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现在国内出口的时候,大家有这么一个情况,也都会有挣扎,到底自营在美国建团队还是以这个找代理商,那能不能谈谈这两者比较的辛酸苦辣?
美国市场美国仿制药医药外贸
王波
2022-12-12
分享

王天强
0
第一,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说做美国市场,必须有一技之长你才能去做,否则的话你在美国是挣不到钱的。然后要么你就在某一个剂型上非常强,比如说现在像口服混淆液,这一类实际上竞争并不是很充分,但是口服固体制剂肯定竞争非常充分了,除非是你做一些高端缓控释药品。当然了缓控释实际上来说实力很强的,基本上十几家,十几家基本上也够了。所以说你还是要有一技之长,没有一技之长的话,我觉得想做成美国市场,现在美国市场挣到钱是很不容易的。
然后在美国选择自营和代理,这时候你计划既然打算做美国市场,这时候你就知道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哪,知道自己一技之长在哪的时候,你再选择是做自营,还是做代理。总体的建议还是大家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以代理为主。因为自营的话并没那么简单,目前在美国市场做自营的好像只有三家,人福、华海,还有南京的健友,这三家基本上都是通过收购当地的仿制药公司,来实现直接销售的。原来尝试过自建团队的,我觉得大多数是失败和的,基本上我没有看到成功的。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管理文化的问题,也涉及到很多问题。
其实在这个方面,我倒是一个很大的体会。 如果你自建团队,你请了业务人员对吧?你首先来说做任何产品都可以挣到钱,别人能挣到钱你也应该能挣到钱,否则的话你做不过人家。那如果你的产品能做过人家,成本你没问题,这是基础的,这时候就看销售人员,那么如果请的这个销售人员,你认为它不行,但是如果销售人员在其它的企业人家是成功的,那这时候跟成本没有问题,跟销售也没有问题的时候,其实这时候恰恰是公司的管理问题。在美国尤其在决策方面,尤其价格决策方面、及时性决策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切换这个切换供应商的时候,基本上机会是稍纵即逝,所以说我觉得大家还是首选代理,因为而且你的产品并不多,实际上我这里可以由一些数据分享一下。在本地仿制药企业排名前八的,基本上有 5 个,它有效 NDA 数量都是超过 150 个,基本上印度在美国成功的这些企业销售额基本上在5 亿美金以上的,基本上都有 100 个以上的 NDA, 而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你一下拿到 100 个NDA,那是不可想象的。 曾经有一个国内的一家投资性质的公司,想买一个企业的 NDA 对几百,开始放出来 30 多个,后来是几百个,也没买成,其实买成了也不好弄。即便从中间你选出五六十个主打的品种,你做光做转移的时间,你就很难。所以说我觉得最开始进入还是以代理的这个模式为主是比较好的,包括其实是在以岭的时候,后来以岭转型,也跟孟总这边合作了一个产品,我觉得的合作也还是不错的,这个产品的特性也有关系,这个产品实际是我们买的。
建立自营的时候,都是看各公司的这个企业发展战略在什么地方。我觉得任何决策没有对与错,然后任何决策实际上来说,其实就看你能不能坚持做下去。我觉得人福、华海、健友都是在美国市场是比较成功的。健友实际上是成长非常快,借助疫情的关系,然后一下就起来了,实际上它也是收购了Meitheal 这家公司,然后做起来了。
还是看你一技之长你足够强大,你的资本实力也足够强大,那么你可以选择自营。因为实际上做自营的这几个企业基本上主打的产品销售都是在 30 个以上。当时美国 ANDA 收费制度的时候,我正好参加那个听证会,正好在美国Mylan,尤其这些本体的仿制药公司故意的,它们在设置ANDA收费的时候 20 个以上是一个价,它们基本上 800 多个,它一平摊的话对,它们来说没有什么成本。但是对于中小的仿制药企业来说,那就成本很高了,你一年达成 1000 万,这是我所说的。我觉得模式的选择首先你先有建立自己一技之长,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的话,要慎重,不要进入美国。
第二,如果进入,早期建立建议是代理模式,跟其它的企业合作,尤其是这种已经有自己的销售团队,而且有产品越多越好,有成功经验的,然后选择这样的代理商合作。这样代理商基本上在美国也有 100 来个,基本上销售额超过两亿美金的也得有大概有四五十个,这些代理商其实很好找,只要有 NDA,你有一些这个不错的有竞争力的,我觉得这也很好找的。
当然了也可以找孟总来销售,自营方面说它们公司的实力、你的资本,这个仿制药销售公司,我们叫marketing 公司,如果它的目前的经营结果是不错的,你别买一个这个大窟窿的就可以了,那这样的话你再把自己的产品的陆续给它加产品就 OK ,我觉得也可以能够正常的运作下去好。
评论(0)
登录后参与评论
相关问答
-
大家做脂质体都是围绕多柔比星、紫杉醇这类产品,您从项目的角度,是怎么看待里面的问题?
之所以大家都做阿霉素,因为它的载药方法太成功了,pH梯度法,原理太经典,所以大家做做都能做成。阿霉素所有的制剂,也是一样的原理,它的载药效率是非常高的,包封率99%以上。所以对于这一类产品,它相对简单,大家都能做。如果做个复杂的,我们没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很难做出来。你看两性霉素B,前段时间有获批的,两性霉素B也是很难的经典的离子对,DSPE-PEG跟两性霉素B的结构上,能形成一个电荷复合物,这个电荷复合物改变了它的溶解度,改变了两性霉素B的溶解度,所以它具有制剂的可能性,所以纳米制剂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增溶的作用,解决了药物制剂的可能性,后面才是实现更多的功能,比如加一个磷脂,不至于刺激血管;给脂质体上修饰一个基团和受体进行结合,希望达到靶向的作用,但是人体对外来物质肯定会想办法把它清除。所以我们做纳米制剂,希望在理想的模型状态下,悄悄的进去不要打枪,我们才能够实现药物在体内更长的时间的存留,不至于马上被代谢掉,所以难就难在这。还是希望科学家在基础上对它进行一个探讨,这样我们在做工业化的时候,只是实现1到2,科学家从0到1肯定是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坚持不下去的原因。我刚毕业的时候,脂质体特别火爆,全国上下都在做脂质体,甚至我们不知道什么叫脂质体,反正那会钱好骗,但是最后发现做不出来,这一次新冠大流行的时候,突然之间LNP又火了一下,把脂质体又给带起来了,大家又重新点燃对脂质体的希望。这20年时间,我们脂质体里边就批了两三个产品,所以很多时候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确实很骨感。从工业放大的角度,我们知道中间的难度,举步维艰,我们做的东西比如先是开始做几百毫升的规模,后边慢慢地做1升,然后再做5升,每一步都很艰辛,都很煎熬。董老师搞的装备我们也很感兴趣,因为它可以解决一些工程性的问题,尤其是对一些小批量,不要求特别大的时候,意义就非凡了。但是按中国现在药监的政策,比如你复杂制剂报多少量,他就给你批多少量,你报1万只,他就给你批1万只,你要再重新放大到5万只、 10 万只,就只能重新接着做BE。这其实也就是我们国内有一些企业在做工业化的时候,他宁愿复制十条、八条同规模的生产线,也不愿意把它一次搞大。因为搞大一次万一失败了原辅料的钱说不定可以建半条生产线,所以他不会去冒风险。我们始终停留在相对比较低的制剂水平上,后面我们也在考虑国外一直在宣传的连续生产,我们也在考虑纳米的东西能不能够实现连续生产,如果能实现连续生产,生产成本也会降低,所以装备也是很重要的。267 2023-03-17
-
我们知道乳化油相和水相是需要高温条件,用了你的设备后除了超声自身的热之外,是不是不需要再加热?它对处方的依赖不高吧?
对处方没有依赖性,化妆品公司喜欢用我们的设备,就是它的配方每天都在变,我们的设备不管什么配方,油包水、水包油都可以做。因为传统的要加热是要让它黏度下降,这样分散起来就会更好。我们基本上是不需要加热的,我们遇到大多数情况是要降温的,就要把温度给冷却,因为超声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你不冷却,温度会上升到七八十度。对于有一些场景正好需要七八十度,它黏度下降一点分散会更好。但对一些蛋白跟多肽,它就需要把温度给降到三四十度,所以我们大多数情况遇到的都是需要冷却。124 2023-03-17
-
我国制剂技术水平跟国外差了至少二三十年的主要原因
第一个,我们的技术研究做得不足,包括一些设备研发。第二个,我们的人才培养的实践技术比较差一些,有的做纳米的半途就不干了,干其他领域去了,能够坚持下来的人特别少。我估计全国能够做好的,比如有几个产品能够工业化的人在国内应该不会超过50个人。第三个,由于保密制度的原因,我们传承是很难的。很多做纳米的车间,你想进去参观,那简直是不太可能的。即便你进去了以后,你没有足够多的失败经验,也很难做出来254 2023-03-17
-
能不能聊一聊您是如何想到将脂质体用到化妆品上?将脂质体用到化妆品上是解决了什么问题?
其实我接触脂质体是很早的,后来我做了抗肿瘤药之后,我觉得难度太大,直接就放弃了。当时正好看到一种柔性脂质体,它的变形能力比普通的脂质体变形能力要更大,在皮肤的渗透这块,它是有优势的。自从看到这个以后,我立即将注射用的脂质体转到皮肤的外用上,做了一些透皮的研究。广东除了制药以外,化妆品行业也是非常发达的。举个例子,比如维生素C在化妆品行业用得非常多,因为它的抗氧化作用是非常好的,用来美白、抗氧化、防衰老。但是维生素C致命的缺点有两个,一个不稳定,第二个不能透皮。现在也有很多科学家会对维生素C做一些结构的改变,把它接上一些子键来增强它皮肤的渗透性,这种可能会增加皮肤的渗透性,但是进入皮肤以后,它的键能不能断掉?然后释放出维生素C,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你再接上一个键,还是解决不了维生素C本身的稳定性问题,这两个问题是非常突出的。我们就在这个方面问过很多企业,他们都觉得如果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那在化妆品行业里是有前景的,维生素C虽然是很便宜的原料,但是很多产品都有加它。现在我看到的最高的含量,维生素C可以达到23%,我们现在做的维生素C的含量就1%。其实你浓度再高,堆在那里,并不能让它的功效发生,相反我们1%的在斑马仪上做出来它的美白功效已经是非常相当的。我们用普通的维生素C,通过我们的纳米技术,就让它的皮肤渗透性增加了,稳定性也显著提高。现在在化妆品领域,他们越来越认识到把这些技术引流到化妆品里面是很有必要。因为化妆品行业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技术的东西比较少。随着越来越多的药学、制药、制剂的人员转移到化妆品行业,我相信化妆品行业的科技含量会逐步地提升。因为我们所有的都是用数据说话,而不是宣称有什么作用。当然我们还可以做得跟多,可以利用纳米技术来解决化妆品当中一些功效成分的缺陷,包括稳定性的缺陷、透皮的缺陷,还有一些在组装过程中溶解度问题的缺陷,我觉得通过纳米技术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1645 2023-03-17
-
您这个载体的体内命运如何?有多少真正到达靶点?
我们仔细测了一些肿瘤里边的药物浓度,在肿瘤里边蓄积我们提高了几倍,没有几十倍的提高,但是它之所以疗效这么高,是因为它在肿瘤里边的分布非常均匀。举一个例子,比方我们把肿瘤球泡在我们的纳米药物的溶液里边,你会发现从里边到外边细胞都死了,这个肿瘤球泡下以后,很快肿瘤球就变酥掉了,你用夹子切片都切不了。但是如果我们去泡小分子药物或者是传统的PEG、PCR药物纳米药物,他们表面的一层的确细胞死掉了也会掉下来,但是里面还是很硬的,切片都没问题,所以药物的渗透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一点药物浓度,但它不是最重要。我们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到那个地方去,怎么让去了的药起作用才是最重要的。457 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