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药品生产差异化?在面对仿制药市场机遇与挑战时,如何考虑产品管线的差异化发展?

差异化策略
王波 2024-03-14
分享
戴萍
155
从差异化的角度来讲,前面几位老总都提到了从研发的差异化,销售的差异化。那么我可能大概讲一下,就是关于生产的差异化,我们当时在做工厂设计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到了差异化,比如我们的工厂有两个主要的生产,原料和口服制剂。原料这块我们就完全按照未来十年到十五年的优势来设计的,整个原料的车间是完全自动化控制的,就是可以远程控制加样加料、温度,包括搅拌速度等等,几乎是密闭系统。从环保、安保等安全方面都非常有特色。未来可能在人力的使用方面会大力地减少,可能长期的成本也会大量地减少,风险也会降低。所以我们在做研发的企业在考虑原料的时候,如果要做自己的原料,其实也可以拿来我们工厂来做CMO,这样可能对你未来长期在市场上有成本的优势,原料成本和制剂成本的优势。
 
另外关于制剂生产,我们也充分地考虑了,实际上我们国家药品生产的产能总体是过剩的,有些产能相对来讲比较低端,有些产能又是属于成本管控型的,批量非常的大。比如我见过一些投资规模特别大的厂,我包一锅几百升一下来,都是上百万片的批量,如果你还在申报注册阶段,那我要做至少四批,如果做400万片,生产规模又不能卖,这样它前期的研发成本根本降不下来。所以我们就做到了小规模,但是我又满足商业批,比如做到10万、20万、30万片我们都可以做,这样你做一批放大,三批验证下来,这样就节约不少的钱。这是我们在做差异化的CMO或CDMO的过程中考虑到的一些问题。
 
另外就是关于仿制药的未来,对仿制药的未来,我个人目前还相对是比较乐观的。第一个就是整体市场肯定是扩大的,老龄化社会各种慢性疾病增加,这个需要进行管控,国人对亚健康甚至预防的认知程度在增加。所以整体市场肯定是扩大,市场规模也是逐渐扩大。第二个就是集采以后再加上一次性评价,说明既要有高质量,又要有低成本,这样对于有研发能力,能够改善质量和控制成本的企业来讲,其实是利好的。
 
第三个就是刚才提到的关于改良型创新的问题,过去我们大部分做的是低端重复的仿制稍微有点技术壁垒的产品大家不去碰,因为投入大,甚至优先要做做大临床,动辄几千万的,大家也不敢去碰,还有这些产品大部分可能都需要有技术壁垒。在集采的过程中,当然也不乏投机的企业,他们在做的过程中确实因为市场的原因也赚了一波钱,当这一波过了以后,有一定技术壁垒,有一定投入的这些产品肯定就会重现江湖。
 
还有一些药品其实是没有过评的,我知道一个数据,就是到2023年12月31号,目前在医保目录里面没有参比制剂的产品还有700多个,这些产品要不要过一次性评价?这可能需要我们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去做评估了。
 
所以我觉得至少在5- 10年内,我们可能还是对仿制药,包括改良型创新药应该抱有正向想法的出发点。
 
第一个,我觉得高质量、低成本的仿制药还是会继续再战江湖。
 
第二个,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就是老的第三终端市场,包括药店市场,可能还会有很多的机会,我们还可以从销售的角度开拓或者占领这些市场。
 
第三个,就是在研发差异化管线的领域,寻找一些产品,尤其是剂型或者是细分市场的一些产品,像眼科类的产品,其实销售上升也是非常厉害的。另外一个就是儿科,在这个领域我们国家其实也出台了很多关于儿童用药的产品目录,希望指导性让大家去开发的一些品种。还有就是罕见病的药物,国外很多大的企业,往往会去做一些罕见病,我们国家的药企在罕见病这块确实做得相对比较少,那么未来可能也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另外就是中成药,因为我们国家对中成药的管控,不管是工艺质量还是标准,方方面面都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而且最近这几年,中成药的申报注册,其实有一定程度的放开,这个也是我们要考虑的。
 
另外就是从市场的角度来讲,考虑出海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家内卷这么严重的情况下,整体的仿制药质量是在提高的,那么提高以后,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出去呢?我们做药的人都觉得很奇怪,就是整个印度的仿制药在全球的占比是非常高的,但是我们国家的药品总体质量其实应该是高于这个印度的。我觉得我们中国的企业也可以卷出去,不要完全在国内卷,尤其是在过去质量符合同时生产成本能做好管控的大企业可以走出去。
评论(0
登录后参与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