析,这种聚体是不是对免疫原性或者真的有些什么影响,还是真正对酸碱区会有些影响,我们的发现跟大家有些不同的看法,因为以前你临床可能几十例、几百例,你还没有真正到商业化生产,你真正用到的病人多,你才能真正发现哪些是我们该控制的。根据现在监管有个上市后持续的一个工艺验证,这时候也是我们不断地修正我们CQA的一个过程。几个阶段的CQA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你开始尽量争取跟监管部门让他们把我们的范围放宽一点,因为确实批次性间的检测和工艺都会有很多的差异,批间差异会有很大的范围,你如果给自己留的空间不够,你将来真的会很痛苦,很多偏差。一定给自己灵活的范围,将来你慢慢对工艺的理解会越来越深,我们的CQA也会不断地改进。97 2023-12-27
-
CQA作为一个关键质量属性,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我想要延展的是CQA作为一个关键质量属性,你是一定要控制的,但是你要理解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工艺是哪一步对CQA会有决定性影响,那你如果在这一步上哪一个生产控制参数会影响这个关键属性的走向变化,这是我们做工艺的必须清楚的问题。不管是BLA还是NDA申报资料准备过程中,尽量少用关键这两个字,关键这两次字如果不是非常清晰地理解关键这两个字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要乱用。用的时候,要理解它的关系,理解它的重要性。但是你不能没有,你整个BLA申请过程中没有一个关键属性,没有关键的控制参数是很难过关的。51 2023-12-27
-
在CMC申报中,CQA是如何确定的?需要基于哪些层面的考虑?
关于CQA的问题,实际上是整个在CMC申报当中的核心问题。第一层面就是CQA就是对分子本身的理解。第二个就是结合我们工艺控制和质量控制能够把CQA做好。所以大概有这几个层面我们可以来考虑,比如以抗体分子而言,实际上我们看放行的质量标准,所谓作为质量标准的基本逻辑就是如果中间缺了某一项,它可能就不能作为一个合格的分子,比如纯度出问题,那可能造成安全性的影响。无菌出问题,也会造成一些安全性的影响。这里有分子本身属性,也有工艺相关属性。换句话就是我们如果一开始不知道,如何理解一个抗体分子的CQA,我们可以先从大家都通用理解上的放行质量标准里去看。这里面有包括纯度类的、杂质类的,包括安全性的、外观的。有时候外观为什么是CQA?或者是不是一个质量属性?因为有的分子产生了一些氧化,跟活性相关的话,有时候颜色上是看得出来的,它会偏黄或者其他颜色,那我通过外观就能看到它的问题。对于一些冻干粉针而言,如果水分或者密封性出问题,那它的外观上就会发现有塌陷,或者有些不是很好看的状态,也能够提示我们出了问题。所以如果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看药典里面,包括很多文章里这些放行标准的一些基本设置,我们就能够了解大概哪些质量属性是必要的,因为本身它就跟放行的基本逻辑是符合的,这是第一个层面。第二层面就是随着我对工艺的理解和对分子的理解以及在临床应用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或者发现,我们再来反馈到药学上,再来加深我对CQA的理解,从而制定更加符合临床表现以及工艺和质量表现的CQA。这是从分子生命周期的角度对CQA的理解。还有不同维度,其实对于CQA的理解而言,它并不仅仅只是分析层面对它的了解。比如我们从工艺上来讲,如果有些参数,像细胞培养里面pH、温度,下游有不同的填料或者是剪切力、压力等等,它是能够帮助我们看见整个分子从上游细胞培养工艺到下游纯化整个过程当中的一些变化或者敏感点,我们是可以通过工艺的开发和对工艺的深入了解发现的。换句话说有些层面可能我在分析放行本身,包括成品的表征本身,我不能发现它一些变化,但是我在工艺层面就发现它特别容易受剪切力影响或者特别容易受pH、温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借助一种信号或者提示做一些测试。换句话说从发现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工艺、放行、表征稳定性来综合帮助我们判断。当然我们还是那句话,药品最终是服务于临床,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如果有任何一个药学指标会和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跟有效性会有一定挂钩,那就往往提示它就是一个CQA。121 2023-12-27
-
临床一、二期是否应与IND一致,将关键原材料变更集中在三期进行?
有的是非常关键的变更,比如马博士提的培养基变更,本身是比较关键的,如果跟其他一起做,我觉得问题还是比较大的。实际上整个药物开发过程中,从IND前的一些工艺到上市时的工艺,其实整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变更,除了培养基之外,可能还有填料、过滤器,包括袋子等等,每一个变更从GMP角度都要慎重地解决。从产品质量角度来说,你可能都需要做一些详细的评估。培养基方面我觉得变化确实比较大,因为它可能会影响产品的表达量、杂质,还有可能会影响内部的一些结构等等,所以如果都搁到三期变更,我觉得你可能走不通。尤其像培养基这种大的变更,可能整个变更过程中要跟法规部门沟通,提供充足的数据来证明你这东西对产品质量本身没有变化。我的建议是case by case,一点点去做变更。大的变更也要重视,最好不要把很多东西都绑一起,最终你都不知道哪个起作用,哪个没有作用,这样风险太大。56 2023-12-27
-
如何在不同临床阶段降低变更培养基供应商或配方时对产品的影响?怎样确保变更 过程中产品质量和关键质量指标的稳定性?
培养基是个关键原材料,所以它的变更对产品来讲是一个大事。首先肯定是越早期变更越容易,最晚应该在三期之前做变更,这样临床使用的原材料和上市的原材料是一样的,生产完了之后变更,肯定挑战会更大一些,但是主要比三期前变更的好处就是它不影响产品的上市,就是你上市之后一边卖一边在做你的变更。希望就是在变更的过程中,它的产品质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关键质量指标(CQA)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样通过QC的方法做可比性的研究,最多就是做一些动物实验,做一下体内的PK,说明对PK没有影响,在这个阶段这些实验应该是足够的,除非是关键质量指标有非常大的区别,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也就不会去做变更。所以我觉得变更的目的,主要还是通过QC的验证能够支持,这是首选。次选就是需要做一些动物可比性的体内研究,这是次选。62 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