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中,制剂国际化的挑战与机遇是什么?东南亚、中东北非、南亚等市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如何影响制药企业的进入策略?
新兴市场制剂国际化
王波
2023-12-14
分享
吴仙明
259
新兴市场或者我们叫半法规市场,为什么称为半法规市场?有法可依,但是有法不依或者也执法不严,所以半法规市场的特点确实是迥异的。
如果我们现在目标是新兴市场的话,其实你很难找到一刀切的方式或者你很难找到一劳永逸的方式。我想要特别强调,大家需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制剂国际化确确实实是一件很复杂,而且是每个国家很不一样,因为大家的特点和文化、医疗法规都不一样,而且医药是涉及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的,无论再穷的国家,实际上它还是有一些法规。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一些法规准入的文件,产品体系、质量体系这些基本上的东西,再去打仗,千万不要打仗打到一半又被退回来了。
生物药或生物类似药的出口其实不是新兴国家没有,他还是分几个档次的,第一类,比如胰岛素,促红素,非格司亭这类的产品属于Biosimilar里面很早期的,现在已经上市快30-40年,这类的产品大部分国家已经进入集采或者招标,它是有一定的量,你可以去维持,因为从技术准入的难度来讲不是太大。
第二类,我们称之为最常规的头部的biosimilar,像英夫利西、阿达木、贝伐珠单抗、赫赛汀这类的,实际上很多国家的用法用量这块还处于比较早期,当然除了个别比较发达的新兴经济体,像金砖国家其实还是不错的,比如巴西的体量也很大,墨西哥的体量也很大,土耳其都还不错。
最后讲到创新药,现在我们有很多创新药出海,而且非常火。我觉得可能大部分的同事们还是聚焦在仿制药,甚至是原料药,再加上简单的生物类似药这个层级,这个层级的部分以内部来讲,从顶层设计上,我们要先认识制剂国际化,我们一般情况是我现在有什么,我们开始卖什么,现在90%以上的同事都遇到同样的问题。国内卖不动了,太内卷了,老板让你卖到国外去,但是走到一半发现卖不动,为什么?连稳定性资料都没有,我们人家要四驱,你是两驱,人家要BP标准,你的是CP标准。所以做制剂国际化也好,做出口也好,我们首先还是要想清楚制剂国际化是什么,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
所以我认为制剂国际化,第一是一把手工程,第二是体系化工程,第三是长期主义。离开了这三样东西,我觉得制剂国际化或者外贸部,国际部的人举步维艰。第一,如果老板不持续性的支持,这件事情很难办。第二,如果我们的生产质量水准没有办法满足我们出口目标国的法规体系要求,这个事也很难办。第三,我们没有坚持做这件事情,就更难办了。因为制剂国际化找客户,我觉得半年能找到客户是很厉害的,注册在非洲按我的经验来讲,没有2年下不来了,像巴西没有3年,像菲律宾也是两三年,很多国家是两三年才能下来,这样加起来是3年到4年的时间,你刚上市的时候还得打市场,所以在可预见的5年你的销量是不会太大的,除非这个产品一批上来,你就进入招标,你的价格很低,你就能干掉别人。所以没有这三个部分,大家先想想清楚要不要做这个事,最后你想清楚我愿意做这个事,那你的质量体系能够满足基本的海外GMP审计,你要筛选哪些产品适合做出口的,不同国家是不一样。
东南亚市场情况:
从国家来讲,大概分两个梯次,主要是新马泰、印尼、越南、菲律宾,基本上这5到6个国家是属于第一梯次的,新加坡还是非常特殊的,因为人口少法规要求高,是东盟里唯一的发达国家,所以如果我们仿制药或者生物类似药要做出口,先聚焦这五个国家。第二批次就是缅、老、柬,加上东帝汶,这几个国家确确实实经济各方面,加上最近整个经济不是特别好,所以是进去,包括要实现销量是比较难,我觉得先分这两个部分。
在第一梯次里的印尼、菲律宾、越南、泰国,还有马来西亚,那么马来西亚的要求在这里面是比较高的,马来西亚就2000多万人口,整个市场准入这块是比较难办的,特别是对ACTD文件的要求比较严格,包括他的GMP也是东盟里相对比较要求PICS成员国的检测体系。你要是能进去,投标的价格还是不错的,但是马来西亚人口不太大,整个总量不是特别大。
盘子最大的当然是印尼,但是印尼2亿多人口才100多亿美金的医疗市场,必不可少的产品才能进入招投标,很多的产品都是进不去的,因为他们政府买单不了。大部分的生物药和生物类似药还处在非常早期的开发阶段,这个需要很长的耐心,而且他基本上只欢迎API的进口,所以首先是做API比较多,第二,如果你制剂是比较有特色的抗肿瘤生物药是允许你进去的,但是5年之内你要进行当地化生产,只要能进去,我鼓励大家先进去,但是你要花一点时间去开发。
菲律宾、越南和泰国,我个人觉得泰国和菲律宾是不错的,所以大家有机会想要做仿制药甚至早期生物类似药的,这两个国家可以好好努力地赶快进去。越南因为历史的原因,不太好进。
中东、北非市场情况:
中东北非这块,土耳其、沙特、埃及这三大市场是我觉得是中东北非里比较特殊的。那么第二个批次像约旦、阿联酋,再加上阿尔吉利亚、摩洛哥,突尼斯这几个。中东北非市场我觉得也是分两个梯次,主要是从由人口基数、市场医疗的购买能力、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包括跟中国的关系这几个维度考量的。
我主要讲一讲埃及和土耳其,这两个国家一个6000多万,一个一个亿人口,还是不错的,而且本土制造生产的能力也是不错的,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有意愿有能力要做本土化生产,埃及和土耳其在中东北非是不错的选择。
唯一大家需要考量的就是目前这两个国家的汇率,美金的汇率贬值很厉害,付款是很大的风险,所以大家要谨慎一点。当然这两个国家的未来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在整个穆斯林国家还是非常不错的,甚至有一定的辐射能力,如果你在埃及注册了或在土耳其注册了,还是有一定的参考能力的。但是提醒一下,土耳其的价格很低,有时候比非洲还低,因为他有一个价格法规。
CIS独联体市场情况:
CIS独联体这块大家知道无非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白俄罗斯再加上乌兹别克斯坦,但整体来讲他的规模是不太大的,当然最近有一点好是因为俄罗斯因为地缘政治的关系,可能对中国的医疗产品有一定的“绿灯”。我觉得俄罗斯是非常难开发的,因为他有一个特殊的法规要求,基本上产品在当地必须要做临床,你的化药当地要做BE,GMP审计费用也比较贵,所以想要做俄罗斯市场的同事们要综合评估一下成本投入和产出是否你能够承受。
乌克兰因为还在战争状态,可能大家有关系的还不太多。其他就是乌兹别克,还有几个斯坦类的国家,我觉得也不是都没有机会,第一还是看产品,可能他的医疗器械或者普药类的产品,包括大输液,可能销量蛮大的,但是其他一些产品我觉得基于人口的问题,市场不太大。
南亚市场情况:
最后是南亚,像印度、巴基斯坦、伊兰卡和孟加拉这几个市场。印度这么大的市场,研究的人已经太多了,但是中国制剂产品在那边能够成功的是微乎其外,其实印度也有制剂需求,你要找到非常特殊的制剂产品,当地没有特别多竞品的情况下,这种仍然是有希望在印度上市的。
那么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斯里兰卡量最小,2000多万人口,但是他有最终招标的机制,有大部分产品囊跨进入了医保,这是很好的机会,斯里兰卡和中国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注册相对也不那么难,所以建议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小国家。巴基斯坦最近经济确实相对来讲比较艰难,价格期以来相对比较低。当然有很多走量的产品我觉得可以考虑,毕竟有2亿人口市场,走量的产品可以考虑一下。生物制剂还处很早期,他们当地一些生产的企业也能够做生物制剂。孟加拉基本上以原料药为主,几乎制剂药在当地是很难的。
评论(0)
登录后参与评论
相关问答
-
生物类似药在东南亚市场有哪些机会?如何进行市场推广?
大家要出海,其实东南亚真的是不错,我特别呼吁大家去菲律宾看一看,去泰国看看。整个东南亚来讲生物类似药其实接受度还是不错的。整个当地市场,除了第一代的,像胰岛素、促红素这类的基本上是进入了医保。但是像贝伐、英夫利昔这类的,这个还是比较难进医保的,相对来讲他的价格比较高,医保的支付能力比较弱,所以生物类似药要进入东南亚,我觉得机会蛮大,因为他的中等收入阶层一直在扩大,所以我觉得进入这类市场反而对价格有比较好的保护。所以赶紧去注册,去市场准入,这是第一条。我觉得大家有的时候不要想太多,差旅预算多做一点,对现场多摸一摸,多碰一碰当地各种各样的客户,哪怕是咨询公司、贸易公司、代理商、生产商,所以多出差,了解当地的法规,当地的市场准入情况,一定会比今天收获还要多。第二个,生物类似药有没有机会。在东南亚,特别是私立市场,如果你能够比较好地帮助你的客户进行市场推广,因为他们很多人没有生物类似药的推广经验,都是推广品牌仿制药,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核心的KOL,像风湿科医生,血液科医生、肿瘤科医生,中国未来下一步的制剂国际化一定会面对终端渠道,谁能够控制渠道,谁就能够有话语权、定价权,所以要往这个做是不容易的。我觉得我们从产品改变开始,第一,你的规模足够大,人家得求着你,你的渠道,你的说话能力就比较强。第二,你的产品比较丰富,比较有价值,人家也得帮你做。第三,你足够专业,你不培训他们,他们做不来,所以你还是有价格优势。第二步,当然是你在当地自己建销售团队,但这个东西确确实实很多企业单打独做不到,因为产品不够,养不活一个团队,所以你可能只能先依靠代理商的模式,再进入自建模式,最后通过合并进入组建平台的模式逐渐养活自己,包括你生产端的模式。所以有的时候不要太纠结,不要太犹豫,认定的事情咱就好好干,干就得了。132 2023-12-14
-
东南亚医药市场现状如何?从文化、政商关系到产品注册,有哪些关键因素需要考虑?
东南亚这块其实是国内大部分医药企业出海的第一站。国内大部分医药企业出海有两种模式,一种叫高举高打,像国内的头部企业,那么他们一开始就往欧美去,进入欧美市场。另外一部分企业进不了欧美的,像我们是从非洲开始,因为他相对来说门槛比较低,有好多的企业都能进去,但现在真正要出海可能大部分会选东南亚作为第一站,不管是文化、政商关系,包括地理位置,经济网络都最好的。我们在东南亚其实还是先选点,我们是深耕新兴市场,东南亚的新兴市场最核心的,像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国家,像这些市场,每个市场有自己的准入特点。像印尼你要进去,你必须是当地的生产企业才能作为进口代理商进行持证。像泰国除了抗肿瘤药的,其它的BE要在当地重新做。像马来西亚,他是比较老牌的PICS国家,所以他整个注册认证的门槛也相对是比较高的,而且印尼和马来西亚是属于典型的穆斯林交易非常重的国家,所以你还要考虑到穆斯林的一些相关规定。菲律宾也是属于比较有特色的,他属于千岛之国,所以各个岛都有代理商,但菲律宾比较好的一个特点就是当你的产品完成注册之后,它的证可以克隆出好多子证,用不同的包装不同的品牌,你可能拿到一个证之后,希望快速地覆盖整个菲律宾,可能需要跟当地的合作伙伴沟通,怎样快速地能够复制到所有的市场和区域,他有更多的代理商加进来销售这些产品。但整体来说,我们感觉就是整个东南亚ACTD合并了之后,他整体的文件注册门槛要求其实都提升了,但这两年的效率也提升了,像我们在菲律宾注册的有些产品快的超乎我们的预期。我们原来觉得可能需要一年半至两年才能注册下来,结果有的品种快的半年就批下来了。如果是在欧美,尤其是欧洲上市的产品,那他在这些东南亚国家或者想要进入PICS的国家去注册的时候,他们在批的过程中也会批得比较快。东南亚这块,我们还是以代理合作为主。但慢慢我们也在改变我们整体的商业模式,因为我们现在在东南亚做的话,一个是仿制药,我们现在也是在选一些差异化的品种,我说的差异化不是小众,而是本土也不太容易生产的,像口固这些产品,它们比较容易生产,这时候竞争,你未必竞争过它,但是你选一些特殊的剂型,包括有技术壁垒的一些产品,这样差异化的品种,因为他竞争少,它整个定价相对还可以,加上市场容量也相对大,其实是值得我们在当地做二次投入的,而且二次投入的时候可能所有的东盟国家我都能用。195 2023-12-14
-
怎样建立进入非洲市场的渠道?国内制剂怎样走进非洲?
其实现在我们国内如果想出海,不缺品种,也不缺研发,更不缺人才,我觉得缺的是什么呢?是你怎么样走出来,有的企业都不敢走出来。以非洲为例,你有没有渠道这是关键,你的品种再好,你的实力再强,你怎么销出去?这个是我认为更重要的,不管是我的感觉,不管是欧美市场,或者是巴西市场就是个渠道,你怎么样把渠道给建立起来?我们的做法是这样,首先我们是把生产本土化,这一次我们投资家考察团到非洲以后,大佬在聊,你们想走进非洲投资建厂,你的目的是干嘛?是把你国内过剩的产能转移过来,还是把你现有的国内由于集产而过剩这种产品带到非洲来?你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有生产,有自己的研发,销售,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着非洲最需要哪些药品,需要哪些产品,我们就做哪些东西,不是搞那些高大上的。我们也在做研发,我们的研发可能不像国内那么高大上,我们可能从剂型改良、产品准入这些最基础的东西着手。根据不同的市场我们也是有区分的,他们的用药需求、用药的习惯来做一些不同的创新,比如非洲用药虽然简单,但他喜欢给药方式简单,喜欢固体制剂,喜欢糖浆制剂。你的产品很好,进到非洲来,它适应不适应?有人会用吗?要考虑这个问题,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觉得国内的制剂要出来,你要有规模。这种规模的产生靠什么?靠渠道,你单做一个国家是做不起来的,你也不感兴趣。没有渠道,一切都是空谈,不管是高端的产品或者是低端的产品都是这样的,所以非洲是有需求的,什么产品都有需求,看我们怎么做,前提是你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制剂怎么样走进非洲?肯定你要考虑怎么样利用渠道,要么自己建,要么接触别的渠道,比如你要走巴西,那你就可以和梁总合作就行。你要想走进非洲,你可以考虑怎么把规模做起来,这事才能谈成。比如欧洲碎片化的市场,每一个国家量很小,你必须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你开发这个市场,才有价值,才有意义。非洲这个地方,语言或者你的专业知识我认为不是太重要,你怎样融入当地的文化很重要,所以我们在非洲的企业文化里面,第一点就是要务实,接地气。第二点,要融合,你要懂当地人,懂当地的法规。要做好海外市场,要靠时间,希望老板们要给员工容错的机会,想赚快钱,在国际化上是不可能实现的。166 2023-12-14
-
华益在欧洲CDMO市场的战略是什么?有哪些方面?大产品布局是如何助力全面市场覆盖的?
荆总刚才聊的都是关于欧洲市场选品怎么立项的问题,大家都在关注走差异化,包括欧洲市场,其实他的用药很保守。刚才波总问我,我们出过24亿片,为什么能量这么大?你们都是些什么产品?我想讲24亿片里我们大概有超过60%都是单方的扑热息痛片,在国内像这种单方的都不是特别多,基本上是复方为主,但是这种单方的药在欧洲市场依然是量非常大的品种,整个欧洲的量大概有100多亿片,像英国市场估计有二三十亿片。我们选品种也是按照CDMO的路子来的,我们一开始是给欧洲做代工,做CDMO,做CDMO 的话,我觉得最核心的有几方面一个是你的体系肯定要有的。接下来化药、仿制药绝对拼的就是一个成本,你的生产制造的成本,包括项目上投入的成本,包括你的项目周期的管理成本,所以规模化是很关键的。我想表达一点就是大家可能不要看不起这种量大的大陆货的一些品种,如果真的做起了规模化,像这种大陆货的品种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而且如果我是代工的模式,都能有一定利润空间,其实我们华益做的就是往上再延伸一步,做license out,包括在欧洲的检验放行,我们都可以给当地客户提供这样的服务,相当于我们的价值空间又往上涨了一步。像这种欧洲注册的品种你不可能只在一个国家注册,我们肯定是先走主要的国家,如果后面客户有市场需求,你可以再把这些市场给补充进来。当然在周期跟你的注册费用之间取个平衡,在欧洲注册一个普通化药仿制药,投入也是挺多,像一个品种的话,你要注册四五个国家,100来万是需要打进去的,这个费用大家也是要考虑的,包括周期。大家如果想在欧洲注册,注册的时间节点一定要把控好,以免会影响到你的注册周期。另外我们也是想继续以这种大产品在欧洲各个市场全面铺开。以这种大产品进入到欧洲市场,相对来说我们成本控制得比较不错,还是能跟印度人在欧洲PK一下的。我们后面再立一些有差异化的品种,那我跟现有的合作伙伴已经建立一些信任,我后面一些品种也能更好地能够推进去。121 2023-12-14
-
进入欧洲市场如何选择产品?推广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点?
美国简单归它简单,但是因为所谓的简单有太多的人在里面竞争,欧洲这边很分散,那反过来玩家也就少,任何公司一出来直接面对的是世界前十大的生产企业,玩家不多,但是一个个都是世界最顶端的企业。欧洲整体来说,既可以把他看作为一个整体,同时也可以把他单作为单独市场,但是我们建议不做单一市场的进入,因为量太小。如何选产品?其实欧洲没有那么挑产品,不用搞差异化,505(b)(2 )这种方式很不建议大家走,直观来说就是你走了以后,你的产品会被定义成一个创新药,但是你的卖价只能按照仿制药来定位。再深入来说,你在医院里推广,招投标,人家医院和卫生体系根本不可能会因为你的一点点改变,而改变他们给药的治疗指南和SOP,这个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改良型制剂,在欧洲几乎不用考虑。再说到生物类似物进欧洲,这个有很大投入,但是很大的投入肯定是有很大回报的,因为放眼整个欧洲,其实生物类物并不多,能上来那都是翘楚,甚至原研药公司也都或多或少会相对仿别人的生物药做成生物类物,但是还得看这个产品到底是怎么卖的,因为生物类似物分两类,一类是像普通仿制药一样,包括复杂类注射剂,比如脂质体、微球等缓释剂型,这一大类可以归类为仿制药。大家一定要摒弃一个概念,就是所谓的我要对标原研,我这是高端制剂,其实没有什么高端而言,在医疗体系面前,招投标面前,你就是普通的仿制药,所以一定要抛掉这种概念进行价格竞争,就是价格为王。所以在选品种的时候,其实大家就可以平心静气地按照产品的商业价值进行判断,到底要做还是不做?第二类就是生物制剂,它变成了生物类似物,尤其是单抗类产品,其实上的都是叫做品牌仿制药,而这些药其实就是原研产品,因为它有差异化,没办法跟原研药真的保持一致,所以它的上市跟原药是几乎一致的,这些产品是不太走所谓的招投标体系,虽然也有招投标,但这招投标更像咱们国内以前进院一样,你进了院以后再进行竞争。口服制剂在欧洲可以上,欧洲没有什么差异化需求,反而跟原研药药要保持100%的一致,这个是更重要的,一些差异化反而卖不了,因为这个市场是非常保守的市场。那回过来选什么样的产品?在这种法规市场,包括美国,做普通的小分子化合物前景会越来越艰难,第一产品的量变少了,大家其实已经慢慢地逐步跨入到了大分子或者是复杂类注射剂。他们选品选得好的,就是快,但是也不能乱快,必须要有前期的准备,所以选品上面来说,更多的还是从市场角度出发,市场怎么样,反着来推我研发应该怎么走。134 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