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于价格与产品的“双内卷”,目前国内创新药企已经形成共识,还是要“出海”,那国际化如何去做呢?

中国医药外贸创新药
王波 2023-05-12
分享
骆世忠
364
我觉得要从几个层面来看这个问题,我听了红杉资本全球健康会议,这个会议的主题词是以终为始。我觉得作为顶部的投资机构,他在看全球市场格局的时候,他的战略眼光和思维模式比我们要看得远一点,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讲,他的终点就是怎么合理的退出,合理的回报。
 
其实目前整体来说,这三年由于很多黑天鹅事件的影响,没有给投资人一个好的回报,所以导致现在很多创新药的biotech,从二级市场的估值,包括一级市场再融资遇到很多的挑战,这个时候BD项目就成了卖管线,成了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因为这个时候都要挤压自己的管线,聚焦优势管线,把没有精力做的管线要license out给国外企业。
 
在整个体系里,实际很多企业还在为自己像PD-1一样的管线,甚至ADC,很多靶点都还在寻找潜在的license out伙伴,但是并不那么容易,所以这里面分化比较严重,头部的企业,头部的管线,一线投资人能给他很好议价大的企业,我觉得在国际BD市场上是有很好的机会的,从这个角度一定要关注大的投行,他们认为未来10年创新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大家一定要多看各种研报,因为他们预测的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我觉得目前来看CGT是一个比较大的领域,就像最近我们看到礼来治疗AD的药物突然要批了,所以我觉得未来这个领域又有很多的机会,这是第一类。
 
第二类就是很多比较普通的管线,类似PD-1、ADC,有的企业是有海外临床数据的,所以他在跟跨公司交流过程中是有明显优势的,有的只有中国市场的数据,只是拿到海外的IND,甚至做了海外的一期,所以他在海外谈判过程中就明显是吃亏的。最近有一家比较大的MNC还找到我这边来,他想license一家biotech的产品,就是因为这家biotech有国际化的临床数据,确实现在做得还比较快。第二个层面就是如果你的领域不是未来10年后新的领域,拼的就是你管线的速度,国际化的数据。
 
第三类就是中国4500家药厂,我觉得3- 500家传统的药厂,他们BD的想法和思路现在还是在一个磨合的阶段,但这里面就有一些头部的企业带领,像我们熟悉的恒瑞、石药,包括绿叶,我觉得他们一直引领我们中国biotech的国际化,但他们依然有失手的地方。第三个层面,我觉得中国的传统药厂首先要敢于迈出去,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甚至敢于失败,慢慢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管线,学会慢慢升级。

评论(0
登录后参与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