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二期临床的时候是“死亡之谷”,你们对于“死亡之谷”与前端药效学这块是怎么看的?

临床试验
王波 2023-11-15
分享
王晶晶
164
所谓二期的“死亡之谷”,就是从二期到三期,大家整体的失败率其实都是直线上升,这个其实最主要的关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并没有真正地找到一个非常适用于这个药的适用群体。其实大家也一直听过一句话,就是没有一个不好的药,只是你有没有找到合适的群体适应这个药,不是人来选药,而是药选人。
 
临床前跟临床二期乃至扩大到三期的关联是什么呢?其实我们的观点来看,因为临床里做一个病人,一个病人的花费是非常高的,你如果做到二期、三期这个花费是可想而知,如果二期、三期失败,这简直对于一个药企来讲属于灭顶之灾了,但是这个步骤如果你能够提前到临床前,对于你总体的策略或者后期临床上的成功是非常高的,不单单只是策略上的意义,而且还是有成本上的控制。
 
那在临床前怎么做?我刚刚提到冠科生物主要是致力于扩大群体地收集这些模型,而且对这些模型做一个非常深入的了解,不管从类器官,还是PDX模型,其实我们收集的模型更多的是接近于临床病人群体的一些模型,所以它在评估药理药效方面其实有非常高的价值。
 
做临床试验的方面怎么应用到这些模型,达到一个临床成功率的提升?其实大家也知道,一个PDX模型就代表了一个病人,你没办法拿病人做试验,实际病人只有一次机会,但是你拿PDX模型你可以做很多次尝试,那我如果有3000个模型,那就是两三千个病人可以做尝试,当然这只是一个概念,我有很多个模型,很多病人可以尝试,但是你在做药效的同时,你其实要结合非常多的检测或者非常多后续的一些分析手段,包括生物标志物的投入,生物信息学的投入等等,这样结合你的药效,结合你药物本身的一些机理,你就可以利用临床前的小鼠实验或者应用临床前这些实验来分析群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得到哪些群体,哪些生物标志物拥有的这些群体,它是有反应的。应用到这些之后,你就可以利用它开发一些像检测试剂盒,应用到临床二期、三期病人的筛选,尽可能地把受众群体精准到它可能会有反应的群体里,这样二期临床甚至三期临床的成功率能够提高。
评论(0
登录后参与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