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于mRNA来说,大家基本上都是往肿瘤疫苗方向拓展。从您的角度,针对肿瘤mRNA疫苗有哪些切入点?从你们的角度来说,你们切入肿瘤疫苗这块差异化的创新点在哪?哪几个适应症上?
抗肿瘤疫苗
王波
2023-11-22
分享
宋相容
269
实际上mRNA作为一个新的技术,最先大家研究就是在肿瘤领域,因为肿瘤可能对安全性要求相对低一点,而肿瘤领域其实免疫治疗大家一直非常看好,关注度也很高,但是其实迟迟没有特别的突破。现在上市产品用的CAR-T和单克隆抗体都是在体外改造的,而真正意义上的肿瘤疫苗,我觉得应该就是2010年FDA批准的DC疫苗PROVENGE,但是它的效果还是比较有限的。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觉得就是一个新的品种,通常在临床申请的时候,一般会从末线治疗开始来做。作为末线来说,一个肿瘤患者通常在一线和二线治疗之后,比如放疗、化疗,患者已经经历了很多轮的折腾,整个免疫系统其实是比较差的,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肿瘤免疫治疗很难有很好的获益的原因,但是这是临床研究的规律。
所以我们在做mRNA时候也会学习,像CureVac公司成立比较早,还有德国的BioNTech以及Moderna,他们走得比较前,他们有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经验,我们也会看他们怎么做。
现在全球进展最快的就是Moderna治疗黑色素瘤的肿瘤疫苗,它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而且前一阵也是被FDA认定为突破性的疗法,这在肿瘤治疗领域也是令人振奋人心的,如果仔细我们看它的终点分析,它其实是跟默沙东的PD-1抑制剂Keytruda联用,我们可以看到它其实是想了很多策略,最后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说明这个领域的有效性还是需要再进一步加强的。
实际上大部分肿瘤其实是我们身体的细胞一步一步在变化,我们整个免疫系统是处于抑制的状态,如何让我们身体的警察部门在它已经不作为的情况下,而通过我们的免疫治疗让他重新作为?那么CAR-T和抗体是我们直接给了特种部队进去,可是我们的免疫治疗是要唤醒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这个难度是很大的,该如何去做?我们其实一直在思考,我们团队是2013年开始进入mRNA领域,我们在技术上进行突破的时候,首先选的适应症也是肿瘤,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思路。但是在肿瘤领域,选靶点,选适应症还是挺重要的。
现在在我们管线上最优先级别是做了两款病毒阳性的肿瘤,一个是EBV阳性肿瘤,一个是乙肝病毒阳性的肿瘤,为什么会这样考虑管线布局呢?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我们认为病毒相关的肿瘤,跟我们正常细胞是有明显的区分的,可以说它是一个肿瘤特异性的抗原TSA,而不是肿瘤相干的抗原。比如,如果用高表达的一些肿瘤受体,可能就会出现选择性太差,毒性比较大的问题,因为一个新技术我们一定要关注安全性问题,选这两个肿瘤,我们认为安全性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为从理论上来讲对正常细胞杀伤可能会比较小。
第二个,我们觉得在疗效上可能也会比较显著,因为毕竟是病毒在感染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其实是容易唤醒它的免疫剂,让它重新去识别的。出于这两个考虑,我们就是这样来设计的。
具体又该如何实施呢?我们怎么做呢?
第一个,我们在编码肿瘤抗原的前面加了一段序列,叫做信号肽,但是我们给它命名叫Immuno-enhancer,加了这段序列之后有什么好处?我们能让它快速的到达蛋白酶体和溶酶体,这样能够给我们身体最强大的免疫刺激。我们是把Immuno-enhancer加到了我们EBV病毒阳性肿瘤mRNA疫苗里,还有HBV病毒阳性的肿瘤疫苗里,现在也在临床上看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我们独特性的地方。
第二个,就是我们的LNP。我们在递送载体上用了全新结构的辅料,我们的用量比例是比上市品种用量更少的,所以它的安全性是非常好的,同时在免疫原性上也非常明显。补充一点就是我们通常认为Lipid,就是这个辅料是一个惰性的,但实际上我们发现在mRNA递送的时候,这个辅料其实是有免疫原性的。我们发现这个Lipid的结构,一个化合物有很小的结构差异会影响我们体内的像B细胞,它最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种类可以让它广谱性变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调控这个辅料细微结构增强免疫。
同时我们其实也都知道全球在佐剂这块,现在上市的佐剂应该是6个佐剂加上铝佐剂,除了铝佐剂之外,后面有很多纳米佐剂上市,像诺华的MF59用的是乳佐剂或者脂质体佐剂,所以我们会发现纳米尺度的东西本来就有天然的佐剂效应。我们有个品种是拿到了中国EUA的上市,就是我们做了一个纳米佐剂,这个纳米佐剂主要是用于蛋白苗和亚单位疫苗里面,我们是在今年的6月份跟着XBB的新冠疫苗在中国拿到了EUA,这个产品其实是我们做的一个仿制的品种,应该是在中国实现了国产替代的零突破,因为这是中国第一个做出来仿制佐剂。
评论(0)
登录后参与评论
相关问答
-
卡波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表现如何?
卡波姆总体来说分日化型和药用型。日化型像我们在日常的洗手凝胶里或者疫情期间用的消毒凝胶里,包括你用的高级化妆品里可能都含有卡波姆。药用级和日化级主要就是合成的形式不一样,一个含苯,一个不含苯。国内卡波姆主要是外用凝胶上,比如999皮炎平或者女性私护的产品,真正用在口服固体制剂里,在国内据我所知非常少,因为它比较难用,属于高端制剂,不好掌握。而真正口服型的卡波姆大部分是在印度,我们知道印度是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国家,印度他对于API的专利他不认可,他认可制剂的专利,所以一个新的API出现了,他通过不同的制剂技术,绕过专利壁垒,进行仿制。我们都做过一致性评价,你要没有高端的药用辅料,完全依靠原来的配方,那你肯定就会侵权,所以他就是用卡波姆绕过其他缓控释制剂的专利。所以卡波姆的市场在国内和国外还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我们新合成的CP颗粒能占有一部分卡波姆71G 颗粒市场。0 2024-03-29
-
哪些高级辅料目前还没有国产替代品?
目前没有实现国产替代的产品还是很多,比如羟丙纤维素,虽然也有国产,但是基本上中高端市场全部是被国外的供应商垄断,这是一个方面。还有像高端的甘露醇,虽然我们国产甘露醇量很大,但是都是供应低端的。那么中高端像默克、日本富士、美国SPI的技术水平远高于我们,特别甘露醇是有晶型的,有个晶型叫Delta, Delta晶型目前来讲都是被国外垄断,但是最近好像有突破。我们中国的辅料现在药典登记的只有335种,我们在用的大概543种,北美大概有2, 000 种,欧洲大概有3,000多种,实际上有很多的辅料,我们可能听都没听说过,因为有很多剂型我们都没见过。包括我们现在一些高端微晶纤维素,其实国外的供应商占比也都是比较高的。还有一些像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虽然我们国内有些企业可以生产,但是竞争力还是偏弱一点,所以我们呼吁国内的企业多支持中国的辅料。0 2024-03-29
-
直服颗粒是否属于新剂型?其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直服颗粒实际上他们在研发的时候叫无水吞服颗粒,像颗粒剂或者是干混悬剂,我们是要用水冲服,这种剂型也是做成颗粒,但是它的颗粒并不是冲水,它是放到你口腔内,直接利用你的唾液分泌量直接服用,这里面需要的就是掩味技术特别强,对辅料的要求也非常高,那它是不是一个新剂型呢?它至少是在颗粒剂下面的一个亚型,我认为它应该是一个新剂型。其实刚开始申报的时候是无水吞服,但是唾液里面也含有水,最后药监委员会最后批的时候我没参与,但是我认为应该是一个新剂型。0 2024-03-29
-
PLGA微球作为药物辅料的可行性及其在仿制药开发中的作用如何评估?
微球现在也很热,曾经好几家企业跟我讲你应该做这个,但是它属于高分子材料,我觉得它的表征方面其实也是比较难的。但是我觉得如果从仿制的角度来讲,国际上只要有微球上市了,并且这个辅料已经在药物里面使用了,我们作为辅料研发的人员,都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做这个产品的开发,这个应该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选题,我是比较倾向于成熟的,我是把所有已经上市的脂质体药物,但凡这些上市的药物里用到凝脂成分,我都把它研发了,我都把它登记了,我就为我们国家仿制这些药做准备,首先这是一个成熟的辅料,我们整个的目的是做产业化。但是如果是研发的话,要让企业接受一个新的辅料,确实要花很多时间推广,整个激活过程也蛮长的,不容易的,但是我觉得是值得的。我认为这个风险不大的,因为创新辅料其实挺难的,有时候我会建议不要做创新辅料,但是你刚才强调的是物理变化,我觉得其实PLGA微球做药物辅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0 2024-03-29
-
中药辅料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目前在中药里常见的还是原来老的辅料,特别是像我们做儿童药,好多都是清热解毒的,或者健脾、呼吸系统的,实际用的大部分都是传统的淀粉、蔗糖或者是麦芽糊精,而且好多中药,特别是儿童药,其实都是用传统摇摆制粒的方式来做,因为我们知道中药很苦,特别是小孩,他的口味和成人还不一样,对苦特别敏感。所以在传统的辅料面前你想做好掩味是比较困难的。像刚批的直服颗粒,通过微丸包衣的形式把API包进去,当然他都是用西药或者一些高端的辅料来做的。我们现在做的儿童制剂也是,传统的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我们可以把它做到一点都不苦,但是我们不是用传统的麦芽糊精、蔗糖来配的,我们是用MCC、二氧化硅还有其他的来制粒,加上我们这种特殊的辅料,做成冰淇淋那样口感性状的。前一阵国家中药制剂发布新规,鼓励中药创新,实际中药里单体提纯是无法改变的,会涉及到萃取工艺、提纯的工艺、生产线变动,那你成本得非常高,工艺要求也很高。我们可以做二类新药,做制剂的改良、口感的改良、剂型的改良来提高中药口服的顺应性。而中药辅料的变更可能是一个中等变更,门槛可能会更低一点,在这方面能做到中药的创新可能落地会快、成本更低。0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