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药一方面是诊断功能,另一方面是杀伤作用,那核药能与哪些肿瘤技术有结合点,产生协同作用?
核酸药物肿瘤技术
王波
2023-08-11
分享

余海华
500
从分子生物学方面能不能从原理上讲通,这是第一个要考虑的。
核药也是递送射线的方式,其实它在应用过程中有几个不太一样的地方。
首先它用的量是非常低的,目前已经上市的两个药,从物质流量来讲,基本上是在200个微克,所以它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的要求其实是蛮高的,因为量太低了,所以它怎么回避稳定性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是第一个要考虑。
第二个,因为射线是辨别不出癌细胞或者是正常细胞的,是通过配体来识别的,所以在递送过程中的风险型问题要考虑,特别是血液的毒性问题,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几个大的毒副作用是优先要考虑的,比如在递送过程中的血液毒性,包括代谢路径的毒性,其实必须要考虑的。
接下来就是它的机理,就是用射线来破坏DNA的单链或者双链的断裂,当然不同的核数破坏的程度不一样,这是它的基本的原理,只要你的量足够的大,它是100%可以杀死肿瘤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平衡好获益性和副作用的过程。
回过头来说,因为DNA的破坏是有修复机制的,比如PARP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这里面是会产生一些火花的,因为一个是破坏,一个是阻止它自身的修复,那么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它是可以产生一些协同作用的。这是我觉得目前也有很多国外的医院也在做相关的工作。我们确实也认为这个领域未来是走通的,但是目前的PARP抑制剂大家也知道有些问题,特别是在计量、毒副作用,那么未来跟核药联用之后,能不能把双方所有的剂量都能够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至少我还没有答案,所以肯定需要更多的探索。
第二个,因为外照射的射线对于免疫机制的启动,这个是有文献报道的,临床医生也都证明了。我们内照射实际上就是把射线递送进肿瘤,对肿瘤微环境等等的变化能产生哪些免疫启动,包括与PD-1等等会产生一些什么协同作用,其实这个未来也是值得去探讨的,比如我们治疗剂量给一个很高的剂量能杀死,但是我给一个很低的剂量让肿瘤环境刺激这些免疫环境,因为它射线会引起一些应急的反应,产生一些免疫的系统启动,那能够产生哪些带来的获益性,这个也是值得去探讨的。
第三个,因为射线的破坏力是很强,他能够破坏这个屏障环境,能够给其他药物提供一个很好的递送路径,比如帕蒂细胞没法进入实体,通过我们的射线能够给你第一道线先清关这里面所有的屏障,让它打开,能够变变化,然后你再去清扫一遍,也许能达到很好的作用等等,这些话题其实现在都还没有得到临床的验证,也是处于很早的。
评论(0)
登录后参与评论
相关问答
-
您是做进口辅料这块的,能不能举些例子,谈一谈现在我们国产辅料和进口辅料到底能不能做到一致?
我认为我们中国的辅料行业发展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解决没有辅料的问题。其实我2000年那个时候在学校做硕士研究,这个时候我们只能看文献我们做脂质体要用到合成磷脂,但是这个时候我想买是买不到的,从国外买又特别贵。那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些像我们早期做的这些工作,就是代理商,把国外的辅料引到中国来,按中国的法规做注册,就是解决可及性的问题,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保证我们性价比和供应链安全的问题。毕竟国外有些辅料不一定价格那么有优势,比如我们做的蔗糖、海藻糖,以前买的很贵六七千,我们给他做完了之后质量是一样,但价格只需要两三千。第三个阶段,我们辅料人要解决创新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做定制类的辅料,从而提升我们药物的附加值,让制剂企业能够生产出更好的药品,满足我们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要,同时他也能获得很好的利润,我们一起做的辅料企业也能分享他这个利润,这就是一个正向的循环。我们从2007年到现在基本上都是在国外帮助制药企业找辅料,我们找了很多,脂肪乳、脂质体,包括核酸递送等等。后面有个登记制,登记制基本上也不收什么费用,关键只要是把这个资料做好交上去就好了,我觉得这个占我们所有的工作量的5%到10%。其实我们后面大部分的工作量根本不是注册,而是怎么样跟制剂企业一起通过关联审评,我觉得这个实际上很难,大概需要3到5年的时间,一起跟着制剂企业往前走,而且要根据制剂企业的需求改我们的标准,增加我们的检测项目,所以这个非常难。所以整个在注册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但是你后期的投入其实是没有边的,所以这就是对我们做辅料的企业提了要求,就是一定是加强后期的服务。相当于我们是一个中介,我们手里有这么多辅料,我们要给他找到合适的制剂,你就要花心思说哪好哪不好,告诉你怎么弥合他俩之间的优点和缺点。我们的梦想就是解决可及性的问题以后,尽量解决国产化性价比的问题,但是终极的梦想就是我们要做特殊的辅料去提升制剂的价值。123 2023-12-04
-
辅料的质量标准是不是越严越好?辅料是不是要像原料药一样控制纯度?
辅料,不是主攻,而是助攻,真正发挥药效的是API,辅料只是让API更好地把作用发挥得更棒。其实辅料那么多指标当中,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叫功能性指标,还一类是安全性指标,功能性指标你不要去管它,你就要给他发展的空间,因为本身它就是混合物,安全性指标,既然它不安全,那我们就要把它控制得越严越好。功能性指标一定要给制剂厂家自己选择的空间,否则怎么才能做到定制呢?我们都在提辅料定制,如果你把指标都定得特别严,厂家怎么做定制呢?那就没有定制了。43 2023-12-04
-
辅料的质量标准是不是越严越好?辅料是不是要像原料药一样控制纯度?
有一次我参加国际辅料大会的时候,有个中国专家在上面讲,辅料的质量管理也很重要,一定要像原料药一样控制纯度,结果下面老外就说辅料就是辅料,杂质没那么重要,它又不是原料药。我觉得今天大家有个观点,就是哪些是应该控制,哪些是不应该控制的,确实不应该只是以单纯的纯度而论,因为有些指标并不是越高越好,是平衡更好,你要知道哪些东西是有影响,哪些是没有影响的。我们不需要控制所有的事情,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它完成帮助API的目的。如果一个辅料的杂质,他不产生影响,那干嘛要控制他?实际上大部分的辅料的质量指标还真没那么多,这是合理的。因为辅料要适应很多不同制剂的要求,你必须给它灵活性,适应个性化的要求,你就把这些安全性质指标、关键的基本指标规定一下就可以了,其他不需要规定那么多。制定标准应该是合理掌握的,不要看着纯度就把它写到标准里去。我们要科学合理的判断什么是应该控制的,什么是不应该控制。88 2023-12-04
-
对于辅料的质量我们肯定是希望做的尽量稳定,尽量好,这时候质量就能检测手段是有关系的,我们以前做的时候,好多质量标准用的是薄层色谱,后面就是液相、紫外、ELSD现
您说的ELSD还有CAD检测器我们都是有的,其实设备选择投入这是一大笔,我觉得更难的就是如何很好地使用它,能够真正地把你要做的产品研究清楚。起初我们每次也说这个设备是不是必须的?这个检测是不是必须的?甚至这种方法是不是必须的?因为有时候我们感到更加难的其实不是上到设备这一步,而是在前期你的前处理方法,整个条件的选择摸索,方法本身的可靠性,这是更需要经验,需要知识,甚至是没有方法可做的时候,方法是否可靠?这个方法如果不可靠,你的检验结果如何去判定?没有第二种方法佐证的时候,没有标准的东西标定的时候,应该怎么判断这个质量?我们就会发现,虽然这些仪器设备,包括像对这种磷脂类的,可能CAD确实是最好的,不可或缺的。但是对于这种检测器,这种方法是不是应该上药典,我也是持一个保留态度的,因为它确实太专业了,这个仪器设备很昂贵,甚至很多辅料的检测方法会比较耗柱子,它对耗材的损耗,对标准品的要求都很高。但是我认为如果真的是做这种产品,至少在辅料企业,你需要具有产品用这种新方法的全面检测分析能力的。因为你要做到质控,你这个质控做得完善,方法做得比较好的时候,可能我提供给客户的时候,客户依据你这个结果他做一个判定,他就不用把它做在质量标准里检,他也可以放在一个内控指标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我们需要积极地参与药典标准的制修订。药典其实也是主张这样一个方向,在很多复杂方法上通过这种方法型的专论,用药典委和各药检院的优势研究资源,把方法开发出来,提供给广大的辅料企业、制剂厂商选择试用,但不把它放在各论里面,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确实一个新方法,特别是新仪器、新设备又专属性极强的这种设备放到药典标准里其实是一个需要慎重考量的事情。89 2023-12-04
-
张总,你们公司做的品种挺多的,有的是复杂的化合物,有的是单一化合物,您对于纯度问题以及保证批间差异尽量小是怎么看待的?
我们公司做的产品非常多,也有一些常规的品种,比如我们做得比较好的低内毒素的糖醇类,就是纯粹拼纯度的,可能传统的结晶、析晶方式不行,我们可能要用超滤各种方式不仅是控制它小分子的纯度,包括内毒素的控制,主要通过原料的来源以及生产过程的控制来保证我们批间的稳定性和批内的稳定性,这是小分子类相对简单的单一化合物。刚才您提到的复杂混合物这一类,我们确实心得比较多。前面其实也挺困扰的,因为我们主要做油脂,从天然的植物油来源,都是多种的脂肪酸组合,仅仅就以同一种油来说,比如葵花籽油或者花生油这样的来源,我们在超市买到的不同的油,同一品牌、不同批次,可能你去检它的脂肪酸组成和甘油三酯的组成都不一样。所以对于这种原油来讲,固定住几个关键指标,那我就能保证我产品的原料来源是一定的,在我们整个工艺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是避免甚至最大程度降低这种工艺带来的偏差。还有您提到的蛋黄卵磷脂我们也比较有心得,我们在开发这个产品的时候也是很困惑,就是我们从哪一步开始控制起?往前追溯,当然你能追溯到最基础更好,但是世界上没有两颗鸡蛋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所有辅料可能的质量属性都会影响到制剂?我觉得这是一个更深的话题,比如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认为首先分几大类要去管理,那么安全性是最主要的,一个辅料,你没有起到正向作用的时候,你是不能起到负向作用的,那对于这种动物源的安全性,可能有些病毒残留,蛋白浓残或其他的残留,包括卵磷脂里的溶血胆碱,这些安全性指标,你是要严格控制的。第二点就是稳定性,就是辅料本身的稳定性,它在使用存放过程中过氧化值、酸值还有各种指标是不能变质的。在存储的保质期内,哪些指标是会影响这个辅料本身稳定性,这个是要研究清楚并且严格控制的。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功能性,那功能性就要结合制剂的需求,我在注射剂里是要满足90%的含量还是97,还是93,甚至80,我觉得更多的是要结合你的制剂给药途径和制剂的需求以及API对这个辅料的敏感度做一个判断。所以在众多的质量指标里,怎么把关键影响产品质量,影响它的功能性、安全性的核心要素提炼出来,我认为这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考量水平的。102 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