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下来说的,因为医院毕竟还是主流,大家还是要想办法参与眼下的集采,然后积极抓这块市场。另外企业最终还是要从自己的技术,比如说创新制剂改良制剂跟别人形成差异化。想请张总预测一下,没有过评的大品种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6-7-8批)进入集采?另外,集采后什么治疗领域的产品比较看好?

药企创新转型
王波 2022-12-06
分享
张廷杰
0
我们通常说大品种其实过5亿10亿的,一个一个领域看过去,精神领域产品丙戊酸钠还没有被集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德巴金,麻醉领域目前还剩下罗库溴铵,舒更,七氟烷。心脑血管领域比如氟伐他汀,抗凝血的达比加群酯、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利伐沙班都已经被集采了,那可能就剩一个依度沙班,普拉格雷等等。每个领域只要去简单梳理一下,大品种剩的应该不会很多。国采之后哪个领域的产品会发展的更好?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讲,我们这个社会的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用药,然后还有一些儿童用药。因为我们在实际用药过程当中,既考虑到现在的国家对合理用药的管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市场的结构的发生的变化的这样一个转换。我这里反问大家一个问题,比如说抗凝血的,你说达比加群酯、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利伐沙班,你们觉得未来这几个产品哪个会发展的更好。如果说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两个都是在市场表现不错的,但是阿托伐他汀比瑞舒伐他汀表现的要更好一些,你认为在未来的格局下,哪一种这个产品会更好?比如说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原来是拜耳的拜福乐220多元,国产第四批中标价30多元,本轮的左氧中标价30多元,基于历史和未来,你觉得莫西沙星销售的会更好,还是左氧销售会更好?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然后关于国采续标的问题,基于我的认知也简单的讲一下。从大方向上来讲,国采的续标包括一些省份的带量采购,每一批次都有个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的。如果都是每个省份,每个标段,都要去单独去续约,不管是从政府角度还是从企业角度,这个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说未来国采的续约,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叫大联盟制的一个区域的模式,比如说像八省二区,广东16省大联盟,长三角,京津冀,新疆大联盟等等,未来国采的续约会是一个以大联盟的形式出现。北京叫双选制,只要是符合价格,原来中标是一家,后面只要放开可以选几家,那就对销售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上海的模式是打分制,一共是210分,其中企业维度是105分,然后这个药品维度是105分,价格是20-40分。也就是说在国采续约的时候,上海的规则,价格将不再重要。我们拿右美来举例,如果说还是上海原有的规则,可能扬子江的右美托咪定降到30元,你小企业的降到1毛钱,一样无法中标。根据我了解的一些小信息,未来在国采续约的时候,原有投标的格局是五家以下的,续约会更加激烈。未来的国采的这个续约的格局,一个是跨区域,一个是模式可能会有不同。另外一个就是大家很关心一个问题,就是未来国采续约过程当中的再次限价的问题。像北京现在价格是比较低的,上海就限了是同组的最高价格。这种对再次续约价格的限定是对所有企业在国采投标当中的一个考验。比如说二甲双胍,我个人感觉在未来的国采续约当中有可能会再次提价。大家要去关注,尤其是在再次续约的时候,同组的最高的投标厂家中标价格是对后续的国采续约是很关键的,如果你的同组的产品中最高价的厂家的价格依旧很低,实际上是整组的产品是非常不利的。耿: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补充两点,最近被问到的最多的就是做哪个产品进入?我是觉得最好不要做算命先生。我是觉得作为企业,我们关心这个的意义不是特别大。你的产品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产品占用基金的比例,只要把这个作为心里有数就可以了。还有,没有进入各地采购的,是你现在产品价格最好的时候,你还不抓住机会,总关心什么时候天塌下来干什么?我们没有认清销售的本质和实质,如果说我们认清以后抓住当下是最主要的,如果说能够晚进一天可能对你来说更好,早进一天一定是对你更不好的,但是你要未雨绸缪做好相应的准备。不论早晚你都会进入,你要做的是营销策略的准备、渠道的准备和市场的准备。而不是说下次招标来了怎么准备。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用这个思路再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这样会影响我们销售人员和企业中很多问题的判断。尤其是很多搞市场的人员,总想听到点小道消息,经常会问老师,我这个产品下批会不会进入集采,说句不好听的话,进不进集采不由你说了算,谁说了算,谁招标谁说了算。我们有时判断说,某产品一定会进入集采,结果突然没有,那说句不好听的,这是喜好的问题。我跟某招标办主任在沟通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说了一句非常朴实的话,说我不能让我自己吃药,都不在集采里,于是把它纳入了。所以说大家不要去用算命的方式去弄。把这种销量大的产品自己做个判断以后,做好相对的市场准入的准备就行了,千万不要期盼着早点到来,越早到来的吃的苦越多。
评论(0
登录后参与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