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CNS疾病缺少相关的动物模型,因为动物模型和人还是存在很大差距,从专业性角度,有哪些建议尽量来减少在临床过程中的麻烦?

动物模型
王波 2022-12-15
分享
刘富鑫
43
如果从转化上,动物模型确实很难做到纯粹模拟CNS疾病发病的状态或者疾病病因的模型,20来年的发展,我们发现神经科学的进展,其实对疾病了解越深,它在不停地找所谓替代的评判指标。
 
我们以疼痛为例,很难找到一个慢性肌肉痛的患者,动物模型怎么做慢性肌肉痛呢?但是它有可能在慢性肌肉痛的基础上,能看到反射的环路是可以有更多去了解的。比如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分布到不同皮肤,不同区域的时候,它相对应的躯干部的皮结是已经固定的,所以当外周刺激的时候,信号会传导到脊髓,脊髓会传递到大脑,这是痛觉的感觉。不管是大鼠、小鼠、猴子、狗人,这个环路是一样的。所以可以更精简化看这个环路有没有发生改变,这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还是有它局限性,因为确实在疾病慢性的进展过程中,它已经不是单纯的一次性环路的改变,它是个长期的变化,而且还带来情绪的变化。而情绪变化是动物是没办法来表现的。这个方面我觉得可能还是要通过一些image甚至看一些小动物的机电脑电,通过这些变化来看是否有变化。
 
比如偏头痛的患者,FDA已经把偏头痛认定为只靠解决疼痛是不能获批的。它的终点除了疼痛,还有一些恶心、呕吐、眩晕,这些很难通过动物来表现,但是它可以通过影像、脑电图可能来预测的。所以我们是不是也要跟临床大夫更多地沟通这个疾病,除了普通的诊断,有没有更多的手段在临床上发现了一些 biomarker,它可能不是蛋白或者激素升高,而是一种表现形式,比如是一种影像的表现,还是一种机电图的表现,这种表现是不是可以在反推在动物上可以实现,从而达到非常好的衔接或者相互印证的过程。

评论(0
登录后参与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