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一下莫总,如果纯靠集采,可能量也没这么大,咱们现在整体策略什么样的?是不是还做一些其他市场,怎么样去用好集采的利好来扩大市场?

药企创新转型
王波 2022-12-06
分享
莫元昭
0
我们中标的这个产品本身的这个市场规模是不大的。按照我们自己的测算,我们中标的这个品种可能连40% 的保量都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我们通过集采拿到比较好的资格。由于我们做的是慢性病的药物,然后我们希望处方量先上去,然后是院外的一个更加重要的竞争市场。在这个产业链里头,企业既然有一个生存的空间,就应该是我们的价值。每一个企业应该决定的是自己的发展方向,或者说定位,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另外一个就是想说一下刚才张老师提到委托生产的问题,因为在MAH前是所不能委托生产的,批文是和生产企业绑定的,所以在以前一个企业做同一个产品,但是这两个批文是不太可能。这种情况确实现在有,放宽同一个品种,不同的批文,放在一个地方委托生产,但是对于集采的价格,和其他的一些后续的影响不是特别好说。其实像大型的企业都有他们的做法,那么小型企业你退一万步,假如说我们一致性评价做不了,那也可以考虑去做这个委托生产。张:关于这个事情,我简单补充两点。从国采的第二批到第五批,大家对于报量的比例问题很关心。第一,报量到底是报了多少。第二,在从第一批到第三批执行的时候,这个市场执行的力度怎么样? 通过米内、艾美仕、魔方、中康等等这些可查数据来看,实际上国采第二批的整体的单品报量,大概在30-40%。国采第三批的时候,有一个医保结余留用这个政策。在国产第三批的时候,大部分产品报量实际上还是不错的。到国采第四批第五批的时候,这个整体的报量又回归到了一个报量不是很充分的情况。我这次和大部分这个企业聊,这次报量的话也就是单个产品的市场总量的大概30-50%之间。那么从报量的情况来讲,出现了两种问题,第一是整体的报量,并不是特别充分,第二个问题是很多医院没有报量。比如说一个产品在一个省的三级二级和基层终端,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算的话,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整体的报量大概会有20-35%的医院没有报量。所以说国采中标之后,终端市场的开拓,尤其是没有报量医院的开拓,是很关键的。大量的人说我产品没有中标的,我去开拓院外市场,零售市场或者是线上市场。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我们就拿利伐沙班10mg举例子。投标厂家包括未来出来的厂家有接近30-40家,大家都是过评的,都在抢这个计划市场。所以大家要思考一个问题,国采的产品竞争加速多的,我要不要中标;报量少的和报量多的,我这报价策略是什么。这种实际的报量和最终产生销售的这个情况,大家还是要非常关注的。这是在企业整体,从战术层面延伸到战略层面的一个具体的事情。
评论(0
登录后参与评论
    相关问答